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0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91篇
电工技术   207篇
综合类   111篇
化学工业   175篇
金属工艺   101篇
机械仪表   109篇
建筑科学   141篇
矿业工程   32篇
能源动力   45篇
轻工业   231篇
水利工程   54篇
石油天然气   45篇
武器工业   53篇
无线电   15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9篇
冶金工业   1433篇
原子能技术   38篇
自动化技术   2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01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0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3篇
  1976年   107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6篇
  1972年   5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21.
塑性变形对Mg-Gd-Y-Zr合金析出行为及拉伸断裂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塑性变形对Mg-10Gd-3Y-0.6Zr合金析出行为及拉伸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性变形引发的晶体缺陷为时效析出提供了更多的形核核心,不仅使β′相的数量增加,还促进晶界、孪晶与基体界面处析出相的生成。析出相数量的增多可有效阻碍拉伸变形过程中的位错滑移从而强化合金基体,2%变形合金可实现强度与塑性的良好配合。塑性变形量增大,微裂纹在晶界析出相与基体界面处产生并沿晶界扩展,再加之断口表面平滑刻面的形成导致合金的拉伸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22.
添加稀土Er于熔剂中对铸态AZ91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熔炼时在熔剂(42%MnCl2 53%LiCl 5?F2,质量分数,%)中添加稀土Er对铸态AZ91镁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断口形貌以及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剂中添加稀土Er能够去除镁合金熔炼过程中产生的熔剂夹杂,净化镁合金熔体,提高铸态AZ91镁合金的拉伸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当熔剂中添加10%的稀土Er时,镁合金的抗拉强度σb和伸长率δ分别从156MPa和1.8%上升到最大值220MPa和4.1%;同时,镁合金在5%NaCl水溶液中的腐蚀速率从1.20mg/(cm2.d)下降到最小值0.15mg/(cm2.d);然而,随着稀土Er在熔剂中添加量的进一步提高,合金中开始有φ-(Al7ErMn5)和τ-(Al66.7Mg23.3Er10)等含有稀土Er的相生成,消耗了合金中的Al和Mn元素,改变了β-(Mg17Al12)相的形态;而且沿枝晶界附近分布的粗大φ-(Al7ErMn5)相降低了枝晶之间的结合力,使得合金的σb和δ下降;同时,部分网状的β-(Mg17Al12)相断裂,呈离散的块状,导致合金的腐蚀速率增加;熔剂中添加稀土Er不改变镁合金的断裂机理,断裂机制仍为准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123.
微通道内气-液传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CO2-H2O为模型体系,实验考察了当量直径为667 μm的单通道和16个并行通道内的气-液传质行为.实验发现,液体表观速度增加,单通道内液侧体积传质系数明显提高;同一液体表观速度下,液侧体积传质系数随气体表观速度增加而增加;在实验数据基础上关联了液侧体积传质系数与气-液两相流参数间的关系.微通道内的液侧体积传质系数较常规尺度气-液接触设备至少高1~2个数量级.并讨论了并行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分配特性对整体传质性能的影响,表明合理设计气、液流动分布结构,可保证微通道内优异的传质特性.  相似文献   
124.
分析了我国农村和小城镇污水水质、水量的特点,以及目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在农村和小城镇污水处理中应用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MST),该设备在工艺上借鉴生物膜法中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流动床工艺.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理念,将气提反应模块代替传统二沉池。通过中试试验验证了该设备具有良好的去除有机物、氨氯和SS的效果,特别是出水SS的质量浓度能够稳定达到10mg/L以下。为我国农村和小城镇污水处理提供新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5.
上海源水中DOM的分子质量及去除特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分子质量排除高性能液相色谱仪 (SE—HPLC)对长江和黄浦江原水及经常规处理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 (DOM)的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测定 ,原水中DOM分子质量分别为 80 0~ 44 0 0u和 80 0~ 1130 0u。长江原水经常规处理后的DOM分子质量分布基本不变 ,对不同分子质量的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去除 ,且分子质量越低 ,常规处理对UV2 60 的去除率也越小 ;而黄浦江原水经常规处理后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向低分子侧推移 ,表明对大分子的去除率优于小分子 ,特别是对分子质量 <30 0 0u有机物的去除率极低。  相似文献   
126.
大型复杂群体项目分解结构(PBS)概念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大型复杂群体项目与传统项目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特性,要求对项目管理方法与技术进行拓展与创新。大型复杂群体项目管理的第一步不是工作任务分解,而是首先对项目对象进行梳理和分解,建立项目分解结构体系。项目分解是认识和管理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有效工具,是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和组织结构分解的基础。结合中国201O年上海世博会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实践,提出项目分解结构的概念及方法,分析项目分解结构、工作分解结构及组织分解结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27.
提出3种无柱大空间预应力区间结构方案,并选取预应力密排框架箱形结构方案。针对该方案,通过完成内张拉预应力技术研究、有限元计算分析优化、结构构件设计计算和验算、新方案和普通方案构件承载力设计值与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的对比等,得出预应力密排框架箱形结构方案设计安全可靠,可满足地铁明挖区间无柱大空间区间隧道要求,并为地铁明挖无柱大空间车站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8.
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和沙溪庙组一段储集层,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甜点”发育区预测难度大。为预测储集层“甜点”有利区,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储集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砂岩储集层为相控砂体叠加中成岩期溶蚀作用而成,中后期构造裂缝提高了其储集能力。储集层“甜点”主要受沉积砂体、成岩溶蚀和构造裂缝控制,滩坝、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砂体溶蚀相与烃类充注相及裂缝发育的叠合区,为储集层“甜点”发育的有利区。凉高山组储集层“甜点”有利区分布于公山庙、龙岗—营山、莲池—充西等地区;沙一段储集层“甜点”有利区分布在公山庙、龙岗9井区、税家槽和大成—广安等地区。  相似文献   
129.
电潜泵+毛细管泡排复合工艺在纳59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59井为蜀南气矿纳溪采气作业区的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井,天然气剩余地质储量为1.48×10^8m^3。2006年8月对该井电潜泵进行检泵作业,由于地层压力降低,井筒带液能力下降,气井一直未能复产。为此,针对纳59井的生产情况,结合现场应用的经验,开展了电潜泵+毛细管泡沫排水采气复合工艺试验,使该井顺利复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复合工艺对有水气藏后期开发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0.
Up-to-date imaging approaches were used to address the spatiotemporal organisation of the endomembrane system in secretory cells of Dionaea muscipula. Different ‘slice and view’ methodologies were performed on resin-embedded samples to finally achieve a 3D reconstruction of the cell architecture, using ultrastructural tomography, array tomography, serial block fac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BF-SEM), correlation, and volume rendering at the light microscopy level. Observations of cryo-fixed samples by high-pressure freezing revealed changes of the endomembrane system that occur after trap activation and prey digestion. They provide evidence for an original strategy that adapts the secretory machinery to a specific and unique case of stimulated exocytosis in plant cells. A first secretion peak is part of a rapid response to deliver digestive fluids to the cell surface, which delivers the needed stock of digestive materials ‘on site’. The second peak of activity could then be associated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Golgi apparatus (GA),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and vacuolar machinery, in order to prepare for a subsequent round of prey capture. Tubular continuum between ER and Golgi stacks observed on ZIO-impregnated tissues may correspond to an efficient transfer mechanism for lipids and/or proteins, especially for use in rapidly resetting the molecular GA machinery. The occurrence of one vacuolar continuum may permit continuous adjustment of cell homeostasy. The subcellular features of the secretory cells of Dionaea muscipula outline key innovations in the organisation of plant cell compartmentalisation that are used to cope with specific cell needs such as the full use of the GA as a protein factory, and the ability to create protein reservoirs in the periplasmic space. Shape-derived forces of the pleiomorphic vacuole may act as signals to accompany the sorting and entering flows of the c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