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760篇 |
免费 | 11692篇 |
国内免费 | 663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468篇 |
综合类 | 9606篇 |
化学工业 | 15553篇 |
金属工艺 | 6714篇 |
机械仪表 | 6415篇 |
建筑科学 | 6811篇 |
矿业工程 | 3972篇 |
能源动力 | 2934篇 |
轻工业 | 14733篇 |
水利工程 | 3218篇 |
石油天然气 | 3160篇 |
武器工业 | 1576篇 |
无线电 | 952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219篇 |
冶金工业 | 18500篇 |
原子能技术 | 1590篇 |
自动化技术 | 150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0篇 |
2023年 | 1875篇 |
2022年 | 3870篇 |
2021年 | 5175篇 |
2020年 | 3789篇 |
2019年 | 2659篇 |
2018年 | 3307篇 |
2017年 | 3549篇 |
2016年 | 3413篇 |
2015年 | 4785篇 |
2014年 | 5817篇 |
2013年 | 7553篇 |
2012年 | 8590篇 |
2011年 | 8826篇 |
2010年 | 8321篇 |
2009年 | 7638篇 |
2008年 | 7901篇 |
2007年 | 7660篇 |
2006年 | 6374篇 |
2005年 | 4967篇 |
2004年 | 3675篇 |
2003年 | 2632篇 |
2002年 | 2334篇 |
2001年 | 2114篇 |
2000年 | 1763篇 |
1999年 | 1187篇 |
1998年 | 5053篇 |
1997年 | 2951篇 |
1996年 | 1967篇 |
1995年 | 1176篇 |
1994年 | 969篇 |
1993年 | 971篇 |
1992年 | 284篇 |
1991年 | 300篇 |
1990年 | 273篇 |
1989年 | 277篇 |
1988年 | 244篇 |
1987年 | 241篇 |
1986年 | 218篇 |
1985年 | 276篇 |
1984年 | 194篇 |
1983年 | 182篇 |
1982年 | 168篇 |
1981年 | 220篇 |
1980年 | 248篇 |
1979年 | 141篇 |
1978年 | 117篇 |
1977年 | 383篇 |
1976年 | 768篇 |
1973年 | 11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马勇 《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2015,31(6):49-55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的第一步是进行国家电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自动抄表技术是该系统建设的关键,而在自动抄表系统中,集中器充当代理服务器的角色,对整个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设计了以ATmega128芯片为硬件核心,以μC/OS-Ⅱ为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具有GPRS和电力线载波功能的集中器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正常,可以满足规范对于集中器系统的相关要求,性能稳定。该系统对于其他数据采集设备的设计与实现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针对配电网中故障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阻抗分析和行波分析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在考虑配电网不平衡性、中间负载、多分支和时变载荷的情况下,利用阻抗分析技术来估计故障点与测量点间的距离,根据故障发生前的电压和电流值来对负载变化进行补偿。然后,利用行波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根据行波特征频率和理论频率的相关性,在得知故障距离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故障位置。在一个大型且具有多分支的配电网模型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故障距离估计平均误差仅为0.018%,行波分析的故障判断平均准确率可高达68.9%。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996.
根据分集技术的特点,对以往经典的传输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传输方法。在发射端,分成M组天线,每组包含Ti(i=1,2,…,M)根天线,不同组的天线利用不同的频率发射相同的或不同的信息,从而获得发射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在接收端,分成M组天线,每组天线包含Ri(i=1,2,…,M)根天线,每组接收天线负责接收发射端同一组发射天线发射的信息,从而获得接收分集增益,即采用"多对多"的传输方式。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方法与典型的传输方法相比,可大大加快传输速率和接收端的译码的速度。同时,在发射端,可以采用正交极化天线,降低了接收端之间的干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97.
主要讨论具有双通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通信方案设计和仿真问题。先简述了单片无线收发芯片的技术特点。然后设计了汇交和测量节点的操作流程图。还讨论了通信过程关键参数选择问题,和估算了此类网络的能耗、数据传送速率等指标。提出的通信方案在保证正常数据交换的同时能大幅度地减少测量节点的能耗。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普通节点和簇头节点间的差异性,基于中心可分解型按对平衡设计构造了异构的节点密钥环,设计了2种密钥预分配方案DCPBD和VDCPBD.其中,DCPBD利用了中心可分解类型PBD,将普通区组作为普通节点的密钥环,将特殊区组作为簇头节点的密钥环.VDCPBD基于DCPBD进行了扩展,将单一核密钥替换为基于另一密钥池进行SBIBD设计出的簇间密钥环,减小了DCPBD由于单个簇头节点被俘后对整个网络抗毁性的影响.由于在设计时考虑了节点的异构特性,使用确定性方法构造了异构密钥环,使得在保持密钥连通率不变的前提下获得了更低的空间复杂度.仿真实验表明,2个方案都支持大规模网络,且单跳密钥连通率随网络规模增大而趋近于1,2跳连通率恒为1.VDCPBD还具备了更强的抗节点捕获能力和更好的网络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