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09篇 |
免费 | 1912篇 |
国内免费 | 86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25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379篇 |
化学工业 | 4503篇 |
金属工艺 | 1319篇 |
机械仪表 | 1319篇 |
建筑科学 | 1861篇 |
矿业工程 | 578篇 |
能源动力 | 884篇 |
轻工业 | 1635篇 |
水利工程 | 339篇 |
石油天然气 | 1342篇 |
武器工业 | 118篇 |
无线电 | 310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241篇 |
冶金工业 | 1438篇 |
原子能技术 | 314篇 |
自动化技术 | 32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407篇 |
2022年 | 700篇 |
2021年 | 1030篇 |
2020年 | 719篇 |
2019年 | 674篇 |
2018年 | 694篇 |
2017年 | 808篇 |
2016年 | 758篇 |
2015年 | 923篇 |
2014年 | 1239篇 |
2013年 | 1583篇 |
2012年 | 1574篇 |
2011年 | 1723篇 |
2010年 | 1397篇 |
2009年 | 1442篇 |
2008年 | 1341篇 |
2007年 | 1238篇 |
2006年 | 1349篇 |
2005年 | 1163篇 |
2004年 | 841篇 |
2003年 | 759篇 |
2002年 | 760篇 |
2001年 | 541篇 |
2000年 | 522篇 |
1999年 | 601篇 |
1998年 | 572篇 |
1997年 | 462篇 |
1996年 | 446篇 |
1995年 | 345篇 |
1994年 | 280篇 |
1993年 | 190篇 |
1992年 | 174篇 |
1991年 | 117篇 |
1990年 | 92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88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5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9篇 |
1975年 | 4篇 |
196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2.
Novel red-emitting LiSr1?x PO4:xEu3+ phosphors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x = 0.03, 0.05, 0.07, 0.1) of Eu3+ ions were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assisted sintering at 1200°C for 3 h in air. The microstructural and luminesc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SrPO4:Eu3+ phosphor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re discussed here. x-Ray diffraction (XR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pared LiSr1?x PO4:xEu3+ phosphors presented an impurity phase of Eu2O3 when the Eu3+ ions exceeded x = 0.05. Photoluminescence (PL) results showed a series of emission states 5D0 → 7F0, 5D0 → 7F1, 5D0 → 7F2, 5D0 → 7F3, and 5D0 → 7F4 (corresponding to the typical 4f → 4f intraconfiguration forbidden transitions of Eu3+) with a major emission peak at around 617 nm.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 of Eu3+ for LiSr1?x PO4:xEu3+ prepared by microwave-assisted sintering was found to be 0.05. The lifetime values of LiSr1?x PO4:xEu3+ phosphors with doping concentrations of Eu3+ ions of 0.03, 0.05, 0.07, and 0.1 were found to be 3.32 ms, 3.30 ms, 2.84 ms, and 2.60 ms,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chromaticity values (x, y) of all of the LiSr1?x PO4:xEu3+ phosphors were located in the red region (0.65, 0.34). 相似文献
183.
184.
光纤激光的相干合成是获得高能量密度、高光束质量激光输出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相干合成中,各个单元光束的倾斜波前畸变和活塞相位误差对合成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搭建了两路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系统,利用光纤自适应准直器和相位调制器对相干合成中倾斜波前畸变和活塞相位误差进行校正。实验系统以高速相机采集的光斑数据作为评价依据,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控制,控制算法为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在倾斜和锁相控制前,合成光斑的条纹对比度为0.03,桶中功率为8.03;在倾斜和锁相控制后,合成光斑的条纹对比度达到了0.59,桶中功率达到了32.89,说明实验中倾斜和锁相控制显著提高了相干合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5.
186.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ultra‐wideband (UWB) antenna that uses a ring resonator concept. The proposed antenna can operate in the entire UWB, and the IEEE 802.11a frequency band can be rejected by inserting a notch stub into the ring resonator. The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asured impedance bandwidth of the proposed antenna is 17.5 GHz (2.5 GHz to at least 20 GHz). The proposed UWB antenna has omni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s with a gain variation of 3 dBi (1 dBi to 4 dBi). 相似文献
187.
基于CSMC 0.5μm标准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乱序PWM控制的LED恒流驱动芯片.芯片电路使用乱序PWM技术提高LED的刷新速率,采用PWM合成技术提高LED的色彩灰度等级,利用恒流驱动技术降低LED的光衰.在电源电压为3V~5.5V、温度-40~85℃条件下,基于Cadence平台中的Spectre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LED的刷新速率跟随输入的影像数据大幅度提高;PWM 合成模式实现14位LED显示灰度,点校正模式可以完成6位的色度修正;输出电流误差为±5%. 相似文献
188.
189.
海底高频地震仪(HF-OBS)可获得含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层的纵横波速度、波阻抗等多种有效地震反射信息,对准确估算水合物的资源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南海北部海底水合物HF-OBS勘探实例,基于射线追踪法、双聚焦法、波动方程的正演模拟法3种方法,对HF-OBS观测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利用纵横波联合走时反演获得了该区含水合物层的纵横波速度关系。结论认为:①采用射线追踪法模拟目的层射线分布和叠加次数,同时结合波动方程的正演模拟结果,可以有效地进行观测系统优化设计;②双聚焦理论的参数模拟能够进一步验证观测系统设计的合理性,针对特定的水合物目标体,为了获取矿体内部精细的速度结构,HF-OBS的分布形态应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矩阵分布,分布间距以300~500 m为宜;③优化后的观测系统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HF-OBS地震数据,而纵横波联合反演获得的速度信息减小了水合物识别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0.
砂岩储层烃类不混溶包裹体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系统研究储层中鲜有关注却较为普遍检测到的一种包裹体类型——烃类不混溶包裹体,采集了多个沉积盆地的大量砂岩样品,利用包裹体岩相学、显微荧光、显微测温、包裹体气液比和水油比检测等一系列手段,研究了天然形成的烃类不混溶包裹体特征与成因:(1)油气不混溶包裹体为天然气气侵原油,因压力变化引起的油气相态分离而非均一捕获形成,具有异常高均一温度和变化的气液比与捕获相态;(2)沥青-油和(或)气不混溶包裹体成因是油包裹体被均一捕获后热裂解、气相逃逸或者油藏水洗、生物降解、气侵和热裂解等生成的沥青与油(气)非均一捕获,前者具有相似的沥青含量,后者沥青从不含到富有均有分布;(3)包裹式水膜和与水相呈分离式接触的水-烃包裹体反映油气充注储层驱替地层水的过程,微量水对均一温度影响甚微;(4)薄油膜的油-水包裹体反映水与烃类流体的相互作用,指示古油藏破坏而残余油与地层水非均一捕获或以生气为主的超压沉积盆地,携带轻烃的天然气溶解于水,"萃取油相"与地层水非均一捕获;(5)气-水不混溶包裹体表明储层中水溶气存在,具有异常高均一温度和变化的气液比,形成于压力变化引起的天然气与水的相分离过程。沉积盆地的有机质类型、构造和热演化历史,决定烃类流体的类型、成熟度、以及之间的相互作用、储层流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以及稳定性,这些从根本上控制着不混溶包裹体发育及类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