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7篇
  免费   1715篇
  国内免费   928篇
电工技术   1190篇
综合类   1241篇
化学工业   2728篇
金属工艺   1266篇
机械仪表   1217篇
建筑科学   1510篇
矿业工程   640篇
能源动力   447篇
轻工业   1571篇
水利工程   356篇
石油天然气   1243篇
武器工业   167篇
无线电   208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14篇
冶金工业   921篇
原子能技术   142篇
自动化技术   2465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580篇
  2021年   814篇
  2020年   624篇
  2019年   518篇
  2018年   538篇
  2017年   636篇
  2016年   518篇
  2015年   757篇
  2014年   968篇
  2013年   1087篇
  2012年   1207篇
  2011年   1237篇
  2010年   1131篇
  2009年   1097篇
  2008年   1027篇
  2007年   987篇
  2006年   1093篇
  2005年   1021篇
  2004年   662篇
  2003年   592篇
  2002年   565篇
  2001年   433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430篇
  1998年   381篇
  1997年   325篇
  1996年   283篇
  1995年   245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夏雄  张军  顾明 《电讯技术》2003,43(5):65-69
针对军用飞机空中组网的特点,对自组织TDMA体制的分组无线网开展了隐藏终端问题的分析研究。针对分群后的分组无线网,提出了码分配以及群首和网关节点相结合的解决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群内和群间两类隐藏终端问题。  相似文献   
82.
根据微机械陀螺的动力学方程建立其振动特性的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用电路模拟工具PSPICE实现。利用这个电路模型,可以分析陀螺的振动特性,包括检测振动的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检测振动对输入角速度的频率响应特性,从而可以获得陀螺工作的优化条件;并为传感器与接口电路的整体模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3.
本文首次提出了同步泵浦声光调Q全固态脉冲激光器,分析了其基本理论,设计并实现了这种新型激光器。它克服了现有小型全固态脉冲激光器存在寄生多脉冲和峰值功率还不够高的缺点,用2W LD的泵浦时,得到了重复频率为4.5kHz、峰值功率为6kW、脉宽为18ns、无寄生脉冲的连续脉冲激光输出,可以较好地满足激光测距和激光雷达对此类激光器性能的要求。本文对实验方案、设备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84.
胡艳  王志功  冯军  熊明珍 《半导体学报》2003,24(12):1250-1254
采用TSMC 0 .2 5μm CMOS技术设计实现了高速低功耗光纤通信用限幅放大器.该放大器采用有源电感负载技术和放大器直接耦合技术以提高增益,拓展带宽,降低功耗并保持了良好的噪声性能.电路采用3.3V单电源供电,电路增益可达5 0 d B,输入动态范围小于5 m Vpp,最高工作速率可达7Gb/ s,均方根抖动小于0 .0 3UI.此外核心电路功耗小于4 0 m W,芯片面积仅为0 .70 mm×0 .70 m m.可满足2 .5 ,3.12 5和5 Gb/ s三个速率级的光纤通信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一种弯曲悬臂梁静电执行器。该悬臂梁一端固支 ,另一端自由翘离基底。在静电力作用下 ,悬臂梁粘连的位置和长度会改变 ,使得执行器的电压 位移特性严重依赖加载历史。研究了在不同电压加载方式下 ,悬臂梁粘连点、端部位移的变化 ,以及这种变化对驱动电压的影响。实验研究了悬臂梁在方波电压下的振动 ,并设计实验系统测量了吸下和弹起时间  相似文献   
86.
通过加密实现私有数据的授权访问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如今,密码学意义上安全的DES,RSA加密标准得到了广泛应用。Baptista提出的混沌加密是密码学史上新的发展方向,它继承了混沌系统的重要特性,比如对初始值极度敏感。在描述混沌系统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混沌保密系统的一种结构,并使用蔡氏电路实现了文本、图片的保密通信。  相似文献   
87.
蓝牙与IEEE802.11g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都工作在2.4GHz频段上,因此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扰。分析了蓝牙与IEEE802.11g通信系统之间的干扰,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方法:自适应跳频和删除标记法,并对两种方法的性能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88.
在分析了火电厂燃料桥式抓斗(行车)运行特性基础上。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对原有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优化了控制系统。解决了调速范围小、速度稳定性差、无法长时间低速下吊重物、故障率高等缺点。  相似文献   
89.
Layered Wyner-Ziv video cod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ollowing recent theoretical works on successive Wyner-Ziv coding (WZC), we propose a practical layered Wyner-Ziv video coder using the DCT, nested scalar quantization, and irregular LDPC code based Slepian-Wolf coding (or lossless source coding with side information at the decoder). Our main novelty is to use the base layer of a standard scalable video coder (e.g., MPEG-4/H.26L FGS or H.263+) as the decoder side information and perform layered WZC for quality enhancement. Similar to FGS coding, there is no performance difference between layered and monolithic WZC when the enhancement bitstream is generated in our proposed coder. Using an H.26L coded version as the base layer,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WZC gives slightly worse performance than FGS coding when the channel (for both the base and enhancement layers) is noiseless. However, when the channel is noisy, extensive simulations of video transmission over wireless networks conforming to the CDMA2000 1X standard show that H.26L base layer coding plus Wyner-Ziv enhancement layer coding are more robust against channel errors than H.26L FGS coding.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ayered Wyner-Ziv video coding is a promising new technique for video streaming over wireless networks.  相似文献   
90.
Finding link‐disjoint or node‐disjoint paths under multiple constraint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network QoS ability, reliability, and so on. However, existing algorithms for such scheme cannot ensure a feasible solution for arbitrary networks. We propose design principles of an algorithm to fill this gap, which we arrive at by analyzing the properties of optimal solutions for the multi‐constrained link‐disjoint path pair problem. Based on this, we propose the link‐disjoint optimal multi‐constrained paths algorithm (LIDOMPA), to find the shortest link‐disjoint path pair for any network. Three concepts, namely, the candidate optimal solution, the contractive constraint vector, and structure‐aware non‐dominance, are introduced to reduce its search space without loss of exactness. Extensive simulations show that LIDOMPA outperforms existing schemes and achieves acceptable complexity. Moreover, LIDOMPA is extended to the node‐disjoint optimal multi‐constrained paths algorithm (NODOMPA) for the multi‐constrained node‐disjoint path pair probl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