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4篇
  免费   675篇
  国内免费   315篇
电工技术   380篇
综合类   452篇
化学工业   1093篇
金属工艺   504篇
机械仪表   500篇
建筑科学   579篇
矿业工程   133篇
能源动力   185篇
轻工业   494篇
水利工程   103篇
石油天然气   297篇
武器工业   77篇
无线电   9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84篇
冶金工业   346篇
原子能技术   76篇
自动化技术   88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建立了适用于双膜分离器的数学模型,并用实验数据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非对称膜渗透过程的数学计算模型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指出在本实验范围内非对称膜的渗透行为与对称膜的渗透行为相近。  相似文献   
102.
生物质与煤共燃研究(Ⅰ)生物质的低温热解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介绍了生物质与煤共燃的研究流程及其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三种主要农业剩余生物质(锯屑,谷壳和花生壳)热解过程中的失重率变化,物理性质变化,工业分析变化,元素分析变化和发热量变化的研究发现,三种生物质在热解温度220℃-300℃,热解时间30min-60min下进行低温热解时,热解过程主要受热解温度控制,受热解时间控制较弱,随热解温度升高,热解时间延长,生物质的热失重率逐渐升高,生物质逐渐变得易于研磨。在工业分析上挥发分逐渐减少,固定碳及灰分不断提高,水分含量大幅下降;在元素分析上O元素的含量不断下降,C元素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发热量不断增加,研究表明,当热解温度为270℃-300℃时,热解生物质的各项性质可与煤接近。  相似文献   
103.
通过交联壳聚糖微球树脂对Cu(Ⅱ)的静态吸附实验,研究树脂对cu(Ⅱ)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pH5—6时,树脂对Cu(Ⅱ)的吸附量较高;Cu(Ⅱ)在交联壳聚糖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一级动力学吸附方程;吸附速率常数随吸附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表观吸附活化能为20.702kJ/mol.  相似文献   
104.
周期阵列压痕方法是研究微观摩擦学的工具之一。由于周期阵列刚性压头压在半平面弹性体的表面时,会产生周期的Ⅰ型奇异压应力场,该奇异应力场的应力集中达到一定程度时,即达到临界条件时,该奇异应力场所在的边界将开裂。压痕边界的开裂问题是一个新型的断裂力学问题,通过边界移动的能量释放率的分析给出了压痕边界开裂能量释放率数学表征,并给出边界开裂的临界载荷和临界开裂角。  相似文献   
105.
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MEE-8)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复配作为乳化剂制备氨基硅油微乳液,分析乳化剂复配比例、乳化剂用量、pH值等因素对氨基硅油微乳化的影响,确定制备plus氨基硅油微乳液的优化条件,对由此得到的氨基硅油微乳液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并通过对体系加水过程中相行为的研究,绘制了包含液晶区域和O/W型氨基硅油微乳液区域在内的局部拟三元相图.结果表明,当MEE-8∶AEO3=4∶6、复合乳化剂用量占氨基硅油质量的45%、乳液pH值为5.5~6.5时,可获得固含量为30%、透光度为95%、体系均匀稳定的氨基硅油微乳液,此氨基硅油微乳液能较好地改善织物的柔软性和抗静电性,且在应用过程中性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6.
建立了测定参芪片中人参皂苷Re含量的HPLC法.采用色谱柱为AT-330C18;流速为1.0mL/min;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为203nm.人参皂苷Re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在0.3486~3.48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可用于参芪片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7.
用线性扫描极谱法考察了洛伐他丁的极谱行为,旨在建立一种简单、快捷和灵敏的测定洛伐他丁含量的分析方法。实验采用三电极系统(滴汞电极为工作电极,Pt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以1∶1的0.8 mol/L NH4Cl和0.8 mol/L NH3.H2O混合溶液为底液,发现洛伐他丁在-1.62 V左右有一个灵敏的二阶导数极谱峰,其峰高与洛伐他丁溶液在0.50~7.0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洛伐他丁的加标样品回收率在98.0%~104.2%之间,最小检测限为0.370μg/mL。同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和共存的金属离子Al3+、Cu2+、Fe3+、pb2+对洛伐他丁极谱波的影响。利用建立的洛伐他丁含量的极谱分析方法对样品中洛伐他丁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洛伐他丁极谱分析方法快速、准确,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硅藻土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硅藻土作为一种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于其具有多孔性、吸附性强、轻质、熔点高、隔热、吸声、折射率低、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应用十分广泛.笔者主要介绍了硅藻土在填料、助滤剂、农业、建筑建材等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9.
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s8.0地震对地表产生强烈扰动,使得泥石流形成条件发生剧烈变化,影响到震后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和减灾对策.作者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固体松散物质条件、微地貌条件和水文条件的变化3个方面,分析了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认为:汶川地震灾区崩塌、滑坡等产生的松散固体物质达28×108 m3,为该区泥石流长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流域微地貌突变特别是严重的沟道堵塞,有利于泥石流规模的增大;强烈地表扰动和毁灭性、大面积毁坏植被,改变了地表水入渗、产流和汇流条件,利于侵蚀和洪峰形成.这些流域状态的巨变,构成了有利于泥石流形成的条件组合.从而,导敛震后泥石流活动强度急剧增大,使得泥石流成为对地震区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震后泥石流活动的主要特点有:泥石流沟谷数量增加,大量震前被判定为非泥石流沟的流域暴发了泥石流;激发泥右流的临界雨量明显降低泥石流暴发表现出明显的高频性与群发性;泥石流的容重约提高10%~30%,原来定性为稀性或过渡性的泥石流沟转化为过渡性或粘性泥石流沟;泥石流流量普遍增大,大致可增加约50%~100%,现有规范中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的结果偏小,需要修正.震后泥石流演变趋势为:活动强度由急剧增强的突变转为逐步减弱,期间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出现,第1个泥石流活跃期可能会持续约15年左右;泥石流形成将由降雨控制型逐步转为松散土体控制型;一些松散土体丰富且尚未发生泥石流的面积大于5 km2流域,将是未来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风险源.针对震后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演化趋势和震区泥石流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判识潜在泥石流灾害,增强减灾措施的针对性;进行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改进泥石流规模计算方法,适应震区超常规模泥石流防治需求;重新确定泥石流预警报的临界雨量指标,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等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0.

This paper deals with a combined test rig for a traction system in the laboratory environment. An experimental system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ction system for a metro train. For a highly accurate control of the system, a hybrid control algorithm combining vector control and slip frequency control was applied to control the traction inverter.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flywheels, which represent the equivalent model of the train moment inertia, was elaborated. A train runtime diagnosis system was completed by adopting the multifunction vehicle bus (MVB) protocol.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metro power traction system was emulate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train runtime diagnosis system. Using the combined test rig,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traction system in traction, braking, temperature rise, etc., were verified through traction and breaking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