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9篇
电工技术   4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52篇
化学工业   205篇
金属工艺   67篇
机械仪表   116篇
建筑科学   83篇
矿业工程   34篇
能源动力   29篇
轻工业   99篇
水利工程   28篇
石油天然气   78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6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0篇
冶金工业   33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5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热分析等手段分析了Mg58.5Al31.5Sn10和Mg58.5Al31.5Sn10RE两种钎料及其钎焊AZ61A镁合金对接接头组织性能. 结果表明,Mg58.5Al31.5Sn10钎料及其钎缝组织主要由块状Mg2Sn和(Mg17Al12+Mg2Sn)二元共晶相组成,并含有少量三元共晶相(Mg17Al12+Mg2Sn+α-Mg). Mg58.5Al31.5Sn10RE钎料及其钎缝组织中未发现块状Mg2Sn相,其组织主要由(Mg17Al12+Mg2Sn+α-Mg)三元共晶和(Mg17Al12+Mg2Sn)二元共晶相及少量Al-RE组成. 和Mg58.5Al31.5Sn10钎料相比,Mg58.5Al31.5Sn10RE组织更加均匀细小,固液相线温度明显降低,熔程缩短了6 ℃,铺展面积提高了5.4%,对接接头平均抗拉强度提高了8.6%,二者拉伸断口形貌均呈现为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三乙烯四胺和苯甲酸合成IMBT,再利用IMBT、H3PO3和甲醛经过曼尼希反应制得IMBTM,并探究其对碳钢在HCl水溶液中的缓蚀作用。方法采用动态失重法、电化学技术以及热力学等方法研究缓蚀剂IMBT和IMBTM在60℃、1 mol/L的盐酸溶液中对10#碳钢的缓蚀性能和吸附规律。结果利用IR对产物进行表征,均得到了产物特征峰。在动态失重试验中,IMBT和IMBTM两种缓蚀剂的质量浓度为3 g/L时,碳钢的腐蚀速率分别为3.92、2.94 g/(m2·h),缓蚀剂的缓蚀率分别为79.65%和84.75%。极化曲线试验表明随着两种缓蚀剂浓度增加,腐蚀电位正移,阳极电流密度下降明显。交流阻抗的测试显示随着两种缓蚀剂浓度增大,容抗弧半径逐渐增大,且在相同浓度下,添加IMBTM时的容抗弧半径更大。另外,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拟合参数Rct增大、Cdl减小,证明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取代了水,并吸附成膜。研究等温吸附模型,发现数据带入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后,表现出了很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在1 mol/L HCl溶液中,IMBT和IMBTM对10#碳钢均有缓蚀作用,且IMBTM的缓蚀作用较高。两种缓蚀剂均属于阳极型缓蚀剂,对阳极的缓蚀作用较高。且两种化合物在10#碳钢表面上的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过程,其吸附规律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式,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电弧离子沉积钽膜的沉积工艺及微观结构,分析钽膜生长机理。方法采用电弧离子沉积法在石墨基体上沉积钽膜,研究了沉积工艺(如弧电流、负偏压等参数)对钽膜的物相组成、沉积速率、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电弧离子沉积钽膜的物相由α-Ta相和极少量β-Ta相组成。弧电流、负偏压、靶间距等沉积参数对钽膜厚度、沉积速率和膜-基结合力的影响很大,在弧电流为220 A、负偏压为300 V、靶间距为200 mm时,钽膜沉积速率为0.1μm/min,沉积速率适宜,膜-基结合力达到69 N,结合力高。钽膜厚度均匀,在靠近基体侧形成了晶粒细小、组织致密的过渡层,厚度约0.6~0.9μm,其余为细小柱状晶结构。钽膜表面颗粒尺寸随负偏压的升高而减小,负偏压为300 V时,颗粒尺寸细小均匀(仅3~5μm),钽膜表面无细小孔隙和裂纹。结论电弧离子沉积法可以在石墨基体上沉积出组织致密、厚度均匀且膜-基结合力高的钽膜。沉积初期主要通过沉积、移动、扩散等过程形成稳定核,随着沉积时间的延长,稳定核逐渐长大成岛,并在三维方向以岛状生长形成连续膜,为典型岛状生长模式。  相似文献   
64.
冷喷涂纯铝涂层耐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东  李忠盛  吴护林  丛大龙 《表面技术》2016,45(12):174-179
目的研究冷喷涂纯铝涂层耐中性盐雾腐蚀性能,为冷喷涂技术在海洋大气防腐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冷喷涂技术在30Cr Mn Si A钢基体上制备纯铝涂层,利用金相组织分析、XRD衍射分析、电化学测试、中性盐雾试验等技术方法,考察冷喷涂涂层试样的耐腐蚀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冷喷涂涂层十分致密,随着喷涂温度和压力的不断提高,涂层的致密度不断增加,在喷涂温度为500℃、喷涂压力为1.2 MPa、喷涂距离为25 mm及工作气体为氮气的工艺条件下,纯Al涂层的孔隙率为0.5%,涂层中无氧化物存在,能够有效隔绝腐蚀介质和基体,为基体提供物理腐蚀防护。纯Al涂层的腐蚀速率为4.935×10?7 A/cm2,并作为阳极为基体提供电化学腐蚀防护,中性盐雾试验1440 h后无腐蚀。腐蚀形貌分析表明,在表面钝化膜防护及腐蚀产物的封闭作用下,冷喷涂纯铝涂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虽然发生一定腐蚀,但腐蚀速率较小,表面质量良好,可以作为长效防腐涂层。结论冷喷涂纯铝涂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可以为钢铁材料提供长效效防护。  相似文献   
65.
以60#全精炼石蜡为原料,乳化剂的加入采用剂在油中加入法制备石蜡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种类、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去离子水用量、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石蜡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化剂为TW-80/SP-80,乳化温度85℃、乳化时间30min、w(去离子水)=68%、搅拌速率1 000r/min、HLB=10.006 7的条件下制备出的样品有最佳的乳化效果。  相似文献   
66.
方向二维择优生长,针状水化产物沿c轴择优取向生长。X射线衍射和Fourier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初始pH值大于5时,水化产物为缺钙型羟基磷灰石,含有少量CO32-和HPO42-,且HPO42-含量随初始pH值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67.
一种新型防治橡胶树主要叶部病害热雾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一种由有效成分、溶剂、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30%嘧·咪·酮热雾剂,可有效防治橡胶树主要叶部病害。实验流程是对三唑酮、咪鲜胺和嘧菌酯3种有效成分进行溶解试验,并根据溶剂的溶解性能以及热雾剂使用时的闪点、粘度等因素,筛选出了2种溶剂。将2种溶剂按一定比例配合,达到热雾剂使用的国家标准。根据多种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筛选出具有不同性能的3种表面活性剂。最终,研制出1种由3种有效成分、2种溶剂和3种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新型热雾剂,可用来防治橡胶树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68.
本文主要通过水井综合治理精细注采调整,深挖断层边部以及结合部区域的剩余油富集区,治理低含水低液面潜力井。通过各方面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开发态势,呈现出动液面、日注水平和注采比上升,日油、含水平稳的"三升两稳"局面。  相似文献   
69.
污损释放型涂料的防污与减阻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一种以有机硅树脂为基体树脂的污损释放型涂料,并对其防污性能与减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硅油能够渗出到涂层的表面,引起表面形貌和表面能的强烈变化。随着硅油渗出量的增加,涂层表现出的"结构表面能"越大,并有利于防污性能的增强。污损释放型涂层的表面粗糙度远小于通用自抛光型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并且在不同雷诺数下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减阻效果。所研制的污损释放型涂料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与减阻性能,能够为我国商品化环境友好型防污减阻涂料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0.
综述了凝聚共沉法粉末橡胶与粉末接枝橡胶的制备及应用进展,介绍了超细粉末橡胶的开发与应用,并对粉末橡胶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