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1篇 |
免费 | 145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篇 |
综合类 | 37篇 |
化学工业 | 27篇 |
金属工艺 | 240篇 |
机械仪表 | 47篇 |
建筑科学 | 21篇 |
矿业工程 | 14篇 |
能源动力 | 13篇 |
轻工业 | 47篇 |
水利工程 | 3篇 |
石油天然气 | 25篇 |
无线电 | 4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9篇 |
冶金工业 | 18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叙述研制一种用于焊接溶深振荡频率检测的接口电路,此接口电路可用于各种频率自动测量,测量精度高,速度快,电路简单。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93.
94.
某夏热冬冷地区卷烟厂空调机组除湿工况时系统能耗最大,采用一次回风需要大量的再热能量。基于热湿独立处理的理念及烟厂现有设备改造工程量,提出了表冷器分置、热湿分控方案。并根据烟厂所在城市的气候特征,分析了改造方案的节能潜力,发现可节能25%的制冷量和31.5%的再热能耗。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卷烟厂空调机组进行了改造,并连续监测了除湿工况季(5月15日~6月16日)的耗能,通过每隔24小时切换一次新老系统并测试能耗,发现改造后的系统冷冻水制冷量和蒸汽节能量分别节约了21%和29%,节能效果显著。表冷器分置、温度分控方案具有巨大的节能改造潜力。 相似文献
95.
96.
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具体分析了建筑材料范围和质量检测的发展情况,并探讨了关于建材质量的检测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7.
2 国内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应用状况根据“’97中国机器人焊接学术与技术交流会”及文献1~3的分析,我国目前的焊接机器人以引进为主,尤其是弧焊机器人,大约占95%左右,而国产弧焊机器人由于元器件质量及配套技术等诸多因素,一直未能主导国内焊接机器人市场。因此在焊接机器人应用技术中反映出的问题,基本上源于进口焊接机器人的特定背景。在80年代后期开始引进的第一批弧焊机器人的厂家,基本上是零星购进,由于经验不足,国内基础技术条件不成熟,缺乏配套的机器人周边设备,技术人员素质较低以及缺乏科学和有效的管理,致使在焊接机器人引进初期,在实际生产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现象比较普遍。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进入90年代初期以来进口焊接机器人的大多数厂家基本上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大都随机器人本体购置了比较完善了的外围设备,如变位机、移动回转装置以及部分传感系统,并注意到购进后与厂商维持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管理方法等基本环节。同时开展与国内科研院、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层理面数和冲击载荷对层状板岩动力破坏特性影响,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层状板岩试件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SHPB实验,再现了SHPB实验过程中的加载波形和层状板岩试件的破坏过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层状板岩试件的耗散能量随层理面数的增加而增加,双层、三层和四层板岩试件相比单层板岩试件耗散能量的增长分别为0.2%、0.4%和1.87%;试件破坏开始于端面周边,滞后于应力峰值,当冲击速度为6.5 m/s时,层状岩石试件以轴向劈裂破坏为主,冲击速度为12 m/s和20 m/s时试件的破坏模式为轴向劈裂破坏、径向剪破坏和端面拉压破坏的混合破坏。 相似文献
99.
一种识别薄板对接接头的视觉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薄板紧密对接接头的识别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由照明、自适应局部特征提取、全局特征识别和验证融合在一起的视觉识别方法。它克服了电弧光的干扰,识别结果可靠,可以有效地解决薄板紧密对接接头识别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