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2篇 |
综合类 | 4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金属工艺 | 2篇 |
建筑科学 | 3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原子能技术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同时承受交流、直流电压作用,其内部油纸复合绝缘局部放电性故障与以往交流电力变压器存在较大差别,而相关研究明显不足。为研究油纸绝缘直流局部放电发展过程与绝缘材料理化特性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对典型油纸绝缘缺陷模型在80℃环境中进行了200 h直流耐压试验,考察油纸绝缘直流局部放电发展不同阶段统计特征谱图变化规律,并利用高速摄像装置对油纸绝缘针板电极模型的局部放电发生、发展及击穿的动态过程进行观测。同时,为揭示直流局部放电对油纸绝缘的破坏作用,分别通过X射线能量色散谱分析(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研究直流局部放电相应阶段油纸绝缘的理化特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油纸绝缘直流局部放电脉冲的统计特征谱图,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此过程中伴随着绝缘纸板表面纤维氧元素的增加和羰基含量、油中酸值增加的过程,说明直流电应力对绝缘纸板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使绝缘纸板表面纤维素分子发生氧化反应,导致绝缘纸板的绝缘性能的逐渐下降,反之,绝缘材料在直流电应力作用下发生损伤,会促进直流局部放电的发生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12.
目前针对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直流局部放电特性的研究成果较少,且缺乏相关研究标准及理论依据。为此,在80℃环境温度下,对典型油纸复合绝缘缺陷模型在直流电应力作用200 h内的长期局部放电单一脉冲信号的时域、频域信号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统计了直流局部放电信号不同发展阶段的等效时频特征;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绝缘纸板表面形貌特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绝缘纸板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采用ANSYS电场仿真法研究了绝缘纸板表面最大电场强度与其表面最大偏差的关系,并率先在国内外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定量函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压时间的增加,单一放电脉冲的上升时间逐渐增大,从几ns增大至数μs;放电脉冲电流值也随之增大,由数百mA增大至数A。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绝缘纸板表面纤维素分子逐渐断裂,使得纸板表面逐渐电蚀碳化,其粗糙度也相应逐渐增大,进而对绝缘纸板造成严重损伤。此外,纸板粗糙度的增大会引起电场畸变,更易诱发局部放电。 相似文献
13.
14.
15.
针尖曲率半径对硅橡胶电树枝老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硅橡胶材料电树枝老化特性展开了试验研究。采用针板电极结构,测量了不同针尖曲率半径的起树电压和电树枝形态。结果表明,硅橡胶的起树电压较低,抗电树枝老化性能较差,导致了硅橡胶预制式电缆附件故障频发;硅橡胶中的起始电树枝多以单枝状的通道形成为标志,随后发展为4种不同的电树枝形态。进而提出了硅橡胶电树枝形态发展模型,并以此讨论了不同形态的电树枝老化特性。研究还发现,现场实际运行的硅橡胶预制式电缆附件故障解体后发现了单枝通道起始电树枝,其在运行电压作用下容易发展为细枝型形态,但同样会引发电缆附件的击穿。试验结果为现场故障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ZnO压敏电阻是避雷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避雷器的电气性能。因此,该文致力于通过B2O3的掺杂以改善直流ZnO压敏电阻的非线性和高荷电率下的老化稳定性,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容-电压(C-V)等特性测试研究B2O3掺杂对直流ZnO压敏电阻的微观结构和电气特性的影响。然后,在115℃、0.95E1mA的条件下对直流ZnO压敏电阻进行1000h的直流加速老化试验,以验证其在高荷电率下的老化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B2O3的掺杂提高了晶界层的势垒高度,改善了直流ZnO压敏电阻的非线性特性,并降低了其在高荷电率下的老化系数。 相似文献
17.
为得到二维微米片取向角度对复合电介质中电树枝生长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分形介质的WZ模型,研究了不同微米片取向角度、生长概率指数、放电阈值电压下,电树枝的生长和分形维数特性。分析了二维微米片取向角度变化引起电场强度变化的原因,并解释了微米片对电树枝生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微米片沿垂直于电场方向取向时,电树枝的分形维数最大,且最不容易击穿。随着微米片与电场方向形成的夹角减小,电树枝的分形维数和击穿时间均减小。随着生长概率指数或阈值电压增大,电树枝的分形维数减小,且对不同取向角度微米复合电介质中电树枝分形维数的影响增大。当微米片取向角度为垂直于电场方向时,电场分布相对比较均匀,随微米片取向角度增大,电场集中在微米片两端,且相邻微米片越接近的地方场强越集中。 相似文献
18.
19.
聚丙烯材料性能改善过程中,材料内部会出现以α晶或β晶为主的2种晶型。为研究晶型对等规聚丙烯(iPP)电导电流和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选用α和β成核剂制备了具有不同晶型的iPP–pure(对照组)、iPP–α和iPP–β试样,开展了25℃下电导电流、空间电荷和直流击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iPP–β正负直流击穿强度最高,而iPP–α最低;3组iPP试样的电导电流大小为iPP–αiPP–pureiPP–β,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的转折电压大小为iPP–αiPP–βiPP–pure;-20 MV/m电场强度极化30 min后,3组iPP试样在极化过程中均出现正负空间电荷积聚;去极化过程中iPP–pure中空间电荷积聚量最大,而iPP–α中最少。分析认为:α晶和β晶的晶胞形态使得iPP–α中存在大量浅陷阱、iPP–β中平均陷阱深度较深;载流子在iPP–α中容易迁移并产生俄歇效应,而在iPP–β中容易在试样表面附近被捕获。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建设,换流变压器绝缘故障频发。高性能绝缘纸的匮乏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设备安全和系统稳定。热压作为绝缘纸生产制备的关键环节,优化热压参数有助于提升绝缘纸的机械、电气性能。为此,选取热压温度为105、115、125、135℃制备绝缘纸试样。对所得试样,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化学官能团和结晶度变化变化,并测试了抗张强度、体积电阻率和击穿特性。结果表明,热压温度为105℃时,纤维之间的结合强度相对较低。随着热压温度的上升,绝缘纸的结晶度先增加、后略微降低。热压温度对抗张强度和直流击穿场强有显著影响,对体积电阻率和交流击穿场强影响不大。125℃下绝缘纸可获得最高的抗张强度,为121.8 MPa,比105℃下的最低值高出25%。105℃下绝缘纸的直流击穿场强最高,为23.1 k V/mm,比最低值高出15%。考虑到将热压温度从125℃增加到135℃并不能显著提高绝缘纸的性能,对该研究所涉及的400μm厚绝缘纸,建议热压温度保持在125℃以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