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篇 |
综合类 | 4篇 |
化学工业 | 16篇 |
金属工艺 | 13篇 |
机械仪表 | 7篇 |
建筑科学 | 9篇 |
矿业工程 | 31篇 |
能源动力 | 4篇 |
轻工业 | 9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7篇 |
无线电 | 2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8篇 |
冶金工业 | 39篇 |
原子能技术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3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采用选择性脱铜—混酸浸锑、铋—硝酸脱铅—火法熔炼回收贵金属工艺综合回收铅阳极泥中的有价金属。重点介绍了该工艺中选择性脱铜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脱铜条件:浸出温度28℃,初始酸度H2SO420 g/L,鼓空气浸出3 h,液固比L/S=5/1(mL/g),添加剂Fe3+浓度1 g/L;在该条件下,铜的平均脱除率为91.30%,锑的平均浸出率仅为2.11%,Bi,Pb,Au,Ag等不被浸出。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选择性脱铜效果,有效解决了铅阳极泥传统湿法处理工艺中存在的金属分离不彻底、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4.
从低钴溶液用SO2/O2氧化中和法除铁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低钴溶液的除铁工艺分析,提出采用SO2/O2(空气)混合气氧化中和除铁、锰工艺。研究表明,采用SO2/空气混合气催化氧化中和沉淀除铁是可行的,但彻底除锰有一定的难度,在温度30℃、SO2/空气混合气SO2含量1.5%、通气速度45.43 m3/(h.m3液)、沉淀时间2 h、pH值为3.5的条件下试验,后液含铁小于0.005 g/L,铁的沉淀率大于99.7%,锰的沉淀率为37.05%。在此条件下,再采用深度中和,pH值控制在4.0~4.5,溶液中的铝可降低到0.03 g/L,溶液中的镍、钴的渣计沉淀率分别为0.87%,1.24%。 相似文献
105.
将数码摄像技术与传统的洛氏硬度计相结合,通过对测试过程的实时监控,得到压痕深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在对聚酰胺、有机玻璃及环氧树脂3种材料的硬度测试中,通过分析在正确标尺下得到的压痕深度一时间曲线,比较了3种材料在不同阶段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蠕变及弹性后效等问题的不同。根据该曲线,拟合出保持总载荷阶段的3种材料的压痕深度-时间关系式。通过对同种材料、不同标尺下的压痕深度-时间曲线的比较,发现在保持总载荷阶段,同一种材料的蠕变趋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6.
107.
建立了螺旋管内流动换热的物理数学模型,对均匀和非均匀热流边界条件下螺旋管内湍流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对螺旋管表面施加相同的加热功率时,均匀热流边界条件下湍流传热系数高于非均匀热流边界条件下的湍流传热系数,且均匀热流边界条件下螺旋管内的场协同角低于非均匀热流边界条件;非均匀热流边界条件时,在相同的De下,曲率较小的螺旋管传热系数大,且曲率较小的螺旋管内场协同角较小;同时,随着管径的增大,螺旋管内的传热系数也随之下降,但螺旋管内的场协同角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08.
国内外红土镍矿处理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综述了国内外红土镍矿的处理现状.指出红土镍矿的开发要综合考虑矿石镍、钴含量和矿石类型的差异,以及当地燃料、水、电和化学试剂等的供应状况.现阶段回转窑干燥预还原-电炉还原熔炼工艺在红土镍矿的开发中仍占主导地位,加压酸浸法随着大型压力釜制造技术的成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我国在红土镍矿的工程化方面很欠缺,元江贫红土镍矿的开发必须综合考虑镁的产品结构和经济利用,元石山镍矿的开发必须考虑铁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9.
内螺纹管中汽-液两相流体摩擦压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压力为9~22MPa,质量流速为600~1200kg/(m2·s),含汽率为0~1的工况范围内,对Φ38.1mm×7.5mm的6头内螺纹管中汽-液两相流体的摩擦压降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段采用水平绝热布置。试验结果表明:压力对两相流摩擦压降的影响很大,随压力增加,两相流摩擦压降倍率减小,在临界压力附近,两相流摩擦压降倍率趋近于1;随含汽率增加,两相流摩擦压降倍率先增加,然后有减小的趋势;随质量流速增加,两相流摩擦压降倍率减小。用于计算单相水摩擦压降系数以及用于计算汽-液两相流体摩擦压降的试验关联式被提供。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