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59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18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24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炼焦工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连续型混热式冶金焦炉结构及其工艺流程,为焦化工业的发展探讨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对焦炉的加热工艺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焦炉加热中的各种数学模型,建立了目标火道温度的模型,并预测数学模型在焦炉中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J.V.Schmitz和E.J.Lawton于1952年发表的专利,USP2,921,006,证实了辐射引发聚合技术应用于固化的可能性。70年代末美国科学能源公司对电子束固化(EBC)技术的工业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研制成功了自屏蔽的大功率电子加速器,作业人员可就近操作,不必顾虑遭受射线损伤的危险。其能量范围在0.15~0.3MeV之间,束流可大到100~200mA左右。因此可大大提高产品的加工速度。80年代初,日本日新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炼焦工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连续型混热式冶金焦炉结构及其工艺流程,为焦化工业的发展探讨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铸铝在自冲铆接工艺中的裂纹扩展行为,以5754铝板和Aural2铸铝为搭接组合的自冲铆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中断试验近似还原了接头剖面裂纹产生的位置和裂纹形貌,讨论了自冲铆接过程中接头内部铸铝材料的裂纹扩展机制,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开展了几何形貌和裂纹预测。结果表明,铸铝自冲铆接接头裂纹产生的位置主要有两处:一处位于自冲铆接接头底面与模具接触一侧,裂纹在铆钉刚接触下板时产生,随着铆钉压入而增多;另一处位于铆钉钉腿与上下板形成互锁处的下板铸铝材料上,裂纹在形成互锁过程中产生,随着铆钉下压不断增长。建立的基于GISSMO损伤失效的铆接仿真模型,仿真结果的形貌轮廓与试验剖面的几何形貌一致,单元损伤与接头裂纹一致,可以对接头剖面几何形貌和裂纹位置进行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6.
采用前体浸渍法研制了生物质基载铜活性炭催化剂(Cu/AC),利用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Cu/AC性质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不同炭化活化条件所得Cu/AC催化湿式氧化降解苯酚性能。结果表明:Cu/AC表面Cu物种以Cu2+和(Cu++Cu0)共存。随着制备Cu/AC炭化温度的升高,炭化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挥发分,促进Cu2+还原为Cu+和Cu0,(Cu++Cu0)含量增大,Cu/AC降解苯酚催化活性逐渐升高;随着炭化时间延长,(Cu++Cu0)含量下降,Cu2O、CuO较好地并入载体使晶格氧含量增加,催化活性先升高后下降;随着活化温度升高和活化时间延长,Cu/AC比表面积达到1096.1m2/g并有大量微孔生成,大量含氧官能团分解将炭化过程中还原生成的(Cu++Cu0)氧化为Cu2+,晶格氧含量增加,催化活性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下降。催化湿式氧化降解苯酚过程中,Cu/AC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低的Cu离子浸出浓度。Cu/AC的最优制备条件为炭化温度800℃,炭化时间2h,活化温度880℃,活化时间为2h,所得Cu/AC在反应8.5h时实现98.5%的苯酚转化率和91.1%的COD转化率。  相似文献   
7.
以陕西低阶烟煤为原料,研究了在低碱煤质量比(m_(KOH):m_(coal)=1:1)下,不同温度时浸渍法、超声法和干混法三种KOH添加方式对煤热解活化过程中气相产物CH4,CO和CO_2释放规律及固相产物中活性炭和碳纳米管混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法中KOH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煤颗粒内部孔隙,KOH充分分散与煤接触良好,活化反应剧烈,所制备固相产物的比表面积为1 081.31 m~2/g(40℃),远大于超声法制备的固相产物的比表面积(880.39 m~2/g)和干混法制备的固相产物的比表面积(425.66 m~2/g);气相产物中CO和CO_2累积量由大到小的KOH添加方式依次为浸渍法、超声法、干混法,CH_4累积量由大到小的KOH添加方式依次为干混法、超声法、浸渍法;KOH在活化煤过程中,使煤中固有Fe等矿物元素暴露出来,二者共同催化煤热解过程中产生的CH_4等烃类气体转化为碳纳米管,固相产物碳纳米管的表观含量由大到小的KOH添加方式依次为浸渍法、超声法、干混法。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优化焦炉煤气非预混燃烧直接制备合成气的工艺参数,对焦炉煤气在贫氧条件下发生非预混燃烧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反应器内温度及产物组成分布的详细分布状况.模拟结果表明,反应在靠近氧气入口的区域内发生.从数值模拟的结果来看,反应器壁温对反应结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提高反应器壁温有利于提高合成气的选择性,但是煤气中甲烷的转化率有所降低.因此,反应器壁温是能够控制本工艺总体反应效果的重要参数,工艺优化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9.
刘俊  张永发  王影  陈磊  徐英  赵海滨 《化工进展》2013,32(9):2112-2119
用CFD Fluent 6.3软件对自主研发的与增收低温焦油炭化室相配套的褐煤热解旋流式低温燃烧室(1500 mm×200 mm×1500 mm)内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和结构优化,结果表明:在燃烧室内坐标为(?25,550,0)和(25,?550,0)处设计两个关于燃烧室中央轴对称半径为100 mm的130°圆弧形挡板,燃烧室内平均温度(755 ℃)满足褐煤低温热解需求(500~650 ℃);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P-1辐射模型和非预混燃烧模型适用于计算焦炉煤气和空气低温燃烧室内温度场分布,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误差波动幅度为50~70 ℃,满足工业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