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20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33篇
矿业工程   44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9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探讨了国内外不同碘吸附器取样技术及使用现状,分析了碘吸附器取样代表性影响因素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取样装置中的炭床厚度和经过取样装置的压力降与通过吸附器排架的炭床厚度和压力降相同时,才能保证取出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应用本研究结果对本文所设计的两种外部取样装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92.
以三聚氰胺和硼氢化钠为原料合成具有中孔结构的新颖硼碳氮(BCN)化合物,采用热质量-差示扫描量热(TG-DSC)、X线衍射(XRD)、氮吸附比表面积(BET)、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BCN化合物进行表征,研究BCN化合物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热分解温度在600℃以上可制备出具有层状石墨结构的BCN化合物。随热分解温度升高至800℃,B、N含量增大,C含量减小,得到化学计量比为2∶1∶2的B2 CN2化合物。荧光光谱(PL)测试证明BCN化合物具有光致发光性。  相似文献   
93.
94.
为了研究含有圆形缺陷的半圆盘试件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断裂特征,采用霍普金森杆加载系统和动态焦散线试验系统,对半圆盘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裂纹起裂前,焦散斑半径出现跳跃情况,是入射杆的反复加载造成的;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裂纹穿过圆形缺陷的应力强度因子峰值有所增加,裂纹穿过圆形缺陷的扩展速度也增加明显;随着圆形缺陷半径的增大,裂纹在圆形缺陷处发生二次起裂时的应力强度因子变大。  相似文献   
95.
简述了钢渣的物理力学性质,详细研究了水泥稳定钢渣在水泥不同剂量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冻融劈裂强度等性能,结果表明水泥稳定钢渣性能优良,可用于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96.
张民  王海锐  梁顺  张渊 《金属矿山》2023,(7):176-184
矿山作业的少人化/无人化是我国各类矿山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某矿206工作面为变面宽的不规则工作面,工作面辅运顺槽原先采用液压支架及单体支柱进行超前支护,需要作业人员2~4人,且巷道有效断面小,给工作面宽度变化处增、减液压支架作业带来了很大困难。针对206不规则工作面提出了采用注浆锚索代替单体及液压支架进行主动式超前支护的技术思路,利用COMSOL有限元程序对注浆锚索支护施工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优选,设计了注浆锚索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应用。结果表明:注浆锚索超前支护条件下工作面辅运顺槽围岩变形量小,围岩裂隙得到了有效充填与胶结,锚索承载稳定;最终实现了注浆锚索完全代替单体支柱及液压支架,为不规则工作面增、减液压支架作业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实现了超前支护段的无人化,保障了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该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对于金属矿山破碎顶板、矿压异常区以及对断面尺寸有较高要求的金属矿山巷道支护均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
10kg/次煤焦油溶剂萃取分离系统与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0kg/次煤焦油溶剂萃取分离系统的流程及特点,并在此萃取分离系统中研究了对煤焦油中2~4环芳香族化合物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当工业酒精与焦油质量比约为1:1,转速为150 r/min,每次搅拌30min,静置30 min,进行5~6次萃取分离时,即可将煤焦油中的1~4环化合物完全萃取,从而得到软化点达110℃的沥青,显示该系统具有较好的萃取分离效果;各组分在萃取相和萃余相中的浓度有很高的相关系数(r>0.95),符合y=a b/x型式的双曲线方程;该萃取体系可能为扩散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98.
为防止近距离易自燃煤层群开采时发生煤自燃事故,在盐井一矿K12、K14工作面构建了回采区域综合均压通风系统。通过采取控制采空区漏风、压差动态调节和采空区注氮等措施,对煤层进行了防灭火治理,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空区的温度由采取措施之前的26 ℃降到24℃,O2浓度由约20%降到11%,CO浓度由110×10-6降到50×10-6以下,CO2浓度保持在0.5%左右,煤层各项自然发火敏感指标均明显下降,达到了防止采空区煤自然发火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
这是一篇工艺矿物学领域的论文。滇南地区某钒钛磁铁矿矿石不仅有较高的铁、钛,而且伴生钪元素。为实现矿石综合利用,对该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采用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及化学分析手段,查明了矿石化学成分;利用X 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SEM-EDS)、电子探针(EPMA)等方法,研究了矿物的工艺特征,重点考查了铁、钛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铁的主要载体矿物为钛磁铁矿、角闪石,其次为钛铁矿;钛的载体矿物主要为钛铁矿,少量赋存于榍石中;钪主要分布在角闪石中。元素配分结果表明,铁、钛的理论品位分别为71.02%、47.40%,理论回收率分别为40.52%、66.48%。分析了影响选矿回收指标的矿物学因素,为后续选冶工艺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以椰壳活性炭为基材,研究了浸渍剂TEDA含量、KI含量、风速、堆积体积对燃点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均匀性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对改性活性炭燃点进行燃点预测以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TEDA浸渍后的活性炭燃点低于基炭,随着TEDA含量的升高,活性炭燃点收敛于335℃;少量的KI能够显著降低活性炭的燃点,但随着KI浸渍比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