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8篇
电工技术   64篇
综合类   79篇
化学工业   81篇
金属工艺   54篇
机械仪表   27篇
建筑科学   42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30篇
水利工程   26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7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篇
冶金工业   17篇
原子能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7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Based on Biot's theory and considering the properties of a cavity, the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s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ve scattering around a cavity with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embedded in saturated soil are obtained using integral transform methods. The Cauchy type singularity of the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is discuss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erties of soil mass and incident field on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pore pressure concentration around a cavity is analyzed. Our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isting soluti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is work show that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pore pressure concentration are influenced by the degree of fluid-solid coupling as well as the pore compressibility and water permeability of saturated soil. With increased degree of fluid-solid coupling,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improves from 1.87 to 3.42 and the scattering becomes more significant. With decreased index of soil mass compressibility,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and its maximum reaches 3.67.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from 1.64 to 3.49 and pore pressure concentration improves from 0.18 to 0.46 with decreased water permeability of saturated soil.  相似文献   
62.
介绍唐山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情况。唐山供电公司推进以政府为主导、电网企业为重要实施主体、电力用户直接参与的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主动发挥实施主体作用,积极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坚持节约用电和高效用电相结合、有序用电和科学用电相结合的原则,开展需求侧管理示范项目建设,保障电力有序供应,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3.
SCD模型到CIM/E模型的转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变电站中变电站配置描述(SCD)模型与电网通用模型描述规范CIM/E共享是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比分析了SCD模型与CIM/E模型的主要差异,研究了SCD模型到CIM/E模型的映射关系,提出了遵循映射关系的模型转换方案,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案能够实现模型共享,完全兼容现有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锦屏-苏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代表了当前世界直流输电技术的最高水平。该工程中,极控系统与阀控系统之间接口的合理设计是保证工程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以ABB公司的VCU(阀控单元,Valve Control Unit)为例,详细阐述了锦苏工程中极控系统与阀控接口的设计原则;根据各阀厂家的需求,给出了详细的极控系统与阀控系统接口处理方案;锦苏工程工厂系统测试实验、现场系统调试试验和成功运行,验证了本文所论极控系统与阀控系统接口设计原则和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5.
随着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与用户侧智能电表的结合,基于低频电力数据实现负荷分解成为了最新的研究趋势。考虑到低频电力数据的特征,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设备运行状态挖掘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方法。该方法首先进行负荷事件检测,并在负荷事件处提取功率特征;接着在特征平面内通过聚类算法获取表征不同类型负荷事件的聚类簇;最终采用图信号处理算法在聚类簇间挖掘设备运行状态并与数据库中的模板进行匹配实现负荷分解。算例验证了该方法事件检测和负荷分解的准确率,同时验证了在状态挖掘过程中引入设备运行周期能耗对额定功率相似设备的负荷分解具有优化效果。因此,为基于低频电力数据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技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6.
为方便通信双方在未协商通信内容情况下动态、高效地交换模型和数据,提出了电力系统动态消息编码技术。该编码技术采用二进制自描述方式描述大型电力系统模型和数据,共有四种编码方式:M0用于兼容抽象语法标记(ASN.1);M1在ASN.1的基础上加入名字选项,用于少量数据的结构化描述;M2扩展编码头部,编码效率高;M3扩展编码头部,描述类信息。实际使用中,首次通信时使用M3发送类型和结构信息,其后通信使用M2发送数据;当类型和结构发生变化时,再次发送类型和结构信息,有效地解决了数据量和维护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67.
红河发电公司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给水泵系统配置有两台汽动给水泵并列运行时,可供给锅炉100%BMCR的给水量;一台50%BMCR容量的电动给水泵作备用。红河发电公司2号锅炉在这次启动过程中,电动给水泵电机烧毁无法投入使用,1号机组也处于停机状态,采用启动锅炉汽源作为除氧器加热和机组轴封汽源、汽动给水泵的备用汽源,锅炉升压后通过汽轮机高旁、低旁配合调节,保证再热蒸汽压力在0.6~0.8 MPa之间,用本机的冷再汽源作为汽动给水泵的汽源冲转,通过汽动给水泵向锅炉汽包上水,顺利完成了机组的启动工作。  相似文献   
68.
张鸿  张国伟 《云南电力技术》2010,38(2):65-66,72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城市电力工程中越来越多的开始采用隧道敷设电力电缆。结合昆明市电缆隧道辅助设施的设计,文中简要探讨电缆隧道辅助设施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69.
针对南昌工程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该专业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编写实验指导教材和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0.
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使得电网运行特性呈现复杂性增加、一体化特征增强等特点,对调度系统的分析决策提出了一体化分析要求,而传统的调度系统无法适应这种新的需求。基于"物理分布、逻辑统一"的全网集散式调度与控制技术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一体化分析中心的总体架构,并基于该架构进行了模型中心、在线分析服务和离线分析服务的详细设计。结合未来电网发展趋势对电网分析决策的需求,指出了未来调度系统分析决策软件的发展方向,为电网在线调度决策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