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5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金属工艺 | 106篇 |
机械仪表 | 2篇 |
建筑科学 | 4篇 |
轻工业 | 1篇 |
水利工程 | 3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 |
原子能技术 | 8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受控扩散凝固技术(CDS)制备Al-18Si合金,研究了液-固混合方式下Al-25Si合金的温度对制备Al-18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合金的最终凝固组织与耐磨性能和热膨胀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受控扩散凝固过程中,630℃固态纯Al与850℃液态Al-25Si合金混合所制备的Al-18Si合金中,初生Si相分布均匀,形貌规整,晶粒尺寸最小,耐磨性能最好。630℃固态纯Al和900℃液态Al-25Si合金混合制备的Al-18Si合金的线膨胀系数最小(15.51×10-6℃-1)。Al-18Si合金的耐磨性能主要取决于初生Si相的平均尺寸、形貌和分布。 相似文献
62.
采用新型的自孕育法制备AZ91D镁合金半固态浆料,研究了导流器在半固态组织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合金熔体加入孕育剂并经导流器浇注后,导流器吸收大量过热,使合金温度迅速降低至液相线附近;合金液在导流器表面流动时,导流器促进了熔体中非均质形核及游离晶粒的产生,使合金凝固时晶粒增殖.导流器表面凝固组织从上至下依次为树枝晶、细小树枝晶、等轴晶;倾斜角度影响合金流动方式及传热效果,角度过大和过小均不利于晶粒增殖,角度为45°时冷却效果和剪切作用最佳,此时合金有效形核数量最多,半固态浆料组织初生相细小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63.
65.
采用静态压力试验方法,在不同的温度和载荷下,对半固态ZA27合金的金属型和砂型试样的静态剪切应变特征曲线进行了测试和比较。发现在半固态温度高于430℃时,金属型试样的应力水平明显低于砂型,而且进入触变成型的时间短。比较481℃变形组织演变过程,发现起初金属型的液相转化速度慢于砂型,而保温15 min后液相较多,且枝晶明显细化。 相似文献
66.
67.
为更高效率、更准确的测量城市电磁环境水平,掌握电磁环境构成,使用与成都点阵科技公司联合研制的DZER100车载式快速选频测量系统对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部分城市区域电磁环境水平进行测量。该系统在30 MHz~6 GHz频段、100 kHz分辨率条件下,全频带扫描时间为300 ms,实现了行车速度60 km/h下测点间距5 m,可有效获取每个测量点位的场强总量、频谱及特定频段的电磁环境水平。5.3 km2区域测量得到有效点位数据14 393个,通过系统数据自动分析得到全区域电场强度平均值约1.23 V/m, 0~2 V/m量级的占比达到了87.411%;占标率平均值为1.41%,占标率超过20%的点位仅为0.24%;通过频谱可视化分析功能,可快速掌握关注点位的频谱构成及关注频段的贡献量。车载式选频测量(30 MHz~6 GHz)可实现各点位场强总量和频谱的同时测量。 相似文献
68.
SIMA法制备AZ91D镁合金非枝晶组织锭料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了利用应变诱发熔体激活法SIMA(Strain-Induced Melt Activation)制备AZ91D镁合金半固态非枝晶时的组织转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树枝晶形态的AZ91D合金经20%及30%的预变形后,在半固态升温(540-580℃)或保温(570℃)过程中,其组织形貌由粗化的等轴晶及短树枝晶依次转变为小块状细晶状→团块状→球状大晶粒,另外,在等温热处理过程中,试样内部体系寻求能量最低状态也是组织转变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与未预变形的合金制备的非枝晶组织相比较,经预变形处理的试样是较好的半固态成型材料。 相似文献
69.
采用固-液轧制法制备A356/2024铝合金层状复合材料,使用SEM和EDS对复合层界面组织及元素分布进行检测,并对复合界面处显微硬度进行测试和XRD物相检测,分析其界面结合强度。结果表明,随着浇注温度提高,板材复合界面处裂纹、气孔等缺陷逐渐消失,A356和2024铝合金溶质元素之间发生了互扩散,界面呈冶金结合并出现过渡区。在浇注温度较低时,界面处元素富集形成Al_2CuMg、CuAl_2金属间化合物等硬脆相。A356到2024铝合金界面处硬度(HV)从61.5突变为123.9,从而在界面处引起脆性;在较高浇注温度下,界面处元素均匀向两侧扩散,不易形成元素堆积,从A356到2024铝合金,硬度(HV)从63.3逐渐上升到104.5,界面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70.
采用液-液混合受控扩散凝固技术(CDS)制备过共晶Al-20%Si合金,研究高硅合金温度对目标合金组织中初生硅的影响及混合过程中初生硅细化的热力学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液-液混合制备过共晶铝硅合金,可以细化初生硅,初生硅平均尺寸可达到37μm;但随着高硅合金温度的升高,初生硅的平均尺寸增加,板条状和五瓣星状初生硅也增多,当高硅温度超过790℃时,初生硅细化效果丧失。分析得出,只有当混合前两种合金吉布斯自由能的加权平均值小于混合后目标合金在液相线的吉布斯自由能(liquidusfinal,m G=-39.336 6 kJ)时,初生硅才能得到明显的细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