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38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多官能团单体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辐射交联敏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γ射线的作用下多官能团单体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的辐射交联敏化效应.结果表明,加入多官能团单体的MVQ经过辐射发生交联反应;四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3种多官能团单体对MVQ的辐射交联具有明显的敏化作用,其中TMPTMA的敏化效果最好,其最佳用量为2份;加入TMPTMA或者加大辐射剂量,MVQ的损耗因子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当辐射剂量为40 kGy时,添加2份TMPTMA的MVQ的物理机械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2.
空心玻璃微珠/环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制备了空心玻璃微珠/环氧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固化收缩率、热性能等测试考察了空心玻璃微珠粒径、填充量、硅烷偶联剂处理对树脂及固化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改善了空心玻璃微珠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空心微珠粒径减小而增大。随着空心微珠填充量的加大,固化物拉伸强度有所降低,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在空心玻璃微珠质量分数为2%时达到最大值,比纯树脂分别提高了30%和34.2%,同时材料的固化收缩率和密度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53.
对中子辐照前后氟聚合物 F2311和 F2314的静态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以及分子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经注量为 1.5×1013/ cm2的中子辐照后,F2311和 F2314的静态力学性能稍有增强,分子量变化不大;F2311的动态力学性能基本不变,F2314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却有所降低,经注量为 2.5×1013/ cm2的中子辐照后,F2311的静态力学性能和 F2314的拉伸性能明显增强,F2314的压缩性能反而降低;F2311的动态力学性能基本不变,F2314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却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54.
采用不同苯基结构或含量的端羟基聚有机硅氧烷为生胶,制备了4种密度相近的室温硫化硅橡胶泡沫材料,就生胶分子结构对硅橡胶的硫化特性、泡沫材料的泡孔结构及压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端羟基聚有机硅氧烷分子中的苯基对室温硫化硅橡胶的硫化性能以及泡沫材料的泡孔结构和压缩性能有明显的影响,苯基的位阻效应会降低胶料的硫化速率,有利于获得泡孔细小均匀的泡沫材料,同时降低泡沫材料的应力松弛率。  相似文献   
55.
不饱和羧酸盐对硅橡胶/EPDM并用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卫华  罗世凯  贺传兰 《材料导报》2011,(Z1):418-420,437
探索了2种不饱和羧酸盐对硅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并用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与EVA树脂的补强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发现,在甲基丙烯酸镁用量较少时,并用胶仍基本保持原有的交联结构,定伸应力升高,强度和伸长率提高;在大用量下,由于不饱和镁盐的就地聚合微米粒子的生成,使并用胶的交联和补强结构发生了变化,橡胶定伸应力、硬度和刚性大幅提高,但伸长率显著降低。甲基丙烯酸锌盐与镁盐相比,定伸应力更高,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略低。EVA树脂的引入使并用胶的定伸应力轻微增大,拉伸强度和伸长率提高,扯断永久变形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56.
晶须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介了晶须的结构和种类,综述了无机晶须在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及橡胶材料中应用的研究概况,并介绍了无机晶须表面改性在复合材料制备中的研究进展;同时简述了新型绿色环保纤维素晶须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7.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硅橡胶/氯化聚乙烯共混体系。研究了氯化聚乙烯用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阻尼性能和相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氯化聚乙烯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出现降低的现象,但阻尼性能和材料之间的相容性有明显提高。当氯化聚乙烯用量为100份时,与纯硅橡胶相比,共混体系的有效阻尼温域从15℃拓宽到近50℃,最大损耗因子从0.11提高到0.43,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偏移了30℃左右;硅橡胶和氯化聚乙烯也呈现出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58.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硅橡胶/氯化聚乙烯泡沫合金材料,研究了硅橡胶/氯化聚乙烯共混胶相容性及热处理时间对泡沫合金材料密度、泡孔结构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橡胶/氯化聚乙烯共混胶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与实心共混胶相比,泡沫合金材料的阻尼性能显著提高,损耗因子从0.43提高到0.68,损耗因子大于0.3的有效阻尼温域从16℃拓宽到45℃,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偏移了13℃左右;当受到热处理之后,泡沫合金材料的阻尼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59.
将超临界流体技术与微孔发泡技术结合,阐述了制备微孔发泡塑料常用的几种方法(间歇成型法、连续挤出法及注射成型法),比较了几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微孔发泡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了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发泡剂的优势及两种技术结合后所带来的成果及挑战。  相似文献   
60.
采用间歇式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技术制备出一系列的聚碳酸酯(PC)微孔泡沫塑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间歇式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的成核机理。结果表明,间歇式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其泡核的成核位置是由外部开始,逐渐向内部扩散,最终形成了微孔泡沫塑料,这与传统发泡其泡核初始位置存在明显的不同。同时,在间歇式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过程中,PC微孔泡沫塑料的结构由初期的多层结构转变为最终的层芯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