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9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89篇
金属工艺   60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2篇
冶金工业   98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41.
自焙碳块陶瓷砌体复合炉缸在鞍钢7号高炉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晓煜  薛向欣 《钢铁》1997,32(6):15-19
评这了鞍钢7号高炉应用自焙碳块陶瓷体复合炉缸的发展过程,生产实践表明,这种复合炉缸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可使铁水温度提高8~18℃,生铁硅含量降低约0.1%,开炉半年后完成自焙过程,一年半年后炉缸形成稳定温度场,1150℃等温红均匀分布在陶瓷砌体内或内侧,陶瓷砌体和碳砖接触处,温度均匀且小于800℃,此炉缸设计合理,成本低,砌筑方便,预计寿命可达8~10年。  相似文献   
142.
采用粉末冶金法,以B粉、Al粉、B4C粉为原料,在高纯氩气保护条件下,烧结制备了B4C-AlB12-Al复合材料.利用XRD和SEM对其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初始原料中Al加入量、烧结时间、烧结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试样中除含有B4C,AlB12,Al外,还含有Al3BC和少量Al2O3相;升高温度和延长烧结时间均不利于提高材料的抗弯强度;随原料中Al加入量的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先增加后降低,原料中Al加入量(质量分数)为39.71%时试样的硬度最高为661.43 MPa,Al加入量为45.85%时抗弯强度最高达64.15 MPa.  相似文献   
143.
首先选用磷酸和丙三醇对铝基片进行电化学抛光,之后以草酸为电解液,利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多孔有序阳极氧化铝阵列模板,用高倍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电解电流、电解液浓度、温度等条件对氧化铝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丙三醇与磷酸(体积比为9:1)作为电化学抛光液对铝基片进行抛光,抛光效果明显,铝基片的表面洁净;说明了电流、浓度、温度等对氧化铝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4.
采用煅烧的硫酸盐掺杂的含钛高炉渣作光催化剂,研究了Cr(Ⅵ)-乙酸(AA)复合体系中Cr(Ⅵ)的光催化还原效率,考察了初始pH值、cr(Ⅵ)初始浓度、AA/Cr(Ⅵ)体积比、协同效率因子、光催化剂使用寿命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AA/Cr(Ⅵ)比到0.2%,Cr(Ⅵ)的还原效率先增大到27.55%随后逐渐降低.酸性条件下,Cr(Ⅵ)单一体系和Cr(Ⅵ)-AA复合体系中Cr(Ⅵ)的还原率和吸附率都明显提高;相同反应时间下(110 min),初始pH 1.5时,2种体系中Cr(Ⅵ)的还原效率分别为76.32%(单一体系)和100%(复合体系).复合体系中协同效率因子始终大于0.循环使用5次后催化剂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率为92.2%.Cr(Ⅵ)在Cr(Ⅵ)-AA体系中的光催化还原遵循Langmuir-Hinsheiwood 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45.
由高能低温煅烧制备了硫酸盐修饰的含钛高炉渣(sulfate-modified titanium-bearing blast furnace slag,STBBFS)吸附剂.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Fourier转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吸附剂的成分、物相以及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STBBFS的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H值、温度对溶液中Cr(Ⅵ)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Ⅵ)在STBBFS吸附剂表面上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在pH=1.5时最大,为8.25mg/g.不同吸附温度和初始浓度下,Cr(Ⅵ)的吸附过程都遵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Cr(Ⅵ)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焓变化△H°、自由能变化△G°、熵变化△S°,得出Cr(Ⅵ)吸附至STBBFS吸附剂表面具有自发性,且升高温度易于Cr(Ⅵ)的吸附.根据XPS和FTIR分析结果,可以认为Cr(Ⅵ)先吸附至吸附剂表面,然后被还原为Cr(Ⅲ).  相似文献   
146.
以含钛高炉渣(titanium-bearing blast furnace slag,TBBFS)为原料,制备了粉状抗菌材料.采用抑菌环抗菌标准确定材料的抗菌性能.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生物抗菌实验,评价经过改性处理后的TBBFS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800℃焙烧后的TBBFS粉体具有良好的抗sa性能;无掺杂样品的抑菌环厚度为4.7mm,氯化银(AgCl)掺杂后材料的抗菌性增强,抑菌环随掺杂比例的上升略有增大,氧化铜(CuO)掺杂降低了材料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47.
李江  薛向欣  姜涛  巫俊斌  段培宁 《功能材料》2008,39(6):1003-1007
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以高钛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TiN/β'-sialon导电陶瓷粉体。利用XRD、SEM和EDS检测手段研究了氮气流量、TiO2加入量、配碳量对合成过程的影响,并对最佳工艺参数下的合成粉体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TiO2加入量、氮气流量对合成产物影响显著,基体相β'-sialon与功能相TiN的比例可通过TiO2加入量调节,1400℃、恒温2h、氮气流量400ml/min、等理论值配碳为最佳的工艺参数。此时,产物中主要相组成为β'Lsialon和TiN及少量的15R和Al2O3,β'-sialon晶粒多呈长柱状,TiN为细小粒状。  相似文献   
148.
采用Matlab的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BP人工神经元网络,预测SCM822H齿轮钢的性能.选择10×12×3网络结构及基于Levenberg-Marquardt 优化算法和改进的误差函数的训练函数trainbr,BP网络对SCM822H齿轮钢的性能进行快速训练的同时,使网络的泛性得到提高.最后对网络性能进行回归分析,证明了网络设计的合理性.使用训练好的网络对SCM822H齿轮钢力学性能及淬透性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网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在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49.
固相烧结合成透辉石矿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对不同温度下的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并将合成透辉石矿物用于紫外光照射条件下进行亚甲基蓝降解的实验研究,探讨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1 400℃保温3 h的条件下合成纯透辉石;合成纯透辉石矿物具有光催化性,效率较低,催化剂样品质量浓度为2 g/L,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0.8 mg/L,室温下光催化反应4 h,其降解率为16%.  相似文献   
150.
采用化学平衡法研究了 16 73和 1773K下CaO SiO2 Al2 O3 MgO Na2 O CrOx 渣系中铬氧化物间的氧化还原平衡。在实验条件下 ,渣中铬氧化物主要以Cr2 + 形式存在。lg[x(Cr2 + ) /x(Cr3 + ) ]与 -lgp(O2 )呈线性关系 ,斜率在 1/ 4左右 ,与理论分析相符。x(Cr2 + ) /x(Cr3 + )随碱度的增加而减小 ,随氧分压的降低、温度升高和铬氧化物总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