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2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3、国内关于钢结构的系统功能及研究状况由于设计的标准规范和构造、原材料和加工条件与国外大不相同,许多国外软件在具体工程的应用步履艰难,于是就出现了以下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2.
工程设计的内涵较广,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针对工程设计的图形设计系统应运而生,系统地总结工程设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建可扩充的、柔性图形设计系统,是本文最重要的出发点。本文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图形学的研究,讨论了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和建筑绘图的方法和设计思想,以建筑钢结构设计为例综合分析了钢结构CAD系统及节设计的框架结构,该分析对其它工程设计问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混合堆作为一种新型洁净核能系统的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核能是一种经济能源,如果解决好安全问题,其相对危害将远小于燃煤火力电厂。核能主要包括两方面:核聚变与核裂变。聚变能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将是人类能源问题的最终出路。目前,受控核聚变研究的基本状况是,物理可行性接近解决而工程技术可行性及商业...  相似文献   
14.
用合适的模拟程序,通过数值求解二维多流体等离子体输运方程来模拟托卡马克边界等离子体输运过程和输运特性。模拟结果能显示边界层区域等离子体参数的分布特性,尤其能显示第一壁和偏滤器靶板附近等离子体参量的分布特性。模拟计算的结果对托卡马克偏滤器和第一壁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聚变实验增殖堆He冷包层中子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维计算的基础上,优化分析聚变实验增殖堆He气冷却包层设计参数对堆中子学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年产生100kg钚、氚自持、安全性好的包层初步设计方案,并用MonteCarlo输运程序MCNP3B对此方案进行了三维中子学计算校核。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几种在过点火区利用引入环向波纹场可实现燃烧的稳态;又可有效抑制热不稳定性的具体方案,并给出了必要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聚变-裂变混合堆安全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聚变-裂变混合堆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主要利用改进后的混合堆放射性程序FDKR对混合堆产生的核废物及放射性进行计算,并将结果与压水堆、高温气冷堆和液态金属冷却快中子增殖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堆与裂变动力堆相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从中子学角度研究了高放废物中238Pu、240Pu、242Pu在聚变一裂变混合堆内擅变的可行性。选取233U做中子增殖剂,对四个不同燃料组分的快谱包层进行了设计,利用输运一燃耗程序BIDEAY对所选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用233U做中子增殖剂,在聚变一裂变混合堆快谱包层内擅变238Pu、240Pu、242Pu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在HT-6B托卡马克上,通过测量杂质的真空紫外线辐射和可见线辐射,得出杂质各电离态的稳态空间分布。建立了杂质输运计算程序,模拟分析出该装置上杂质输运系数和其它与之有关的参数。通过对慢磁压缩下杂质线辐射时空分布的测量和模拟分析,得出了杂质约束因磁压缩而增强、杂质再循环随之降低等结论。同时对该装置上杂质输运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堆概念:用JET规模的,运行在亚劳逊条件的等离子体作为高能中子源,诱发一个贫铀、固体氚增殖剂、He冷包层,产生部分抑制裂变,可年产100kg钚。该堆芯不要求能量自持,靠外部输入20MW离子回旋共振和10MW的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维持其等离子体温度;用低杂波10MW电流驱动维持稳态等离子体电流1.5MA,用弹丸注入维持堆芯密度。考虑到离子横向速度非麦氏分布导致的D-T反应率增益为2~5倍,可使中子流强维持足够高的水平1×10~(19)n/s。该堆包层是固体氚增殖剂,Be慢化和倍增中子,到一定能谱,进行部分抑制裂变,使之总是一个被动系统,其功率密度仅为10W/cm~3,壁负荷上限为0.6W/cm~2,均系目前裂变技术的下限,中子学计算表明它将永远处于次临界,即满足增殖要求,又具有良好的固有安全性。该项研究还分析了第一壁的辐照损伤以及第一壁上中子通量分布。该设计表明能够使聚变更早地得到应用的混合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