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27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用机械共混、冷压成型自由烧结的方法制备了MoS2、CdO和聚全氟乙丙烯填充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用MM-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在干摩擦条件下该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镜(SEM)对磨损试样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未添加聚全氟乙丙烯的复合材料其摩擦磨损性能比添加的好;当CdO的体积分数为22.5%,MoS2的体积分数为7.5%时,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最小,抗磨性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2.
SiO2填充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用机械共混和冷压成型、热烧结的方法制备了琐体积含量不同粒径的SiO2填充PTFE样品,用M-2000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不同样品在干摩擦下的摩擦学性能;用X射线能量损失谱(EDS)观察分析了摩前后Si元素在样品表面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下,SiO2/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随SiO2体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抗磨损能力则有一个最佳含量;填料粒径不同其体积填充分数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作用规律不同,在相同的体积分数下,粗SiO2填充PTFE的摩擦系数小于细SiO2填充PTFE的摩擦系数,且其随SiO2填充分数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远小于细SiO2填充PTFE;其具有最好抗磨能力的最佳体积填充含量也大于细SiO2的体积填充含量,SiO2这种填充作用规律可由其在PTFE基体中的形态结构特征来解释。  相似文献   
23.
对20%石墨填充高岭土基矿物聚合物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及显微硬度实验、三点弯曲实验,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机械性能及摩擦学性能与热处理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材料的显微硬度和弯曲强度均呈现先下降后又缓慢上升的趋势;材料经300℃和600℃的高温处理后仍具有较好的摩擦学性能,处理温度较低时,材料的磨损形式以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处理温度较高时,磨损形式以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24.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一种新型的纳米二硫化钼包覆的碳纤维抗磨填料CF-MoS2纤维杂化体,将不同接枝量的纤维杂化体作为增强剂,制备一系列以聚四氟乙烯基体的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结晶结构、热性能、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讨论其摩擦学行为和相应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碳纤维相比,制备的纤维杂化体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粗糙度,相比传统润滑相和增强相的二元复合填料,纤维杂化体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更强;相应的具有最佳综合性能的复合材料与纯聚四氟乙烯基体相比,最初分解温度和最快分解温度分别提高了8.4和8.0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升了20.8%和24.9%,摩擦因数在常温和200 ℃下分别下降了8.2%和25.2%,磨损率也降低了2个数量级,这主要源于杂化体中MoS2 和CF之间的协同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25.
采用冷压成型、自由烧结工艺分别制备了青铜粉、聚酰亚胺、二硫化钼和石墨填充改性的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在改装的M-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材料的二次转移摩擦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增加载荷有利于提高转移膜与基底的结合强度;填料种类对PTFE复合材料二次转移膜的摩擦学性能有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干摩擦、室温、滑动速度为0.42m/s、接触载荷为30N),以PTFE复合材料作为润滑剂提供源使用时,PTFE/MoS2、PTFE/Graphite复合材料形成的二次转移膜最好,PTFE/Bronze复合材料二次转移膜次之,PTFE/PI复合材料形成二次转移膜的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26.
配制了含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的TiO2溶胶,采用浸渍提拉法在普通载玻片上制备了单、双层多孔TiO2薄膜。用CA—A型接触角测量仪、SEM和UV/vis等研究了薄膜亲水性的变化、表面形貌以及酸碱腐蚀前后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表面呈微孔结构,可较长时间保持亲水性,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层数对透光率基本没有影响。经pH=3和pH=13的溶液浸泡60h,薄膜的透光率未发生变化,薄膜具有良好的耐酸碱腐蚀性。  相似文献   
27.
研究Ti-6Al-4V和Monel K500合金在海水和纯水环境下的腐蚀磨损性能,对偶材料为316不锈钢,实验装置为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结果表明,Ti-6Al-4V和Monel K500合金在海水中的摩擦因数明显小于在纯水中的摩擦因数,在海水中的磨损量明显大于纯水中的磨损量,这主要是由于摩擦作用破坏了金属表面的钝化膜,增加了摩蚀速度。磨损和腐蚀产生交互作用,交互作用量随着腐蚀速度的加快而增加。当和Monel K500配副时,316不锈钢的磨损严重,而和Ti-6Al-4V配副时磨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8.
采用气流磨粉碎的方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在微米尺寸的三角蚌贝壳粉,将此贝壳粉与环氧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得到一系列不同配比的复合材料.贝壳粉的有机质有助于提高两相间的相互作用,适量微米级贝壳粉的引入,在环氧基体和粒子相之间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界面层,两相间有较强的界面亲和力,体系的自由体积尺寸与强度略有下降,中间寿命分量强度升高,这种较好的界面效应使得复合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断裂能和应力能够很好地通过界面传递到贝壳粒子上,从而使复合材料的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29.
团簇沉积C-N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荷能团族沉积装置在高阻硅(111)衬底上沉积了碳氮薄膜。通过红外光谱、拉曼谱和X光电子能谱对薄膜的结构和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薄膜中存在N-sp^3(β-C3N4的键合方式),但以N-^2C和C=C双键的结合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30.
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调研,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纳米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插层聚合法,直接共混法以及溶胶-凝胶法制备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原理和材料结构特性及其宏观性能,并对该类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