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70篇
电工技术   40篇
综合类   34篇
化学工业   45篇
金属工艺   25篇
机械仪表   61篇
建筑科学   92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92篇
水利工程   28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1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70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16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地震资料处理是典型的高性能计算,随着采集数据量越来越大,对计算机资源的快速调度和配置提出了要求。为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需要从技术选择、生产实际情况、业务特点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智能化的资源管理调度平台,使资源的提供与回收等管理具备云计算特征。  相似文献   
92.
为了反映织物内部纱线的空间构型和微观几何结构,针对在织物建模过程中,因忽略纤维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纱线截面形状变化的问题,基于数字单元法理论,提出了一种计算纤维间摩擦力的方法。通过纱线纤维化离散,用数值模拟和仿真方法模拟三维正交织物成型过程,建立了5种精度递进的微观几何结构数值模型。5种模型中的每根纱线分别由4、7、12、19和37根数字纤维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纱线纤维化离散程度的提高,仿真时间延长,织物厚度减小,纤维体积分数增大,节点平均作用力下降速度变缓,势能变小;当每根纱线由19根数字纤维组成时,所建织物的微观几何结构数值模型与真实织物样本在显微镜下的内部切片图像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93.
张建国  沈俊  陈翔  吕思晨 《染整技术》2020,42(3):36-39,50
采用无氟防水剂ECO ADV对化纤高密织物进行防水整理,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无氟防水剂ECO ADV 50 g/L、防水增效剂XCR 10 g/L、三防整理渗透剂FN 5 g/L、焙烘温度170℃、车速40 m/min。化纤高密织物经无氟防水剂ECO ADV整理后再进行后整理加工(如涂层、贴合、复合等),色变小,防水性能稳定,且贴条强力较强,手感好,手抓白痕少。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经导管介入的方法破坏大动物的主动脉瓣,建立急性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健康山羊8只,侧开胸小切口暴露心尖,穿刺左心室心尖,建立轨道,X线引导下沿加硬导丝送入10 F输送鞘管至主动脉瓣上,退出内鞘。沿10 F输送鞘管送入腰部直径为10 mm的肌部室间隔缺损(室缺)封堵器至主动脉瓣上,回撤10 F输送鞘管至左心室保留封堵器在主动脉瓣上。快速回拉室缺封堵器至左心室以造成主动脉瓣膜破坏,建立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模型。手术后即刻主动脉瓣上造影经胸心脏超声确定主动脉瓣返流程度。结果 8只实验羊即时主动脉瓣返流模型均成功建立。其中2只因主动脉瓣返流量过大致急性左心衰竭当场死亡。术后解剖肉眼观察可见主动脉瓣叶受损。存活的6只羊经术后主动脉瓣上造影及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其中5只为中量主动脉瓣返流,1只为少量返流。术后7、15 d分别有1只中等量返流实验羊死于心力衰竭,余4只羊存活超过3个月。3个月后复查超声提示主动脉瓣轻至中度返流。结论 经心尖途径经导管室缺封堵器回拉法制作大动物急性主动脉瓣返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模型可行,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主动脉瓣反流程度可控,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在众多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甚至在安全关键系统中已经可以代替人类作出决策,如自动驾驶和智慧医疗等,这对DNN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DNN具有复杂的多层非线性网络结构,难以理解其内部预测机制,也很难对其进行调试.现有的DNN调试工作主要通过修改DNN的参数和扩增数据集提升DNN性能,以达到优化的目的.然而直接调整参数难以控制修改的幅度,甚至使模型失去对训练数据的拟合能力;而无指导地扩增训练数据则会大幅增加训练成本.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解释性分析的DNN优化方法(optimizing DNN based on interpretability analysis,OptDIA).对DNN的训练过程及决策行为进行解释分析,根据解释分析结果,将原始数据中对DNN决策行为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的部分以不同概率进行数据变换以生成新训练数据,并重训练DNN,以提升模型性能达到优化DNN的目的.在使用3个数据集训练的9个DNN模型上的实验结果表明,OptDIA可以将DNN的准确率提升0.39~2.15个百分点,F1-score...  相似文献   
98.
为了提高数字信号调制模式识别在低信噪比下的正确率,在对复杂度理论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希尔伯特-黄变换求得样本的边际谱,然后利用分形和Lempel-Ziv复杂度的方法提取用于调制识别的特征参数,最后利用RBF神经网络分类器进行数字信号调制模式的分类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性能。  相似文献   
99.
随着IC器件上的I/O尺寸减小和密度增加,与之通过接触来进行电性能测试的探卡密度也要相应增加,传统手工制作的环氧树脂针形探卡难以满足使用要求,使用MEMS技术制作探卡成为发展的趋势,但是当前MEMS探卡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承受和产生破坏焊垫表面氧化层和污染层所需的应力.本文提出了一种简支梁结构、通过多次电镀工艺制作的三维弹性MEMS探卡,这种探卡可以承受更大应力,并且具有较小的自身电阻.针对间距为250 μm阵列排布的器件I/O,使用ANSYS有限元方法对弹簧型探卡进行了结构分析和设计,采用UV-LIGA工艺制备探卡,最后对探卡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