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2篇 |
化学工业 | 9篇 |
金属工艺 | 22篇 |
机械仪表 | 10篇 |
建筑科学 | 19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8篇 |
石油天然气 | 2篇 |
无线电 | 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表面强化可提高高速列车车轴疲劳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对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的EA4T车轴钢表面进行滚压处理,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表面形貌和粗糙度;借助光学显微镜分析滚压处理前后试样的显微组织,并采用EBSD测试滚压试样表层晶粒尺寸;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强化层显微硬度分布并与未处理试样进行对比,采用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分析仪分析其残余应力分布;基于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断口观测分析试样的疲劳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滚压强化后,试样表层发生塑性变形,表面质量得到改善,且形成厚度约为400μm的硬化层,表层产生纳米晶;显微硬度提高了29%,表面最大残余应力为-576MPa,试样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变化趋势一致,均为从表面向心部减小;滚压试样疲劳强度增幅为28%。试验结果表明,滚压是车轴延长寿命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3.
94.
对ER8车轮钢轮辋材料进行了不同时间的盐雾腐蚀以模拟实际情况,在MMU-5G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利用VHX-1000超景深显微镜和XRD观察并分析了腐蚀层的结构、成分和微观形貌,并对ER8车轮钢轮辋材料的预腐蚀磨损性能和磨痕形貌进行了记录分析。结果表明:车轮钢轮辋材料的腐蚀层有两层;平均腐蚀速率随腐蚀时间的延长呈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趋势;轮辋材料的磨损形式主要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伴随温度升高出现的氧化磨损;预腐蚀通过破坏轮辋材料的表面完整性和产生相对较疏松的腐蚀层,使其在磨损过程中产生更大尺寸的犁沟并出现剥落磨损。 相似文献
96.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可视为约束满足问题,为了简化问题的求解,常采用局部一致性方法减小搜索空间。本文首先介绍与分析了着眼于全局一致性的局部处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尽可能消除回溯因素的局部一致性方法,最后给出了一种在减少局部一致性维护代价上优于已有方法的新算法。 相似文献
97.
98.
目前对于液硫固化成型机理的认识并不是很完善,而且实验方法也很难观测到颗粒内部,冷却水流场分布等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方法对硫黄湿法造粒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冷却成型设备进行数理建模,对比分析了不同下落高度、冷却水温度以及冷却水进口流速下的硫黄颗粒粒径分布与形貌,通过调整以上参数,得到硫黄湿法造粒过程的最佳参数组合并深入分析了硫黄湿法冷却成型规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及完善了成型罐模型和模拟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随下落高度增大,细粉硫占比增多,但硫黄颗粒粘连情况减少,得到硫黄湿法造粒过程中最佳参数组合为下落高度为30mm、冷却水温度为55℃、冷却水进口流速为2.5m/s。 相似文献
99.
为了定量评价和分析高速数控车床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主轴温升特性,以某高速数控车床主轴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主轴系统热源基础上,考虑实际工况参数对主轴系统温升影响,设计了空转条件和切削条件下的工况参数表,利用正交实验法对各工况参数进行组合,然后运用ANSYS Workbench15.0进行热稳态分析,得到不同工况下主轴系统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变工况参数与车床主轴系统达到热平衡时最高温升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主轴系统温度真实值与预测值的误差在0℃~2.5℃范围内,所以预测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此模型为车床主轴系统温升特性评估、工程实践中工艺参数的合理确定和热误差补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