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547篇
  免费   66397篇
  国内免费   46305篇
电工技术   51293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62651篇
化学工业   69255篇
金属工艺   39187篇
机械仪表   40910篇
建筑科学   44067篇
矿业工程   24459篇
能源动力   14546篇
轻工业   60156篇
水利工程   19497篇
石油天然气   19791篇
武器工业   9340篇
无线电   5909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701篇
冶金工业   21734篇
原子能技术   9173篇
自动化技术   85391篇
  2024年   2970篇
  2023年   8728篇
  2022年   21971篇
  2021年   28205篇
  2020年   20192篇
  2019年   14059篇
  2018年   15079篇
  2017年   17178篇
  2016年   15356篇
  2015年   25017篇
  2014年   32073篇
  2013年   37380篇
  2012年   47861篇
  2011年   49781篇
  2010年   47748篇
  2009年   45214篇
  2008年   46771篇
  2007年   45679篇
  2006年   38789篇
  2005年   31591篇
  2004年   22654篇
  2003年   14839篇
  2002年   13802篇
  2001年   12496篇
  2000年   9877篇
  1999年   3865篇
  1998年   1189篇
  1997年   959篇
  1996年   788篇
  1995年   667篇
  1994年   461篇
  1993年   472篇
  1992年   399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241篇
  1989年   282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107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96篇
  1980年   178篇
  1979年   115篇
  1965年   16篇
  1964年   10篇
  1959年   111篇
  1951年   1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One-dimensional,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 nanofiber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or their unique magnetic properties,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high porosity. These qualities lead to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magneto-optical device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rrofluids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abricate P-type one dimensional CuAlO2-based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 nanofibers. First, we fabricated Cu Al0.95Co0.05O2 nanofibers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1 μm with the electrospinning method. The annealed nanofibers were thermally treated at a temperature of 1 100 ℃ and then shrunk to a diameter of about 650 nm. We used X-ray diffraction measurements and Raman spectra to confirm that the Cu Al0.95Co0.05O2 nanofibers had a single impurity free delafossite phase. Th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Co was present in the +2 oxidation state, resulting in an room temperature ferromagnetism in the Cu Al0.95Co0.05O2 fiber. This contrasts with nonmagnetism in pristine CuAlO2 fiber. The coercivity(Hc) value of 65.26 Oe and approximat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Ms) of 0.012 emu/g demonstrate good evidence of ferromagnetism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Cu Al0.95Co0.05O2 nanofibers.  相似文献   
92.
93.
面部运动单元检测旨在让计算机从给定的人脸图像或视频中自动检测需要关注的运动单元目标。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面部运动单元数据库的建立和深度学习的兴起,面部运动单元检测技术发展迅速。首先,阐述了面部运动单元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已有的常用面部运动单元检测数据库,概括了包括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器学习等步骤在内的传统检测方法;然后针对区域学习、面部运动单元关联学习、弱监督学习等几个关键研究方向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梳理与分析;最后讨论了目前面部运动单元检测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
思维可视化是利用图形化、形象化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概念、知识、思想等,把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方便人们思考、表达、理解并能促进交流的一种图形技术。该文在阐述思维可视化定义的基础上,研究了思维可视化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
96.
从探讨郭沫若的生平背景入手,介绍了他的翻译成就,并对郭沫若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做出了初步的剖析。郭沫若的翻译实践主要可以从郭沫若译著《英诗译稿》和《浮士德》窥见一斑,而郭沫若的翻译理论则可从罗新璋所著的《翻译论集》和方克平所著的《溯洄从美:从批判理论到文学翻译》中探出精髓。对郭沫若翻译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可以发现郭沫若的"创作论"的地位固然不可撼动,但其中对于创作的维度却并没有提出很好的标准。  相似文献   
97.
总结了目前金矿矿山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金含量的测定方法的种类及简单的测定原理,并具有针对性的介绍了实际生产中常用的两种测定方法—活性炭富集碘量法和活性炭富集原子吸收法。因两种测定方式中前期的试样处理及富集过程较为相似,于是将两种测定方法的原理,操作过程,数据结果对比分析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对两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具有较高的实际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
陕南山地烟田不同植烟年限土壤养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陕南山地烟草生产布局及有针对性的施肥措施提供依据,分析了陕南山地烟田不同植烟年限(0~15年)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烟年限延长,有机质线性下降,全氮和速效钾显著上升,有效磷先上升后下降;氯、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和有效铜无显著变化或变化很小,有效锌则在第1年急剧下降,之后保持稳定,10年后再次显著下降。认为陕南山地烟区烟叶生产中应适当增加有机肥的施用而合理控制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并要注意锌肥的补充。  相似文献   
99.
采用ASTM化学收缩试验方法,研究纳米SiO2、MgO、Al2O3对水泥基材料化学收缩变化的影响,明确纳米材料种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各实验组水泥基材料化学收缩均经历三阶段:急速变化区、缓慢变化区、平稳区,7d始水泥基材料化学收缩基本稳定。几种纳米材料的最佳掺量对水泥基材料的化学收缩改善作用大小为:SiO2>Al2O3>MgO。研究发现,纳米材料种类和掺量的不同对化学收缩的影响也较大,在选用时,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0.
Here, LiY(WO4)2 nanotubes are prepared via a feasible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This new anode material shows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The capacity loss of LiY(WO4)2 nanotubes is as low as 6.9% after 156 cycles, while bulk LiY(WO4)2 presents the capacity loss higher than 55.0%. Even after 600 long-life cycles, the capacity loss of the nanotubes is only 9%.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hollow structure with a rough surface and a porous morphology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online X-ray diffraction (XRD) method is firstly applied to understand the lithium ions insertion/extraction mechanism of LiY(WO4)2 nanotub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t is an asymmetrical two-phase reaction. A phase transformation from LiY(WO4)2 to Li3Y(WO4)2 can be obviously seen from the in situ XRD during discharge process. While Li2Y(WO4)2 appears as an intermediate phase with a reverse charge reaction. In addition, in situ XRD also demonstrates that LiY(WO4)2 nanotubes have surprised electrochemical reversibility. All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iY(WO4)2 nanotubes can be expected to be anode candidate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ion batteries (LI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