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90篇 |
免费 | 1677篇 |
国内免费 | 74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97篇 |
综合类 | 1299篇 |
化学工业 | 1121篇 |
金属工艺 | 642篇 |
机械仪表 | 821篇 |
建筑科学 | 772篇 |
矿业工程 | 490篇 |
能源动力 | 366篇 |
轻工业 | 1473篇 |
水利工程 | 345篇 |
石油天然气 | 470篇 |
武器工业 | 129篇 |
无线电 | 106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00篇 |
冶金工业 | 454篇 |
原子能技术 | 169篇 |
自动化技术 | 150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246篇 |
2023年 | 269篇 |
2022年 | 472篇 |
2021年 | 626篇 |
2020年 | 390篇 |
2019年 | 283篇 |
2018年 | 302篇 |
2017年 | 368篇 |
2016年 | 300篇 |
2015年 | 485篇 |
2014年 | 620篇 |
2013年 | 639篇 |
2012年 | 826篇 |
2011年 | 912篇 |
2010年 | 831篇 |
2009年 | 814篇 |
2008年 | 884篇 |
2007年 | 866篇 |
2006年 | 741篇 |
2005年 | 568篇 |
2004年 | 398篇 |
2003年 | 241篇 |
2002年 | 199篇 |
2001年 | 213篇 |
2000年 | 174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7篇 |
195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uthor's efforts in the past decad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ractical approach of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geomateri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minerals, particulars, and components in the meso-scale range (0.1 to 500 mm). The primary goal of the approach is to provide a possible solution to solve the two intrinsic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current main-stream methods for geomechanics. The problems are (1) the constitutive models and parameters of soils and rocks cannot be given accurately in geomechanical prediction; and (2) there are numerous constitutive models of soils and rocks in the literature. The problems are possibly caused by the homogenization or averaging method in analyzing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for establishing the constitutive models and parameters. The averaging method employs an assumption that the test samples can be represented by a homogeneous medium. Such averaging method ignores the fact that the geomaterial samples are also consisted of a number of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whose properties may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roposed approach,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s are used as measurement tools to construct a digital representation for the actu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in geomaterial samples. The digital data are further processed to automatically generate meshes or grids for numerical analysis. These meshes or grids can be easily incorporated into existing numerical software packages for further mechanical analysis and failure prediction of the geomaterials under external loading. The paper presents case studies to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approach. Further discussions are also made on how to use the proposed approach to develop the geomechanics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geomaterial behavior at micro-scale, meso-scale and macro-scale level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related developments is given by examining the SCI papers in the database of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The results of this review have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one of the lates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 in geomechanics where actual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at the meso-level are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93.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的六大优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的六大优点,与连续流厌氧反应器相比,ASBR构造简单、投资省,生物絮凝和固液分离效果好,水头损失小、动力费用低,生化反应推动力大,可形成以甲烷八叠球菌为优势茵的颗粒污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对碱度的需求量少,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94.
以湖南某公路边坡段为研究预应力锚索地梁结构荷载传力规律的试验区域,通过现场试验对被加固岩土体中应变进行了监测,得出了在垂直于梁轴线平面内,距梁轴线不同距离处岩土体中的应力及位移的分布规律;拉应变是造成浅层岩土体滑移或坍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
96.
中国城市群空间规划的历史演化与空间逻辑——基于新国家空间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空间重构中,城市群空间规划成为缓解城市间竞争和提高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新国家空间理论分析中国城市群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与演变特征,结合国家空间选择性探讨城市群空间规划的空间逻辑,包括空间特征与空间效应。研究表明:首先,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国城市群空间规划内容及其扮演的角色存在较大差异,其发展转型折射出国家空间选择性由城市尺度向区域尺度转变;其次,在社会转型宏观背景下,中国城市群空间规划是国家对区域崛起的制度回应,通过多样化策略的分层叠加,塑造了动态与嵌套的国家空间形式;最后,作为柔性的尺度重组策略,城市群空间规划以灵活与低成本的方式引导资本在特定城市群地区实现了再领域化和权力尺度重组,提高了国家空间治理能力,实现了治理模式转型。然而,中国城市群空间规划主要依赖高尺度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存在实施效果不一致等现实矛盾,亟待强化国家空间策略的内部整合与国家空间项目的衔接。 相似文献
97.
本文基于结霜图谱,以供暖季结霜速率和负荷为指标对川西藏区的气候进行区划.单指标区划下,结霜速率空间分布特征为东部至东北部至西南部结霜强度逐渐减弱,负荷空间分布特征为西部至东部至南部负荷逐渐减小.双指标区划下,给出了各县市供暖季负荷需求与控霜需求的关系,确定了各县市优先解决低温问题还是结霜问题. 相似文献
98.
99.
100.
生态建筑是21世纪建筑业发展的趋势,这对建筑类学科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把生态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的方法是专业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把生态建筑设计教学与本科毕业设计相结合,以“校园学生食堂生态建筑设计”为题目,针对校园食堂普遍存在的使用功能、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通过调研、分析、生态技术措施的选用、建筑方案的生成等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把生态技术措施应用于工程设计、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积累了生态建筑设计方法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