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71篇 |
免费 | 710篇 |
国内免费 | 49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58篇 |
综合类 | 706篇 |
化学工业 | 1230篇 |
金属工艺 | 459篇 |
机械仪表 | 687篇 |
建筑科学 | 1177篇 |
矿业工程 | 744篇 |
能源动力 | 262篇 |
轻工业 | 1251篇 |
水利工程 | 448篇 |
石油天然气 | 474篇 |
武器工业 | 141篇 |
无线电 | 96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91篇 |
冶金工业 | 400篇 |
原子能技术 | 251篇 |
自动化技术 | 12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4篇 |
2023年 | 318篇 |
2022年 | 358篇 |
2021年 | 383篇 |
2020年 | 371篇 |
2019年 | 350篇 |
2018年 | 344篇 |
2017年 | 206篇 |
2016年 | 258篇 |
2015年 | 296篇 |
2014年 | 631篇 |
2013年 | 501篇 |
2012年 | 509篇 |
2011年 | 505篇 |
2010年 | 525篇 |
2009年 | 501篇 |
2008年 | 523篇 |
2007年 | 502篇 |
2006年 | 523篇 |
2005年 | 463篇 |
2004年 | 394篇 |
2003年 | 424篇 |
2002年 | 315篇 |
2001年 | 291篇 |
2000年 | 273篇 |
1999年 | 204篇 |
1998年 | 177篇 |
1997年 | 178篇 |
1996年 | 145篇 |
1995年 | 174篇 |
1994年 | 165篇 |
1993年 | 147篇 |
1992年 | 113篇 |
1991年 | 110篇 |
1990年 | 125篇 |
1989年 | 130篇 |
1988年 | 62篇 |
1987年 | 76篇 |
1986年 | 63篇 |
1985年 | 50篇 |
1984年 | 57篇 |
1983年 | 37篇 |
1982年 | 42篇 |
1981年 | 29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6篇 |
1959年 | 9篇 |
1958年 | 7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对2 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霉酚酸酯治疗组。霉酚酸酯组给予霉酚酸酯(15 mg·kg-1·d-1) 治疗。13 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糖、血脂、血胰岛素;HE 及PAS 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及胶原(Col I 、Col Ⅲ) 的表达。结果: 霉酚酸酯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减轻早期肾小球肥大, 且不同程度降低肾组织CTGF 表达及Col I 、Col Ⅲ的沉积。结论: 霉酚酸酯对2 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霉酚酸酯降低肾组织中CTGF 的表达, 减少系膜外基质的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72.
运用失重法、电化学测试和表面形貌观察,对低碳高合金钢和高锰钢湿磨衬板在酸性介质中的腐蚀、冲击腐蚀磨损性能与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碳高合金钢的腐蚀电流密度比高锰钢的小一个数量级,低碳高合金钢有自钝化倾向,而高锰钢则一直处于活性溶解状态,而且其耐腐蚀随时间的延长进一步恶化;随着冲击功增大,两种钢磨损失重呈不同程度的增大;在2.0 J冲击功下,两种钢的磨损失重相差不大;2.7 J与3.5 J时低碳高合金钢的磨损失重明显较小。2.0 J冲击功下,低碳高合金钢的磨损机制主要为显微切削,高锰钢主要为挤出硬化棱的疲劳剥落和腐蚀磨损;2.7 J冲击功下,低碳高合金钢主要为挤出硬化棱的剥落,高锰钢主要为块状腐蚀剥落;3.5 J冲击功下,低碳高合金钢主要为硬化层的疲劳剥落,高锰钢主要为较深层的大块疲劳剥落。 相似文献
73.
采用高能球磨方法制备了PM304复合粉末。研究了纳米PM304粉末的真空烧结致密化和显微组织演化现象,并与未球磨粉末的烧结试样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高烧结温度和延长烧结时间有利于提高相对密度,同时组织长大。1100℃,2h是最佳烧结工艺。机械合金化导致粉末纳米化,使真空烧结后的显微组织结构明显细化,使试样的相对密度和抗拉强度比未球磨粉末烧结后的试样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4.
75.
为更好地复现实际工程中物体所受的各种复杂载荷,提出一种基于相位控制的双激振器电液疲劳试验系统:应用流体动力学和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激振器与疲劳试验系统数学模型,非线性分析激振器激励-响应特性,拟定疲劳试验系统加载策略;最后搭建试验平台,验证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及加载策略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实测激振器输出力波形与仿真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所拟的3种加载模式可达预期目标,即疲劳试验系统能输出不同频率和极值的拉-压交变力、交变力矩和交变力偶矩满足试验需要。 相似文献
76.
77.
CuCr25纳米晶化对真空电弧阴极斑点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氩气保护气氛高能球磨和真空热压技术制备了致密度大于98%的纳米晶CuCr25合金,并在真空室内进行击穿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对纳米晶和粗晶CuCr25合金阴极斑点蚀坑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粗晶CuCr25合金真空电弧阴极斑点扩散表现为原地重复燃烧或整体的跳跃式移动,且有选择地分布在Cr相。而纳米晶CuCr25合金由于晶粒细化(〈50nm),为电子发射提供了优越条件,阴极斑点的扩散表现为次级斑点的此起彼伏的准连续移动,击穿相均匀分布在整个阴极表面。 相似文献
78.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COMPASS力场对石英玻璃的热膨胀性能作了分子动力学研究。结果分析表明Si-O键长与Si-O-Si键角是导致结构随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两者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率决定了材料热膨胀的不规则性。此外,还根据四面体体积随温度的变化粗略估算了四面体间隙的变化,对负热膨胀现象做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