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冷挤压力的高低是冷挤工艺成败的关键,通常挤压力是人工完成的,介绍了冷挤压工艺高考智能设计系统中的黑色金属实心件正挤压力的图算法计算及参数优化部分的软件开发方法,该方法分别介绍了数据库的设计与访问,用户界面设计,黑色金属实心件的正挤压力图算法计算,工艺参数优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运用Mann-Kendall秩次趋势分析法和均值差异T检验法对嘉陵江流域1956-2000年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序列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嘉陵江近50年来径流量无明显趋势变化,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输沙量分别在1968年、1985年、1989年、1993年发生了突变,4个突变点的年平均输沙量分别为1.81×108,1.35×108,0.71×108,0.34×108t,相应变点的跃度为0.46×108,0.64×108,0.37×108t。嘉陵江流域径流量在1993年发生了一次突变,相应变点的跃度为184.73×108m3,这与利用径流泥沙双累积曲线法得到的输沙量阶段性分析结果相一致。最后,根据嘉陵江流域水沙变化原因,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对嘉陵江流域的水沙变化原因作了分析,并运用数学模型,给出了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水沙趋势影响的定量指标,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输沙量变化中人为作用(主要是水利工程建设和大规模水土保持)的贡献率为53.8%,而自然原因(主要是降雨)的贡献率为46.2%,引起嘉陵江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过程中的水环境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区域水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从城市化过程中的地表水文过程变化、城市化与地表水环境、城市化与城市水资源等方面论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4.
草被覆盖下坡面-沟坡系统坡面流阻力变化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室内放水冲刷试验,揭示坡面—沟坡系统坡面不同草被覆盖面积比、不同空间配置、不同放水流量下坡面阻力的变化过程及特征。试验共涉及坡面—沟坡系统坡面5种草被覆盖面积比、3种空间配置和2种放水冲刷流量。结果表明:坡面—沟坡系统坡面流各段面平均曼宁糙率系数和平均阻力系数与放水流量关系密切,随流量的增大在有草被覆盖断面两系数呈减小趋势,在无草被覆盖断面呈增大趋势。有草覆盖面积大小对阻力影响较大,随面积比的增加阻力系数增大;坡面流阻力在整个坡面—沟坡系统中沿流程增加而下降。在有草覆盖条件下各断面径流平均曼宁糙率系数和平均阻力系数均呈增加趋势,无草坡面则变化不大。因此可得出结论认为草被覆盖和坡度对坡面流阻力大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解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制定水土保持政策与规划及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系统总结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基础理论重点与亮点及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科研平台建设等取得的成果。但总体来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还比较薄弱,理论研究还落后于水土保持实践。通过明确今后的研究重点,即土壤侵蚀动力学机制及其过程、水土保持措施防蚀机理及其适用性、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机理及其技术研发、重大生态治理工程生态过程及其效应评价,对于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流域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专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专业以服务治江事业为宗旨,立足长江、面向南方,紧密围绕土壤侵蚀机理,水土流失与江湖泥沙、地质灾害、面源污染等关系,水土保持共性关键技术等,积极开展基础科研与技术咨询,切实履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职责,积极承担相关社会公益责任,为治江事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经过10 a的发展,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首创移动式坡面水土流失高精度快速测评系统、完善创新以长江上游“排水保土”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基础理论、区划理论首次用于中国山洪灾害防治领域、建立泥石流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且提出并解决了以工程开挖面与堆积体水土流失测算技术和水利行业标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为代表的水土保持共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人工调查崩岗数据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崩岗分布广、危害大。掌握崩岗分布现状及动态变化,可为崩岗防治和制定决策服务,然而关于崩岗调查精度的研究尚缺乏。通过遥感影像提取崩岗数据和人工调查崩岗的空间分布、周长和面积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人工调查崩岗数据基本上能反映崩岗的分布位置,但形状和边界相差很大,其周长、面积与实际情况相比,平均值减小11.70%和9.07%;如果考虑误算的崩岗个数,周长、面积比实际情况减少得更小。这表明人工调查崩岗数据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可为研究者、管理者和决策者进行科学研究、宏观决策时提供数据支持。但人工调查崩岗往往需投入较多的财力、人力以及时间,而且不能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并受主观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简化土壤侵蚀预报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了贵州省毕节市毛家湾小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地面坡度和植被盖度3个可以简便获取的指标,估算了小流域土壤侵蚀量,并介绍了基于地类、坡度与植被估算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简便方法。同时,还提出了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进行修订的建议。另外,还指出了由于目测估算植被盖度的误差较大,需要开发更为精准且简便的方法测量植被盖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山丘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如何合理配置坡地田间道成为山丘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之一。针对目前路网密度设计大多针对高等级公路进行,而很少涉及田间道等等外级道路的现状,通过数学模型手段,建立了合理确定小流域坡耕地田间道路网密度的理论方法,并根据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给出了模型的解,最后以重庆忠县虾子岭小流域为例,给出了使劳动生产率最大和道路修建成本最小的田间道路网密度值,为三峡库区小流域田间道路网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紫色土坡面壤中流形成与坡面侵蚀产沙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在长5.0 m、宽1.5 m、6个不同坡度(10°,15°,20°,25°,30°,35°)的径流小区上,通过3个不同降雨强度(1.0,1.5,1.8 mm/min),对紫色土坡面产流形式及侵蚀产沙关系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紫色土坡面总径流主要由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两种形式组成,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在总降雨量中的比例随雨强和坡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相同坡度情况下,壤中流占总降雨量的比例随雨强的减小而增大,在雨强相似的条件下,壤中流占总降雨量的比例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普遍存在的壤中流在土壤侵蚀尤其是重力侵蚀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促发作用,甚至由壤中流促发的侵蚀量要远远高于片蚀、沟蚀等坡面侵蚀形式,这与以往研究表明的长江流域坡面侵蚀以面蚀为主的结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