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14篇 |
免费 | 741篇 |
国内免费 | 60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54篇 |
综合类 | 602篇 |
化学工业 | 998篇 |
金属工艺 | 469篇 |
机械仪表 | 605篇 |
建筑科学 | 770篇 |
矿业工程 | 305篇 |
能源动力 | 242篇 |
轻工业 | 643篇 |
水利工程 | 274篇 |
石油天然气 | 391篇 |
武器工业 | 103篇 |
无线电 | 119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97篇 |
冶金工业 | 363篇 |
原子能技术 | 170篇 |
自动化技术 | 11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4篇 |
2023年 | 566篇 |
2022年 | 540篇 |
2021年 | 584篇 |
2020年 | 411篇 |
2019年 | 440篇 |
2018年 | 406篇 |
2017年 | 206篇 |
2016年 | 236篇 |
2015年 | 297篇 |
2014年 | 620篇 |
2013年 | 414篇 |
2012年 | 438篇 |
2011年 | 429篇 |
2010年 | 403篇 |
2009年 | 362篇 |
2008年 | 404篇 |
2007年 | 439篇 |
2006年 | 404篇 |
2005年 | 291篇 |
2004年 | 296篇 |
2003年 | 244篇 |
2002年 | 184篇 |
2001年 | 177篇 |
2000年 | 149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81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60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非常规油气藏分段压裂施工中常利用射孔限流法促进段内多条水力裂缝均匀发育,压裂过程中,支撑剂会逐渐磨蚀射孔孔眼,致使射孔孔眼的限流作用失效。为研究射孔孔眼磨蚀现象对分段压裂中多裂缝发育的影响情况,耦合了孔眼磨蚀模型和水力裂缝扩展模型,建立了考虑射孔孔眼磨蚀的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扩展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支撑剂磨蚀破坏射孔孔眼,孔眼的限流能力显著下降,导致压裂段内各水力裂缝尺寸差距增大。基于所建立的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支撑剂浓度、压裂液排量条件下射孔孔眼磨蚀对压裂段内多条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压裂液内支撑剂浓度越高,射孔孔眼初期的磨蚀速度越快;(2)支撑剂浓度变化对段内裂缝扩展延伸的影响较小;(3)压裂液排量越高,射孔孔眼限流效果越好,压裂段内各裂缝发育越均匀。最后建议在分段压裂施工中尽可能提高压裂液排量,这将有助于压裂段内各裂缝的均衡发育。 相似文献
72.
73.
本文针对带有AR噪声的且具有自回归算子作用下保持形式不变的一大类信号,采用分离参数和两步最小二乘的方法直接给出自回归参数估计,并由此得到真实信号参数的估计,该方法克服了以往方法AR噪声未知的难点,算法为线性求解,简便,实用,运算速度快,求解精度高。 相似文献
74.
75.
76.
77.
78.
79.
针对空中机动平台与地面站宽带通信中的目标捕获问题,提出了地面天线目标捕获概率和捕获时间的计算方法。在数学建模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天线扫描方式、扫描速度、飞机飞行状态的参数选择对捕获概率和捕获时间的影响,推导了其捕获概率的计算公式。仿真结果表明:初始捕获阶段,光栅扫描的捕获概率和捕获时间都明显优于螺线扫描;而在失锁重捕阶段,螺线扫描的捕获概率更高,且不受扫描速度的影响。该仿真结果已在工程设计中应用。 相似文献
80.
现有复合冲击破岩效率的研究均未考虑轴向冲击和扭转冲击载荷相位差对于破岩效率的影响,为此,进行了复合冲击载荷相位差对破岩效率影响的研究。建立了轴-扭复合冲击钻具PDC钻头单齿破岩数值模型,分析了轴向和扭转冲击应力波不同相位差对钻齿侵彻深度、切削面下岩石损伤以及钻后形成岩屑形态及数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轴向和扭转冲击载荷等振幅条件下,当相位差为50%时,侵彻深度最佳,切削面以下岩石损伤的程度更为明显;当轴向振幅较大,相位差为75%时,对于岩体侵彻深度效果的提升最为明显,破岩效果最佳;相位差为100%时,侵彻深度较深,且钻齿波动较小,产生的岩屑颗粒较小。研究结论可为复合冲击钻具结构的优化和运动参数的调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