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12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采用一步共缩合法制备了一系列羧酸改性的SBA-15催化剂(COOH-SBA-15),并将其应用于甘油氢氯化制备二氯丙醇的反应。通过XRD、BET和滴定分析对COOH-SBA-15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一步共缩合法可以将羧酸基嫁接到SBA-15的孔壁,并且很好地保持了SBA-15的介孔结构。COOH-SBA-15催化剂在甘油氢氯化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其中羧酸嫁接摩尔分数为20%的催化剂活性最好。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活性略有降低,采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进行处理,催化剂的活性得到恢复,表明该催化剂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再生性。  相似文献   
192.
The distillation column with side reactors (SRC) can overcome the temperature/pressure mismatch in the traditional reactive distillation, the column operates at temperature/pressure favorable for vapor-liquid separation, while the reactors operate at temperatures/pressures favorable for reaction kinetics. According to the smooth operation and automatic control problem of the distillation column with side reactors (SRC), the design, simulation calculation and dynamic control of the SCR process for chlorobenzene production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Firstly, the mechanism models, the integrated structure optimal design and process simulation systems a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And then multivariable control schemes are designed, the controllability of SRC process based on the optimal steady-state integrated structure is explored. The dynamic response performances of closed-loop system against several disturbances are discuss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rol schemes for the SRC process. The simula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structure using conventional control strategies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feeding disturbances in a specific range.  相似文献   
193.
分析会展建筑特点,从防火分隔、安全疏散、排烟设计、探测灭火、钢结构防火保护等方面总结会展建筑防火设计难点,并针对这些难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4.
无溶剂条件下,利用分子氧液相催化氧化邻、对氯甲苯同分异构混合物合成氯苯甲酸。考察了催化剂配比及用量、反应温度、氧气流量等因素对氯苯甲酸收率的影响,确定的适宜氧化工艺参数为:环烷酸钴用量0.5%,四溴乙烷用量0.107%,反应温度150℃,氧气流量9.65mL/s,反应时间10h后,氯苯甲酸总收率可以达到30.54%。  相似文献   
195.
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钛酸异丙酯催化剂用于柠檬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并与浓硫酸、钛酸正丁酯等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钛酸异丙酯作催化剂时,柠檬酸的转化率和产物纯度均较高。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酸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因素工艺条件对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影响,并经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酸醇摩尔比1:3.5,催化剂钛酸异丙酯用量为柠檬酸用量的0.5%,反应时间6h,在此条件下,柠檬酸转化率可达到96%。  相似文献   
196.
高性能膜材料是膜分离技术的“芯片”,发展新型高效制备方法是膜分离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以数字模型为基础的3D打印技术,在复杂结构器件精密构筑方面展现出了优异的灵活性。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高性能膜材料开发方面的应用被广泛关注。本文从制备方法、性能强化等方面介绍了3D打印多孔陶瓷膜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多孔陶瓷膜3D打印技术面临的挑战,并对3D打印技术在陶瓷膜领域的潜在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7.
等离子体改性是提高催化材料性能的有效途径。利用水热法合成了Co2(OH)2CO3前驱体,通过氧气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制备了表面改性的Co3O4催化剂(Co3O4-P),并对其进行了XRD、O2-TPD、H2-TPR、SEM、TEM、XPS、FTIR、Raman和UV-Vis等表征。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可以降低Co3O4中Co元素的平均价态,在其表面形成更多的缺陷点位,降低Co3O4的Co-O键能,增强其低温还原性能;在全太阳光谱的光强为776 mW/cm2、反应空速为30 000 mL/(g·h)、甲苯质量分数为500μg/g的测试条件下,Co3O4-P的甲苯降解率为100.0%,其值约为通过焙烧法制备的Co3O  相似文献   
198.
矿井三维雷达由于其数据量通道数巨大,数据直接传输和存储需要大量的网络带宽和存储空间。为了适应探地雷达数据并增加压缩率和计算速度,提出了改进方案。首先根据三维探地雷达数据的特性减少计算维度,提高了运算速度,其次省略了传统EZW码流的冗余信息,最后针对码流存在编码效率低的问题,引入三个辅助编码结合霍夫曼编码。实践仿真测试实验表明,此改进的算法能够在雷达数据上稳定运行,其速度和压缩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99.
乔旭  张竹修 《化工进展》2023,(7):3319-3324
目前我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本文首先阐述了化工本征安全“四原则”的具体含义及其在生产源头和制造过程中降低甚至消除风险时发挥的作用,然后从技术成熟度角度出发,对本征安全“四原则”的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重点围绕本征安全“四原则”中的最小化和替代原则对现有化工技术和装备进行提档升级,开发相应的本征安全工艺设备与技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最小化和替代原则的技术路径:通过设计开发泛厘米尺度下的最小化单元设备,积极融合人工智能手段,研发智能化单元集成技术与装备,减少装置内的危化品存量和能量密度,确保生产安全风险可控。此外,还需要将最小化和替代原则拓展至化工清洁生产中,减少“三废”处置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实现生产、安全、环保三者之间的统一。最后列举了两项泛厘米单元智能集成技术在化学品生产和化工废气治理中的应用案例,反映出该类技术的普适性和产业化应用前景。可以预见,本征安全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高塔林立、釜罐成群”的化工业态,切实提升化工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助力化工产业安全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0.
采用精馏釜残制备活性炭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危废资源化利用策略,但是制得的活性炭一般呈粉末状,难以满足工业化应用要求。以自制的苯二酚精馏釜残粉末活性炭为原料,采用去离子水为溶剂,聚丙烯酸(PAA)、海藻酸钠(SA)和Ca2+为添加剂,制备了活性炭微球。通过调控SA、Ca2+、PAA的添加质量,考察其对活性炭微球的结构与机械强度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探讨活性炭微球的成型机理。以吸附四环素为工业化目的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活性炭微球最高吸附量为257.8 mg/g;同时,经历9个月的水稳定测试,活性炭微球依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机械强度。该成型策略采用绿色化、经济性原料,有效解决了粉末成型难与活性炭微球性能差的问题,为高性能材料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