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0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3篇 |
综合类 | 103篇 |
化学工业 | 33篇 |
金属工艺 | 21篇 |
机械仪表 | 39篇 |
建筑科学 | 172篇 |
矿业工程 | 53篇 |
能源动力 | 7篇 |
轻工业 | 53篇 |
水利工程 | 25篇 |
石油天然气 | 15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7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8篇 |
冶金工业 | 11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比分析了两种应变方式(单向轧制和交叉轧制)对大变形量(厚度方向压下量90%)纯镍形变组织和织构以及随后热处理过程中组织和织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与交叉轧制纯镍的形变微观组织均以层片状组织为主,但前者储存能高于后者;单向轧制纯镍的宏观织构是典型的铜型冷轧织构,而交叉轧制纯镍的主要织构组分是黄铜和旋转型黄铜织构,且前者的织构强度明显高于后者。对两种方式形变样品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发现单向轧制样品中形成了以立方织构为主的再结晶织构,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立方织构的强度逐渐增强;而交叉轧制样品则形成了弱的再结晶纤维织构,其强度远小于单向轧制样品的再结晶织构强度。另外,单向轧制样品在高温800°C保温处理后,出现了少量异常长大晶粒,这是由于取向相近的立方取向晶粒聚集形成团簇,使得微观取向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而交叉轧制方式可以抑制热处理过程中的晶粒异常长大。 相似文献
92.
隧道等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突涌事故一般发生在可溶岩隧道中,然而近些年非可溶岩隧道发生突涌事故的案例越来越多,给隧道施工带来重大灾难和经济损失。首先,通过3个突涌事故案例的剖析,揭示非可溶岩隧道突涌的本质是开挖或爆破扰动触发赋存在破碎带或软弱带中的水和碎屑物在自身压力作用下涌入隧道,其孕险环境必须同时具备物质条件、空间条件和触发条件,三者缺一不可。物质条件是充足的水和砾石、砂、泥等原地性或外源性的碎屑物;空间条件是突涌物的存储和运移的破碎带或软弱带等;触发条件是岩体的开挖扰动和爆破扰动。非可溶岩隧道施工过程中突涌灾害的预测就是对掌子面前方能够赋存潜在突涌物的破碎带或软弱带及其带内物质组成、固结程度的辨识。然后,针对突涌灾害的物质和空间条件给出基于地质、物探和钻探的综合超前预报体系;结合实践,重点建立地震波反射法(TGP)成果中的反射幅度比、波轴相似度等参数对异常地质体的地震动态响应特征。最后,将上述成果应用到岩前隧道的F17断层破碎带的预报中,通过宏观工程地质分析和已开挖段的地质调查及试验,全程动态追踪隧道揭露围岩的统计及力学特征;通过未开挖段长距离的TGP探测和短距离的地质雷达和水平钻孔探测,辨识隧道即将揭露区段突涌灾害的孕险环境,实现对断层破碎带位置、规模、空间展布的精确定位,对带内物质组成及胶结程度的确认,成功预测突涌事故的发生。实践证明,上述综合预报技术体系能够预测非可溶岩隧道的突涌灾害,其结果准确可靠,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3.
在工程实际中,岩石可以看作是一种粘弹塑性材料.在单轴应力状态下,考虑温度的影响,用弹性元件、粘性元件和塑性元件的组合来模拟岩石复杂的流变行为,建立了岩石的热-粘弹塑性模型.推导了岩石的热-粘弹塑性本构方程,进而讨论了该模型的蠕变行为、松弛行为以及卸载方程等,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
在理论上,利用O‘Connell的饱和水裂隙岩体等效弹性模量与岩石模量的关系式,并由式中的裂隙密度概念意义,建立了温度作用下的裂隙密度与Oda提出的裂隙张量之间的关系式;在试验的基础上,给出了温度、饱和水下的单裂隙岩体应力-应变、抗压强度回归拟合关系表达式。并通过试验与拟合结果对以加以验证,其裂隙岩体力学模型可为裂隙岩体THM耦合分析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5.
考虑岩石材料蠕变特性的时间、温度的相关性,认为岩石蠕变与应力水平、材料组成、温度、时间有关,相同应力水平下的同种岩石的蠕变具有时间.温度等效效应。通过采用国际上公开发表的花岗岩蠕变的相关试验结果(温度变化为20~400℃),分析了花岗岩蠕变的时-温等效性,计算出相应的水平移位因子并获得了其蠕变柔量的主曲线。 相似文献
96.
对煤矿深部岩巷围岩稳定与支护几个关键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总结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在淮南矿区进行的深部岩巷围岩稳定控制与支护研究,认为煤矿深部岩巷围岩稳定受高地应力、高渗透压力和温度梯度控制,与围岩内部潜在滑移面呈±22.5°布置的高初锚力、超高强锚杆支护并辅助以注浆固结、能量释放等措施可有效控制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97.
基于现场监控量测的龙潭隧道施工期围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潭隧道位于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长阳白氏坪-恩施段上,长8 600 m,最大埋深530 m,属国内第二长公路隧道.隧道穿越岩溶、断层、裂隙发育地段,受构造运动影响,围岩内赋存的水平地应力偏高,沿途地质条件复杂,是典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埋特长隧道.为研究施工期隧道围岩的稳定情况,进行大量现场监控量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围岩位移、锚杆轴力、二衬接触压力的分布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后续施工和设计方案优化调整提供依据,也可为类似复杂条件下深埋特长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温度作用下脆性岩石的损伤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4,他引:18
从花岗岩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入手,提出了热损伤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导出了热2演化方程和一维耦合弹脆性损伤本构方程,并讨论了损伤释放度随温度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0.
光纤测量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阐明了光纤测试技术相对于传统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的优点,简要介绍了两种典型光纤传感器——Fabry-Perot光纤传感器和Bragg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试验证明了其可靠性,并通过国内外几个工程实例说明了光纤传感器的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