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43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7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18篇
能源动力   18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01.
针对山地地铁小半径曲线轨道钢轨波磨频发问题,根据现场调研建立车辆-轨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探究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时轮轨间的接触特性。根据动力学分析结果建立半车车体-转向架-轨道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复特征值分析法研究半车车体-转向架-轨道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特性,并研究车辆悬挂参数和轨道扣件参数对整体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规律。采用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对影响整体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关键参数进行多参数拟合,并求得车辆/轨道结构关键参数的优化解。结果表明:小半径曲线路段轮轨间的饱和蠕滑力导致半车车体-转向架-轨道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从而引起钢轨波磨;车辆结构参数中一系悬挂横向刚度以及轨道结构参数中扣件垂向刚度、扣件横向刚度、扣件垂向阻尼对整个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具有明显影响。设置一系悬挂横向刚度为5.34 MN/m,扣件垂向刚度为25.45 MN/m,扣件横向刚度为6.9 MN/m,扣件垂向阻尼为6.06 kN·s/m时,能够有效抑制山地地铁小半径曲线轨道上钢轨波磨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2.
从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两方面对氨和二氧化碳低温条件下生成氨基甲酸铵反应进行计算,论证一种低温精馏三聚氰胺尾气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20~160℃范围内,反应为快速反应且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不明显;温度越低,反应不可逆性越大;温度降低到92.6℃,开始有氨基甲酸铵生成,进一步降低温度至60℃,二氧化碳转化率达到99.96%;采用改变三胺尾气总压力或改变原料气组成的方式不能解决低温精馏过程出现的反应问题;低温精馏工艺不适用于三胺尾气碳氨分离。  相似文献   
203.
1025t/h锅炉再热器局部超温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锅炉厂按引进技术设计制造的1025t/h亚临界压控制循环锅炉,第一台安装在石横发电厂(5号锅炉),1987年6月30日并网发电。运行2年后,末级再热器发生局部超温爆破。经过分析研究和现场试验测定,查明其主要原因是烟气温度偏差和蒸汽流量偏差。采用燃烧器上部的6层喷嘴反切25°的措施明显改善锅炉左右两侧的烟气温度偏差,末级再热器出口的最高炉外壁温比改进前降低20.6℃,保证末级再热器出口的炉外壁温低于580℃报警值。采取在屏式再热器和末级再热器的联接管内加装节流管段的措施,使蒸汽流量分配比较均匀,末级再热器出口炉外壁温的最大值,比改进前阶低9℃。采取这两项措施后5、6号锅炉已经运行两年以上,没有发生末级再热器局部超温爆破事故。  相似文献   
204.
在工业过程自动化现场往往存在布线困难,人员无法到达,电磁干扰强,空间复杂等特点,尤其是油气化工行业[1],需要一款满足工业现场使用的无线高精度压力变送器对压力、液位的测量与监测,将工业无线WIA-PA通信技术与高精度单晶硅压力测量技术相结合,通过24位高精度A/D采样、线性拟合、温度补偿、滤波算法等流程实现平滑的高精度压力测量,采用电池供电并考虑工业现场防爆要求,在满足工业现场对低速率、成本敏感、局域覆盖、数据量小、长电池寿命的工业现场无线局域网络监控需求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满足工业无线WIA-PA通信标准的高精度压力变送器。可以提高工业现场压力测量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水平,大幅降低运维成本,工业无线压力变送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5.
整体叶盘是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采用超硬磨料柔性抛光轮的数控抛光已成为替代人工打磨、提高整体叶盘表面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文章以复杂母线超硬磨料柔性抛光轮为对象,分析建立等效直径及抛光力模型,从而实现抛光过程几何参数和力学性能的优化。其中,利用测力仪将抛光轮几何参数转化成力学参数,建立等效参数计算模型,通过关系式反推获得抛光轮的等效直径,从而改善动态直径测量的不准确所带来的抛光去量偏差;设计单因素正交试验测量不同加工参数下的抛光力,及各因素对抛光力的影响规律,进而在抛光轮稳定工作状态下,建立抛光力的经验模型,可用于整体叶盘数控抛光过程中的真实抛光力预测。实验证明,等效直径测量精度较动态测量可提升2.02%,抛光力的实际值和模型拟合值贴合度非常好,相关系数达到0.999。  相似文献   
206.
21世纪的深地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深地科学规律尚未探明,深部工程活动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低效性和不确定性,地球深部内源动力、结构演变规律、致灾机理等仍待进一步认知。因此首先从地球科学的视角定义了深地科学:以地球浅层以深的深层和超深层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地球不同层圈和不同赋存深度(深层和超深层)科学奥秘;理清了深地科学与地球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即深地科学是在已知地球科学知识体系上的延伸,是拓展科学视野、深化地球认知的国家战略科技方向,包含于地球科学;定义了深部与深地工程科学的本质:即针对现有浅部工程的科学规律与技术无法适用于深部工程的难点,探索深部工程相关科学规律,突破深部工程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匹配人类在深部工程活动中的地灾防控需求,进而指导深部资源安全高效绿色开发、深部工程空间有效利用。提出深地工程技术定义,即指人类为利用地球、开发地球所需要的工程实施技术与装备,为探索深地科学规律、开发深地工程必需的理论与技术手段。最后,进一步明确了深地科学的研究内容与规划,以及深地工程技术内涵与攻关方向(即深地工程岩土力学与灾变机理、超深井智能建造与能源资源高效开采、深地隧道与巨型洞室群智...  相似文献   
207.
以茶渣为原料,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采用高温热聚合法制得茶渣生物炭/石墨相氮化碳(TBC/g-C3N4)复合材料。采用SEM,XRD,XPS,UV-Vis DRS,PL和EIS对光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及光电特性进行表征,研究TBC/g-C3N4复合材料在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还原U(Ⅵ)的性能,并探讨TBC/g-C3N4复合材料光催化还原U(Ⅵ)的机理。结果表明:当TBC的质量分数为5%,初始pH值为4,催化剂用量为1 g/L时,可见光照射30 min后TBC/g-C3N4复合材料对U(Ⅵ)的去除率可达99.64%,远高于g-C3N4(58.8%)。TBC/g-C3N4复合材料循环5次后对U(Ⅵ)的去除率仍在8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TBC的加入使得g-C3N4禁带宽度从2.63 eV减...  相似文献   
208.
在现代工业控制领域中,可编程电子硬件、软件系统的大量使用,大大提升了自动化程度。但由于设备设计中的缺失,以及开发制造中风险管理意识的不足,这些存在设计缺陷的产品大量流入安全控制系统中,已经造成了人身安全、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灾难频出。为此,世界各国对石化过程安全控制系统、电厂安全控制系统、核电安全控制系统领域的产品安全性设计系统非常重视,并且将电子、电气及可编程电子安全控制系统相关的技术发展为一套成熟的产品安全设计技术,即“功能安全”技术。智能压力变送器由传感器、微处理器及模数/数模转换器组成。传感器用来采集被处理信号,采集端的失效诊断通过双A/D芯片采样冗余比较的方法来达到诊断目的;微处理器用来对数字信号进行综合运算和处理,微处理器的自诊断主要针对寄存器、程序指令、内存、时钟等各个资源模块的读写异常、功能失效、频率改变等问题进行自诊断设计;通过微处理器计算的压力信号最终通过数模转换D/A输出4 mA~20 mA模拟信号,模拟信号量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将直接影响整个变送器系统功能,通过A/D对模拟信号实时进行环路回采、比较,以确保电流输出正确与稳定,来实现自诊断的目的。功能安全自诊断实时检...  相似文献   
209.
制冷机房设备类型繁多、管线排布复杂,现场施工极易发生拆改返工。为协调各设备管线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制冷机房的有限空间,运用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在制冷机房BIM深化设计阶段,重点探讨设备运输路径尺寸、设备管线综合排布原则、检修维护空间需求,同时兼顾整体观感统一要求,提出了多个BIM深化设计建议及原则。  相似文献   
210.
为提高弱纹理目标和遮挡目标位姿估计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6D目标位姿估计算法。从RGB-D图像中提取目标的颜色特征与点云特征;通过点集抽象在小区域内提取精细的局部几何特征,并扩展到更大局部区域,获得不同层次的局部几何特征以及目标的全局几何特征;将目标的颜色特征与几何特征进行融合,训练神经网络输出初始位姿。实验结果表明,与其它经典算法相比,该方法对于LineMOD数据集及YCB-Video数据集目标的平均位姿估计精度均有提升,对于弱纹理目标和遮挡目标均有较优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