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4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采用双曲线函数对固结试验中e-p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关于孔隙比与有效固结应力的双曲线模型。在渗透系数与孔隙比关系的基础上,利用e-p双曲线模型推导出软土在压缩过程中固结系数与有效固结应力的关系式,并通过室内渗压试验的数据对该计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固结系数与有效固结应力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桩筏基础产生差异沉降的原因是基础底部的支承刚度分布不均匀,可以通过改变部分桩长来调整基础刚度分布的方法来解决。工程实测值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中间采用长桩,边角采用短桩可以减小差异沉降,在计算中需要引入地基土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13.
加权残数法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值方法。文中利用加权残数法,采用一个典型的试函数,解决文克尔地基上的板的挠曲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余闯 《门窗》2013,(3):272
结合近年项目工程管理经验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从项目施工中存在的质量和管理方面的问题着手去剖析,然后在提出相应的措施去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以及管理方面的难题。为保证房建工程施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做好项目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出个人见解,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双曲线函数对固结试验中e-p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关于孔隙比和压缩应力的双曲线模型。在渗透系数与孔隙比关系的基础上,利用e-p双曲线模型推导软土在压缩过程中软土固结系数与有效固结应力的关系式。通过室内渗压试验的数据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本文计算模型较好的反映了固结系数和有效固结应力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余闯  刘松玉  杜广印 《工程勘察》2010,(5):16-18,88
软土地基中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桩)采用振动沉管法施工会产生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本文采用经典的圆孔扩张理论,推导出了计算沉桩引起的孔隙水压力的基本公式,并给出了其中的关键参数——孔隙水压力系数Af的取值方法。结合工程试验,通过分析模拟软土地基中CFG桩单桩施工引起的孔隙水压力现场试验数据,得出了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较为可靠,可以用于沉桩的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   
17.
结合地下沉降形成的原因,对温州地区的地面沉降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特别指出了引起地面沉降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提出了控制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可以有效的控制地面沉降的进一步发生。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地基中预制桩施工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孔隙水压力。分析了海相软土中预应力薄壁管桩采用锤击沉入法施工产生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单桩沉桩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观测,得出以下结论:单桩施工引起的孔压在初期消散较快,其后逐渐缓慢;引起的最大孔压接近于上覆有效土压力的1.5倍。最后提出了控制和减小孔隙水压力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人工神经网络在深基坑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 BP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 ,利用其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 ,建立深基坑支护结构最大侧向位移的预测模型。在利用实测数据进行网络训练的基础上 ,对悬臂支护结构最大侧向位移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显示了该方法进行深基坑变形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依据拟静力学理论,考虑主应力偏转的影响,推导了绕墙顶转动模式(RT模式)下的地震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通过旋转挡土墙的解析模型,将地震问题转化为静力问题,并根据库仑土压力理论得到地震主动破裂角。在此基础上改进圆弧形小主应力偏转迹线,利用摩尔应力圆得到了RT模式下地震主动侧压力系数和水平微元土层间摩擦系数公式,提出基于微分薄层法的地震主动土压力解析式。分析了主要参数对地震主动破裂角、地震主动侧压力系数、水平微元土层间摩擦系数、地震主动土压力分布和侧向土压力作用位置的影响。将解析结果与其他土压力理论及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