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0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侯沂  刘涛 《机械》2004,31(6):53-54,58
对生产线上装卸机械手进行设计研究。用机器人机构学理论推导出装卸机械手运动学方程;完成了机械手结构设计、液压及PC控制系统的设计,选出了合适的PC控制器,设计了控制程序,满足了生产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货物存储运输中,需要对货物进行捆绑固定。货物的捆绑通常使用人力,较费时费力,效果差。如果捆绑不紧,在运输过程中会因为颠簸振动使绳索松动,造成货物的移位,发生运输事故。要提高货物运输的安全性,货物堆放固定用的捆绑装置非常关键。目前,常用的货物捆绑方  相似文献   
13.
高层钢结构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高层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模型 ,为工程质量的综合评判提供了可行的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客观地表达工程实际的质量状况 ,使高层钢结构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数字化、定量化 ,实现检验评定的计算机管理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对钢结构安装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的方法。与现行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更客观地表达工程实际的质量状况,有利于定量化评定工程质量,实现检验评定的计算机管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虚拟样机模型,用COSMOSMotion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对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设计质量有指导意义。所使用的仿真方法对装载机工作装置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详细回顾了中国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的历史沿革及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的变化过程,指出了当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模块设置涵盖范围太宽,更重要的是学生所选的专业模块与其毕业分配的工作单位性质严重脱节,从而造成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减弱,实际动手能力下降,影响了培养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一现状,结合现在的毕业分配制度的变化,文章提出了以学生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动态设置专业模块,创新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7.
800MN模锻液压机的C形机架因外形尺寸大,结构和受力复杂,安装精度要求高,是整个机组安装的难点.本文设计了专用工装支撑,采用二次翻转的安装方式使C形板重心始终保持在支撑点和吊点连线一侧,避免因重心偏移产生的冲击;并采用ansys对其中几个工况的C形板进行受力分析,保证C形板的强度刚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述线架模型的信息表示和数据构成,并举出实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塔式起重机钢结构疲劳寿命估算的方法。首先建立塔式起重机有限元模型并计算静应力,再确定载荷时间历程。将塔式起重机所受的疲劳载荷划分为变幅载荷和冲击载荷。对于变幅载荷,采用现场观测数据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揭示出变幅小车在起重臂下弦杆的每跨轨道上运行的频数与起重臂的坐标成正态分布。以1 d为1个周期,计算出变幅载荷的时间历程。对于冲击载荷,采用瞬态响应方法,得到主要工况下起升钢丝绳内的内力时间关系,获得冲击载荷的时间历程。将塔式起重机结构静应力值、变幅载荷时间历程、冲击载荷时间历程和材料疲劳属性输入MSC.FATIGUE软件,计算得到其钢结构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20.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塔式起重机钢结构疲劳寿命估算的方法。首先建立塔式起重机有限元模型并计算静应力,再确定载荷时间历程。将塔式起重机所受的疲劳载荷划分为变幅载荷和冲击载荷。对于变幅载荷,采用现场观测数据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揭示出变幅小车在起重臂下弦杆的每跨轨道上运行的频数与起重臂的坐标成正态分布。以1d为1个周期,计算出变幅载荷的时间历程。对于冲击载荷,采用瞬态响应方法,得到主要工况下起升钢丝绳内的内力时间关系,获得冲击载荷的时间历程。将塔式起重机结构静应力值、变幅载荷时间历程、冲击载荷时间历程和材料疲劳属性输入MSC.FATIGUE软件,计算得到其钢结构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