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5篇
  免费   951篇
  国内免费   652篇
电工技术   111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077篇
化学工业   1772篇
金属工艺   1037篇
机械仪表   1075篇
建筑科学   1332篇
矿业工程   646篇
能源动力   394篇
轻工业   1072篇
水利工程   559篇
石油天然气   844篇
武器工业   184篇
无线电   14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39篇
冶金工业   817篇
原子能技术   426篇
自动化技术   1551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530篇
  2022年   560篇
  2021年   459篇
  2020年   450篇
  2019年   495篇
  2018年   493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1027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690篇
  2010年   635篇
  2009年   677篇
  2008年   564篇
  2007年   714篇
  2006年   680篇
  2005年   672篇
  2004年   599篇
  2003年   547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335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306篇
  1996年   286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186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75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14篇
  1977年   13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在对原油长输管道可能存在的腐蚀失效形式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综合利用双频电流衰减法、直流电位梯度法、密间隔管地电位测试法、杂散电流检测法和瞬变电磁法对原油长输管道进行检测评估的适用技术,并举例说明了该技术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可在非开挖不停输的前提下,实现对原油长输管道腐蚀与防护状况的完整评价,对于提高原油长输管道输送安全性,指导管道维护、维修与更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2.
基于砂地比及岩性厚度对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延长组7段的源-储结构进行了系统划分,利用油井占比、有效充注强度和含油饱和度表征了不同源-储结构的含油性,揭示了源-储结构控制下致密砂岩油的差异富集机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延长组7段发育储夹源型、源储互层型和源夹储型3类一级源-储结构,其整体含油性依次降低,而在与其对应的9种二级源-储结构中以"厚储夹薄源型"、"厚储夹中源型"、"厚源厚储互层型"和"中源中储互层型"源-储结构的含油性最高。综合分析表明,受延长组7段3亚段黑色页岩和延长组7段1亚段+2亚段暗色泥岩供烃能力控制,不同源-储结构的纵向组合序列决定了供烃条件,其中,底部型源-储结构组合序列的供烃条件依次优于中间型和顶部型;致密砂岩油在异常压力驱动下沿剩余压力高值区向低值区充注,这使得剩余压力相对低的储夹源型和源储互层型源-储结构成为致密砂岩油聚集的有利部位,且充注强度随剩余压力的减小而增大;不同源-储结构内发育了类型和规模不同的裂缝系统,这使得以穿层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导的储夹源型源-储结构更有利于致密砂岩油垂向运移,而以层理缝、水平缝和层内低角度缝为主导的源夹储型源-储结构则限制了垂向运移距离,导致致密砂岩油在纵向上分布差异。最后,在储层非均质性控制下,致密砂岩油在孔隙度大于6%和渗透率大于0.02 mD的储层"甜点"内聚集,使得"甜点"发育的储夹源型和源-储互层型源-储结构内富集了大规模致密砂岩油,并在源-储结构"序(纵向组合序列)—压(异常压力)—缝(裂缝系统)—储(储层甜点)"的控制下呈现出6种不同的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953.
输气管线内腐蚀评估参照《输送干天然气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估标准(DG-ICDA)( NACE SP0206-2006)》,其包括预评估、间接检查、直接检查和后评估四个阶段.以某含CO2输气管道内腐蚀评估为例,对管道发生积水的关键倾角、可能存在的积水部位、易发生腐蚀的部位和发生积水时管道的腐蚀速率等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利用瞬变电磁管壁厚度检测技术对评估结果进行检测复验,结果表明:在管道1 418m之前,共检出15处平均壁厚减薄超过5%的测点,计算预测发生内腐蚀位置与实测内腐蚀发生位置吻合;在管道超过1 500 m以后,即使在1 900 m附近,再无明显壁厚减薄被检出,即1 500 m后管道未发生过积水内腐蚀.  相似文献   
954.
研究表明,马海地区发育有以基岩风化壳为储层、其上沉积盖层中的泥质岩为盖层的上生下储型储盖组合、E1/3区域性储盖组合和N1、2/3砂泥岩互层式储盖组合.主要发育于早期形成的基岩、下第三系古圈闭和地层圈闭中的侧向运移早期成藏模武和发育于后期构造中的垂向运移晚期成藏模式.从控制油气形成的各项条件看油源不足是制约该区勘探的一个关键问题,盖层决定了油气纵向上特征及富集层位,而断层对油气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尤其是晚期断层对油气藏有改造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55.
<正>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漕河渡槽第Ⅲ标段由30m跨多侧墙渡槽段及出口连接段、出口段组成。多侧墙渡槽段长1230m,共41跨,为三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槽身底纵坡1/3900;下部结  相似文献   
956.
为了解荒沟抽水蓄能电站输水隧洞在高压水头作用下的渗透特性及其在高压渗透状态下岩体张开、拉裂的临界压力等,以ZK181钻孔第七段第一、第二循环试验为例,进行试验结果分析,为设计部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7.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的“水银行”是一种成功的调水工程管理模式,它以调水工程设施为依托,以“水银行”为水权交易的媒介,通过用水户间的水权流转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再分配,它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借鉴作用。通过从建立“水银行”的软硬件条件等方面分析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水银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8.
基于水文循环分析的雅砻江流域生态需水量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基于水文循环分析的生态需水量计算流程图和方法,即通过野外现场查勘和室内遥感分析,总结研究区生态需水特征,运用环境同位素技术分析水分来源和河道内外水力补给关系,确定明确的生态保护目标,选定合适的生态需水估算方法并进行计算。最后对雅砻江流域河道内外的生态需水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雅砻江河道径流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单向补给河道水;河道内外生态保护目标分别为保持当前植被面积不减少和保证优势鱼类生长繁殖期最低生境条件;天然降水即可满足草地林地的生态需水要求。雅砻江热巴坝址处最小生态流量范围为36.3~46.8m3/s。  相似文献   
959.
MQ点插值法在地下水稳定流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MQ(Multi-quadric)点插值法在地下水稳定流问题中的应用效果,及MQ函数的形状参数、支持域大小、场节点间距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将其分别用于参数不变的二维地下水稳定流动、参数连续变化的二维地下水稳定流动和地下水向承压完整井的稳定流动3种算例的求解,并将计算结果与解析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求解二维稳定...  相似文献   
960.
通过DSC-TGA研究了非团聚二钼酸铵在室温至800℃温度范围内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非团聚二钼酸铵在室温至800℃温度范围内的失重过程包含了4个连续阶段,各阶段反应温度区间为196.79~206.63℃、227.55~235.15℃、278.06~305.68℃和735.97~800℃。经分析,非团聚热分解实际只包括前3阶段,第4阶段的失重是由于前3阶段热分解产物的升华而引起的。XRD和SEM表征显示:非团聚二钼酸铵热分解产物为纯相MoO3,其形貌遗传了母体二钼酸铵的形貌,并对MoO3形貌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非团聚二钼酸铵的热分解机理并进行理论验证,在热分解的前3个阶段均失去摩尔比为2∶1的NH3和H2O。通过各阶段的热反应焓变值,计算了实验室条件下非团聚二钼酸铵及热分解中间产物(NH4)2Mo3O10(s)、(NH4)4Mo8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