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6篇
化学工业   59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泥岩墙是一种特殊岩性构造,具有纵向构造幅度小、条带分布窄等特点,是块状岩性储层的典型代表。为了准确刻画泥岩墙横向边界和纵向厚度,要求地震资料具有较高的纵、横向分辨率和保真度。一般岩性处理方法的关键在于保幅保真,但往往造成分辨率较低;而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方法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又损失了振幅保真性。本文在分析地震资料处理中影响振幅保真性和分辨率的主要处理技术基础上,从地表一致性振幅处理、CRP道集调谐反褶积和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入手,通过地球物理模型分析不同技术对岩性处理结果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探索出适用于泥岩墙等薄互层成像的岩性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2.
AMH地区卡洛夫-牛津阶碳酸岩生物礁体是主要的天然气储层,储层物性具有纵横向变化快的特点。根据碳酸岩储层物性与流体性质的关系,利用叠前叠后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对储层进行了预测,并结合钻井实践对比分析了2种储层预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3.
气相、沉淀、稻壳SiO2/聚乙烯醇复合膜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气相SiO2、沉淀SiO2和稻壳SiO2与聚乙烯醇(PVA)接不同的比例制备成复合膜。比较了3种不同来源的纳米SiO2/PVA复合膜的拉伸性能及耐水性能。结果表明:SiO2含量相同时,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的排列顺序为:气相SiO2/PVA〉稻壳SiO2/PVA〉沉淀SiO2/PVA;拉伸模量的排列顺序为:气相SiO2/PVA〉沉淀SiO2/PVA〉稻壳SiO2/PVA;3种来源的SiO2都可以提高PVA的耐水性,且耐水性随SiO2含量的增大而增强,SiO2含量相同时,复合膜的耐水性排列顺序为:气相SiO2/PVA〉沉淀SiO2/PVA〉稻壳SiO2/PVA。  相似文献   
74.
以甲基丁基次膦酸铝[Al(MBP)]作为环氧树脂(EP)的阻燃剂,着重研究了[Al(MBP)/EP]阻燃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机械性能、热分解性能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果表明,Al(MBP)是EP的高效阻燃剂,15%用量就可以使Al(MBP)/EP复合材料的氧指数值(LOI)达到29.6%,垂直燃烧通过UL94 V-0级标准。Al(MBP)能够明显抑制EP的分解,降低EP的分解速率,提高其成炭能力。此外,Al(MBP)与EP的相容性较好,对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影响不大;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明显提高,15%和20%的Al(MBP)/EP复合材料的Tg分别为161.2和172.5℃,远高于纯EP(150.6℃)。  相似文献   
75.
76.
将新型阻燃剂甲基二苯基氧化膦(DPMP)与聚氨酯(PU)复合,并采用片状黏土为协效剂,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垂直燃烧测试(UL 94)和微型量热分析(MCC)研究了DPMP和黏土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及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DPMP能促进PU冷结晶,从而提高其模量和力学性能。当PU复合材料中DPMP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0%时,PU的LOI值从23%增加到28.3%。PU/10%DPMP的模量、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分别为1.37 MPa、1 042%和13.84 MPa,纯PU的相应分别为1.17 MPa、811%和11.32 MPa。当体系进一步加入黏土,1%的黏土即可使PU/DPMP的滴落现象消失,UL 94达到V-0级。  相似文献   
77.
采用2-甲基-2,5-二氧-1,2-氧磷杂环戊烷(OP)、乙二醇、双酚A(BPA)和碳酸二苯酯(DPC),通过熔融酯交换法合成含磷聚碳酸酯(PC)。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对合成得到的含磷PC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子量测定及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含磷P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不含磷PC稍高,且磷含量在0.72%时出现最大值(117.8℃);对于含磷PC(磷含量0.72%),其初始分解温度和700℃残炭率(分别为366.1℃和19.28%)均高于不含磷PC(分别为286.6℃和17.54%),具有更好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8.
环氧树脂/聚氨酯梯度聚合物的弯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不同层数的环氧树脂/聚氨酯(EP/PU)梯度聚合物弯曲性能,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材料在弯曲状态下的应力分布,从理论上解释了EP/PU梯度材料弯曲性能的试验结果,并与相同组成的均质材料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EP/PU梯度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随梯度层数的增加而增加,当梯度层数超过5层以后,EP/PU梯度材料的弯曲强度高于相同组成的均质材料.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EP/PU梯度材料中,应力的分布与各层材料承受的强度相匹配,即应力大的部位材料的强度也越大.梯度层越多,各层之间强度变化越小,应力变化越为缓和,且应力分布与材料强度之间匹配越好,在受外力时,材料断裂强度越高.梯度材料中应力分布方式的理论计算结果很好的解释了实测的各种梯度材料强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9.
采用微波研究了苯酚封端的聚氨酯预聚物(PU)与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的固化过程中的热行为,测定了固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温度变化速率,初步探讨了固化过程中温度变化以及温度变化速率与体系固化过程之间的关系,并与热固化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微波固化能显著提高PU/MOCA体系固化速率,在微波场中,体系的温度变化和温度变化速率不仅依赖于微波功率,而且与体系的结构密切相关,而热固化的温度变化和温度变化速率均较小,与体系的结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0.
刘学清  刘继延  王源升 《塑料工业》2004,32(9):45-47,56
以二苯甲烷二胺(DDM)为交联剂,研究了环氧树脂/苯酚封端的聚氨酯(EP/PU)预聚体系在微波固化条件下的热膨胀行为;并通过热膨胀行为考察了体系热膨胀系数、玻璃化转变及其与微波功率、体系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体系组成一定时,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体系中富EP相和富PU相的玻璃化转变移向高温,过渡相的转变加宽,膨胀系数变小。在一定组成范围内,体系具有两个玻璃化转变,随着PU和EP含量的接近,富EP相和富PU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差值缩小。组成相同的体系,微波固化产品的热膨胀系数低于热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