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葡南油田葡萄花油层为松辽盆地中浅层重要的增储潜力区之一,受构造样式多、断层分割强和沉积相变快等因素影响,油藏类型多样及油水分布复杂.本文利用测井、录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葡南油田葡萄花油层进行单一圈闭划分及油藏动静一体化精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葡南油田葡萄花油层主要发育岩性、断层-岩性和构造3种类型油气藏.受背斜构造北西高南东低、东西向断层分割和储层砂体连通性顺源变差等因素影响,岩性油藏发育在砂地比值低的背斜构造边缘区;断层-岩性油藏发育在断层发育和砂地比值中等的背斜构造斜坡区;构造油气藏发育在砂地比值高的背斜构造主体区.岩性油气藏储层表现为"非干即油"的特征,油主要发育在孔隙度大于18%的高物性水下分流河道和主体席状砂中;断层-岩性油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反向断层下盘,受断层侧向封挡和水下分流河道优势输导共同控制垂向上主要聚集在低水位期的葡Ⅰ4-葡Ⅰ9小层;构造油藏主要分布于背斜构造高点,整体上表现为上油下水特征,油气分布不受微相类型和储层物性控制.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长10地区为典型凹陷斜坡区有效烃源岩外成藏。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扶余油层油气来源、砂体展布、构造特征和油水分布等成藏因素的分析认为:油均来自三肇凹陷向斜区的青一段源岩;T2断层具有平面条带状特征,成藏期活动的油源断层多为密集带边界断层;扶余油层为西南保康物源影响下的河控三角洲,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且垂向上发育先水退、后水进的沉积序列;油垂向分布在扶余油层顶部,受凹陷源外斜坡区供油不足的影响,油自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呈"台阶状"分布。扶余油层成藏模式为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超压作用下通过油源断层向扶余油层"倒灌"运移,然后在浮力作用下,沿着水退最大期(扶Ⅰ组底)发育的河道砂体匹配油源断层组成优势输导通道(断层密集带),远距离侧向运移,因此斜坡区油在平面上富集于断层密集带附近,垂向上位于优势输导层位之上(扶Ⅰ组)。  相似文献   
13.
浅层气作为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新领域,具有极大的资源潜力。利用岩心、测井、三维地震和室内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油层浅层气气藏类型、分布特征、成因机制及富集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背斜构造背景与多方位断层分割,气藏圈闭主要有背斜、断背斜、断块和断鼻4种类型;气藏平面上受正向构造影响,主要分布在背斜和鼻状构造高点,垂向上受储盖组合特征影响,主要分布在中、下部H5-H1小层;葡萄花构造天然气成因为生物气,主要来自嫩江组一段、二段,葡西鼻状构造天然气成因为生物气、油型气和无机成因气组成的混合气,分别来自嫩江组一段、二段、青山口组和深部。进而总结出黑帝庙油层浅层气富集主控因素:①多套优质烃源岩构成了浅层气富集基础;②气源断层与有效盖层匹配控制浅层气富集层位;③河控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构成了浅层气富集优质储层;④断层侧向封闭性决定浅层气富集规模。最终建立了浅层气成藏模式:明水组沉积末期构造反转定型,断层密集带边界断层复活开启,下伏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沿着气源断层上运,然后进入与气源断层沟通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优质储层砂体短距离侧向运移,最终在背斜、断背斜、断块和断鼻圈闭中聚集成藏。在气测解释基础上采用容积法计算浅层气累计地质储量86.8×108 m3,并刻画出7个浅层气富集区块。  相似文献   
14.
模拟课堂教学行为的教学优化算法,具有操作简单且搜索能力强的突出优点.尽管该算法为增强种群多样性采取了消除重复个体操作,然而在算法后期依然容易陷入早熟收敛.为提高教学优化算法的搜索能力,该文通过融合涡流搜索和差分进化这两种策略,提出了改进措施.改进后的算法包括:教师自学、向教师学、学生互学三种行为.首先,在每轮循环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震沉积学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开发区陆相砂泥薄互层储层预测出现地层切片优选效率低、井震信息匹配分析难度大、地层切片与储层厚度缺乏量化的对应关系等问题。为此,在波阻抗特征分析、基于地质目标的保幅地震数据处理基础上,研究了地层切片自动优选、地震属性平面可信度分析、井—震结合厚度定量预测等方法,构成了大庆长垣油田开发地震沉积学技术基本框架,并研发了井震结合储层预测软件,提高了长垣油田开发地震沉积学储层预测精度和效率。实际应用表明,在密井网开发区仍然存在很多井数据无法确定的砂体变化,在井间可能发育宽度小于半个井间距的窄河道,开发地震沉积学对这些地质现象的预测与分析对于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海塔盆地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一段(K1n1)层序格架和沉积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1n1内部可以识别出3个不整合面和2个湖泛面,最终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K1n1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3种相类型,南一段下亚段(K1nL1)与南一段中亚段(K1nm1)沉积时期受盆地初始裂陷期影响,主要发育西部缓坡物源控制下的长轴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南一段上亚段(K1nu1)沉积时期受盆地强裂陷期影响,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此时盆内次级控陷断层受拉张作用发生翘倾而形成大规模反向断层。源储互层的生储组合特征、反向断层下盘的构造高部位、"翘-储"形成的扇三角洲前缘优质储层和"断-壳-扇"组成的油气优势输导通道共同决定了研究区西部次级凹陷中洼槽反向断层下盘为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17.
受断层遮挡和断砂配置关系影响,断块区岩性油藏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分析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正向构造识别、沉积微相解剖、断层侧向封闭性和‘断—砂’匹配样式,认为断块区岩性油藏剩余油主要受"势—断—相"及其匹配关系控制,即断块边部正向断圈和内部微幅度构造高点控制剩余油富集部位;断层侧向封闭性影响剩余油富集程度;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及主体席状砂构成剩余油富集优质储层;断层与砂体匹配样式决定剩余油富集层位.建立4种剩余油类型,提出断块边部遮挡型剩余油钻大斜井,微幅度构造型剩余油钻高效加密直井,河道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钻水平井,席状砂非均质性型剩余油采用油井压裂等挖潜方法.该研究结果对高含水期断块油田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在线学习平台的广泛使用,在线学习资源快速增长,“信息迷航”问题亟待解决。针对在线学习个性化推荐中以单一特征为主,多维度学习者模型研究较少的问题,文中以CELTS-11学习者模型规范为基础,以教育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知识状态、认知能力、兴趣偏好等多维度的个性化特征进行细化分类研究。利用教育数据挖掘等技术获得学习者特征项,进而构建出个性化的多维度学习者模型。该模型为后续在线学习个性化的推送服务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塔南凹陷是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之一。利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塔南凹陷南屯组一段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一段顶、底及内部可以识别出3个不整合面和2个湖泛面,最终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进而在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沉积相类型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南屯组一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3种沉积体系。南屯组一段中、下部沉积时期,受盆地被动裂谷期“泛盆”沉积特征震荡式沉降影响,研究区主要发育西部缓坡物源控制下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南屯组一段上部沉积时期,受盆地主动裂谷期快速沉降影响,研究区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此时盆内部次级控陷断层受北西-南东向拉张发生翘倾形成大规模反向正断层。源-储互层组合高效排烃特征、扇三角洲前缘高孔-高渗分流河道砂体和断层翘倾形成上升盘构造高部位共同决定西部次凹中洼槽反向断层下盘为油气富集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20.
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E油田背斜顶部发育大量密集断层,多数断层倾向一致呈多米诺式排布,活动机制和期次不清楚,对油水的分隔作用不明确。基于构造解析思想,通过构造平衡剖面和古构造图回剥技术研究E背斜的轴面迁移过程,结合断裂成核理论明确断裂活动期次和机制,进而划分断裂系统,指导断裂的封闭性评价。提出深水背斜顶部正断层重力滑动的演化机制,确定多米诺式正断层与背斜轴面迁移的多期次对应关系。E构造共分为4个演化阶段,发育7类断裂系统,其中三个期次的重力滑动断阶(阶梯式)断层为本区独有的特殊构造,在古背斜背景下受控于重力作用变形。逆冲断层和多期活动断层的封闭趋势强,重力滑动断阶断层具有潜在封闭性,而晚期伸展断层不具有封闭能力,筛选出16条潜在封闭断层。确定本区断层弱封闭SGR临界值为8%,完全封闭临界值为20%,评价结果显示:其中8条断层完全封闭,能够将断层两盘分隔为不同油水单元,4条断层具有弱封闭能力,不分隔油水,仅影响注水受效,从而指导油田的钻井和注采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