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5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某鞍山式贫赤铁矿石选矿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某鞍山式贫赤铁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该矿石进行了磨矿钢球制度优化和选别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试验所用φ160 mm×180 mm球磨机,以直径为15、20和25 mm的3种钢球(质量比依次为24%、36%、40%)作为磨矿介质,可为后续分选提供泥化程度较轻的磨矿产品。在该钢球制度下,将矿石磨至-0.071 mm占75%,采用分级-重选-磁选-反浮选工艺流程进行分选,可获得铁品位和铁回收率分别为66.69%和76.22%的综合铁精矿。  相似文献   
102.
十二胺体系中菱锌矿的浮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胺(DDA)为捕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对硫化钠存在时菱锌矿的可浮性及正辛醇对菱锌矿可浮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硫化钠对菱锌矿的活化作用主要通过HS-吸附在菱锌矿表面,降低菱锌矿表面电位实现;当pH值在9.5~11.5范围内,DDA对经硫化钠活化后的菱锌矿具较好的捕收性;正辛醇对经硫化钠活化后的菱锌矿无捕收性,但其能够强化DDA对经硫化钠活化后的菱锌矿的捕收能力,当正辛醇以40%的物质的量取代DDA组成胺醇复合捕收剂时,使用复合捕收剂浮选可获得与单独使用DDA浮选相同的效果;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硫化钠、正辛醇、DDA与菱锌矿表面发生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退火处理对冷拉70钢丝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退火时,冷拉钢丝的组织未发生大的变化,组织更加均匀化,渗碳体溶解量增多;当退火温度升高时,渗碳体以颗粒状析出并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长大,铁素体基体晶粒也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长大;冷拉70钢的抗拉强度及显微硬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提高后降低,当退火温度为200℃时达到最大值.同时初步探讨了退火处理对冷拉钢丝组织及性能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4.
以东升庙矿2#和11#矿床矿柱回收及空区处理项目为基石展开,目的是想在空区处理研究领域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空区处理关键性技术模式,通过开展东矿现场和室内试验研究,采用FLAC3D 4.0新版本数值模拟软件对空区围岩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结合极限自然平衡拱理论对空区围岩可能冒落的范围进行预测,以便有效地控制地压,预防空区顶板围岩突然冒落造成矿山重大安全事故。我们对900 m中段以上9号矿柱回收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模拟研究,在9号矿柱回收过程中,空区上盘围岩的主要破坏形式主要为拉应力及剪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引发的塑性破坏,塑性破坏区域主要分布在空区上、下盘围岩隅角及32号矿柱上覆岩层内的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多元醇法合成Li2MnSiO4/C复合材料:将Si(OC2H5)4、LiAc·2H2O、Mn(Ac)2·4H2O在乙二醇中196℃回流16h,沉淀物过滤、干燥以后与蔗糖混合并在500、600和700℃分别加热10h,自然冷却到室温.利用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Rietveld精修表明,合成样品中存在两种Li2MnSiO4相,空间群分别为Pmn21和P121/n1,还有Li2SiO3杂相.FESEM观察显示当热处理温度从500℃升高至700℃时,样品的颗粒粒径从5~20nm提高到20~40nm.Li2MnSiO4/C复合材料中的碳分布是均匀的.HRTEM分析表明在Li2MnSiO4颗粒上包覆有一层无定型的碳薄膜.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在600℃保温10h得到的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32.4mAh/g,1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  相似文献   
106.
Al掺杂Li_2MnSi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Li2SiO3、Mn(CH3COO)2.4H2O和Al(OH)3为原料,用传统高温固相合成法成功制备出Li2Al0.1Mn0.9Si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XRD、FESEM分析了正极材料的相组成、结构和形貌,利用电池测试仪测试了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固相合成的产物主相为Li2Al0.1Mn0.9SiO4,同时存在少量的杂质,产物表面形貌为非球形颗粒,颗粒尺寸为100~500 nm。实验结果表明,Al掺杂后,正极材料的可逆容量和循环寿命都得到提高。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提高的机理在于Al掺杂稳定了Li2MnSiO4正极材料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7.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室温条件下通过改变放电气体压强制备出具有不同膜密度的WO3薄膜。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由单斜晶WO3纳米颗粒组成的薄膜具有层状结构,随着放电气体压强的增加,膜密度呈下降趋势。气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由WO3薄膜制备而成的气体传感器在工作温度为200℃时获得对NO2气体的最大灵敏度,并在50~300℃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对NO2气体均展现出良好的气敏特性。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气体灵敏度随着膜密度的减少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8.
2010年,我国选矿工作者以合理开采矿产资源、突出综合利用、走矿业循环之路为根本出发点,在选矿工艺、选矿药剂、选矿设备、矿产资源的微生物处理技术以及尾矿处理与处置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尤其在提高碎磨效率、优化选矿工艺流程、复杂难选矿石的分选工艺、新型浮选药剂的研制与应用、尾矿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是关于浮选药剂作用机理的研究仍欠深入,关于新型选矿设备的研究也明显偏少。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加深以及有用矿产资源贫、细、杂现象的加剧,矿物加工的 难度日益增大。浮选作为一项专门的分选技术,因具有适应性强、分选效率高、适于细粒和复杂物料处理等 优点,其应用范围逐年扩大。浮选技术的进步对提高选矿技术经济指标、保证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 要意义。浮选已成为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主体关键技术之一,其本质是界面的物理化学作用。晶体化 学、溶液化学、配位化学等的融合与发展,对浮选新理论的建立和新技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浮选技术最 关键、最核心的就是浮选药剂的开发与运用。浮选药剂的应用及发展使充分挖掘多金属难选矿的利用潜 力、提高精矿质量、减少尾矿堆存成为可能。浮选理论与浮选药剂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浮选工艺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0.
铜钼硫化矿常常紧密共生而且可浮性相近,二者的浮选分离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从工艺和药剂2个方面对铜钼混合精矿的浮选分离进行了介绍。铜钼浮选常采用混合浮选工艺,黄铜矿和辉钼矿在与捕收剂作用后,二者的可浮性差异减小,在对二者进行浮选分离前,通常先进行脱药预处理,以降低抑制剂的使用量。常见的预处理工艺有加热处理、浓缩脱药处理、氧化脱药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针对铜钼分离工艺存在的问题,选矿工作者提出了充氮浮选、浮选柱分离、脉动高梯度磁选分离、加温分离等铜钼分离工艺。介绍了铜钼浮选分离过程关键药剂抑制剂的种类及应用情况。无机抑制剂有硫化钠类、氰化物、诺克斯类药剂等,有机抑制剂有巯基类、硫代类、黄原酸类等。指出在进行铜钼浮选分离之前铜钼混合精矿的预处理方法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增加黄铜矿与辉钼矿的可浮性差异。现在工业上使用的铜钼分离抑制剂仍然存在易氧化、药耗大、毒性高、价格贵等缺陷,需要加大投入进行高效、低毒、价廉、易降解的新型浮选抑制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