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11篇
轻工业   1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介绍了西直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空调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采用了多项空调节能措施:大冷量离心冷水机组搭配变频小冷量机组,二次泵变频变流量空调水系统,四管制风机盘管冬季用冷却塔换冷供冷设计,商业外区风机盘管、内区全空气空调系统,送风机、排风机变频控制,过渡季、冬季利用室外新风通风降温的焓值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青少年被网友欺骗和伤害的案件屡屡见诸报端。笔者认为,加大宣传防范力度是引导青少年应对“网络陌生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3.
以集成控制系统PCS7为平台,对多功能过程与控制实验系统(MPCE)中的三级液位非线性过程进行多模型预测控制。首先进行了PCS7集成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通过信号隔离器实现了PCS7与MPCE的信号匹配及对MPCE的外控。其次,描述了PCS7中的预测控制块,在PCS7系统中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多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并进行了三级液位过程的设定值跟踪和抗干扰实验。运行结果表明PCS7多模型预测控制系统能够可靠稳定地运行,且具有优于PID控制和单模型预测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
以月桂酸聚氧乙烯和聚乙二醇二油酸酯为乳化剂,以油酸酯为油相,制备了不同乳化剂配比和不同油相含量的微乳液,研究了乳液浓度对其电导率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乳液浓度的增大,乳液出现由水包油(O/W)型转变为油包水(W/O)型的相变过程;其伴随的电导率变化和黏度变化有着对应的关系:当电导率升高至平稳阶段对应于黏度的缓慢上升阶段,乳液属于O/W型;当电导率急剧下降阶段对应于黏度的突变阶段,乳液处于相转变(O/W和W/O共存)阶段;当电导率很低且缓慢下降阶段对应于黏度缓慢下降的阶段,乳液属于W/O型;此外,聚醚类化合物可明显降低乳液相转变过程的黏度,其中异构醇聚醚的效果最佳,在添加量为0.5 %(质量分数,下同)时,黏度降低的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45.
为优化油剂的抗氧化和热稳定性,运用烘箱加速氧化法模拟实际纤维生产过程中油酯使用的热温环境,通过酸值、过氧化值、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等多种测试手段,对添加了5种酚类抗氧剂的季戊四醇油酸酯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剂的加入可改善脂肪酸酯类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减少热分解发烟量,有效提高纺丝油剂的抗氧化性能;抗氧剂的添加可显著抑制油酯受热后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升高,且抗氧化剂A的效果最好。通过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表明:抗氧剂A在油酯中的添加量为0.4%∽1.0%时作用效果最佳,其热重曲线中质量损失50%的分解温度提高13.23℃,氧化诱导温度提高了39 ℃。  相似文献   
46.
以月桂酸聚氧乙烯酯LAE和聚乙二醇油酸酯DQA复配为乳化剂,油酸酯QA为平滑剂,制备了平滑剂质量分数大于30%的纺丝油剂乳液体系,研究了乳液组成对其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乳液质量分数的增大,乳液表面张力、乳液在丙纶纤维表面的接触角和帆布片在乳液中的润湿时间均逐渐减小;并且乳液存在临界胶束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时,乳液的表面张力、乳液在丙纶纤维表面的接触角和润湿时间均随乳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而迅速减小,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后,乳液质量分数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变小。另外,平滑剂质量分数增大和复配乳化剂HLB值增大均会导致润湿性变差。  相似文献   
47.
48.
49.
本文研究了不同引发剂、EO/PO比(≥50/50)和分子量(600~1500)的夫规聚醚的表面张力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表面张力主要受到聚醚分子量的影响,引发剂的链长则对润湿性有重要的影响;聚醚的乳化力和泡沫力同时要受到EO/PO比,分子量和引发剂结构的影响,可通过改变聚醚结构来使之达到预期的性能。  相似文献   
50.
聚醚硅油磷酸酯盐侧链结构与其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自制聚醚硅油与五氧化二磷反应,经中和制得聚醚硅油磷酸酯盐(SiPS),研究其聚醚侧链结构变化对性能的影响。随着聚醚链段中氧乙烯基(EO)含量的增加,分子量的提高,聚醚硅油磷酸酯盐亲水性增加,其表面张力变大,润湿性下降。EO含量的增加使硅油磷酸酯盐在油水界面的吸附力下降,乳化力下降;而聚醚链段分子量提高有助于乳化力提高。EO含量与分子量的增加均可提高硅油磷酸酯盐的吸湿性,改善其抗静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