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4篇
水利工程   1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吴赛男 《山西建筑》2012,38(17):3-4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传统建筑文化景观特色,建筑景观的整体性与多样性统一形成了城市的特色,结合义乌市的建筑景观特色分析,从布局的半开放性、设计的地域性、装饰的工艺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传统建筑文化景观的整体性保护,从而使传统文化景观在新建筑、新城市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概念辨析,梳理了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价值及生态损益三个概念之间的定位及范畴,进一步明晰了水电工程生态损益评估概念;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价值理论及方法为基础,提出了水电工程生态损益评估技术路线,将水电工程生态损益评估划分为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态价值核算、生态损益分析三个阶段,并提出了各阶段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建立了水电工程生态损益评估定量计量模式,该模式可用于以货币形式定量评估水电工程的生态损益净值.研究结果将为综合研究水电工程的生态效益、生态影响及生态损益净值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分析了应对20081106洪水的乌江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效果及经验,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乌江梯级水电站总发电量拟合模型,识别影响乌江梯级水电站发电量的关键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洪家渡和东风流域累计平均降雨在2008年10月和11月期间,分别比多年平均同期偏多40%~54%和71%~112%,经乌江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后,梯级综合月末可用水量分别比2005~2007年同期偏高136%和162%,梯级综合发电量比2005~2007年同期分别偏多9%和141%,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效果显著,且出库流量及龙头电站洪家渡的水位和月末可用水量是影响乌江梯级总发电量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对于从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角度减缓极端天气事件对水电行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光伏作为大力发展的零碳能源之一,是“双碳”目标达成的主力军,有必要对生态光伏模式进行研究。在总结分析光伏阵列对气象、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光伏电站区域的固碳增汇效益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成本约束下的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固碳效益最优化角度,提出了生态光伏的概念和内涵;基于脆弱区域特征,融合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和InVEST效益核算模型,构建基于“双碳”目标的脆弱区域生态光伏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光伏发电与脆弱区域生态修复双重效益核算,开发路径识别,行业标准出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主要技术手段,配合实地调查验证、文献资料收集、调查表、监测等多种技术方法,对沈阳市水生态问题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沈阳市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部分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断流,湿地总面积比1979年增加了50.86%,但北部呈萎缩趋势,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辖区内绝大多数河流为Ⅴ类和劣Ⅴ类水质,且很多河段已丧失天然河流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车辆队列保持较小的车间距可以有效地降低车受风阻力的面积,减少燃油的消耗。将车间距稳定在较小数值上对减小燃油消耗具有很大的作用,由于车载传感器的量程受限,会影响车间距测量值,所以提出一种车辆队列参数化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在保证车辆队列跟踪性能的前提下,让车间距稳定在较小的范围内,提升车辆队列的燃油经济性。采用经典PD策略构造参数化时滞队列切换控制器并结合非线性性能指标函数,通过求解有限时域最优控制问题得到控制器中的自由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频域方法,建立参数化时滞队列预测控制器队列稳定的条件。最后对加减速典型场景仿真验证参数化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动态演变趋势,能够快速识别流域整体健康水平和退化程度,为流域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采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了赤水河流域1980—2015年6期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和景观格局特征,采用InVEST模型综合评估了赤水河流域的水源供给、土壤保持、碳存储和生境质量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分析了35年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赤水河流域1980—2015年土地利用未发生显著变化,保持了相对天然的生态系统状况。流域产水量近年来略微增加,中下游是主要的产水区。流域整体土壤侵蚀状况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面积近年来略微增加。赤水河流域为碳源区,流域碳储量呈降低趋势。流域生境质量指数平均值约为0.78,生境质量整体呈改善趋势。研究可为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南水电站建成后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栖动物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物质与能量转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库的修建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收集水电站建成后的底栖动物及其环境因子的数据,采用灰关联方法确定底栖动物的关键环境制约因子,计算分析得到总磷与底栖动物关联度最高,关联度0.6828。通过有效控制关键环境因子,促进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维持,对于维系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河道沿岸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景观格局研究中景观指数粒度变化效应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筛选NP、PD等8个景观指数,采用景观指数分析法分析了1990~2010年黄河下游河道及河道外1~10km缓冲区的景观指数及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发现20年间虽然黄河下游主河道变化不大,但沿岸县市的水域面积发生了巨大变化,河道以外2km为土地利用变化的拐点,河道以外4km处为景观指数变化的拐点。  相似文献   
20.
<正>确评价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流域水资源是实现其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基础,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影响的评价一般采取气候情景驱动水文循环模型的方法。由于气候系统和水文循环过程的复杂性,该方法在气候情景、水文循环模拟及评价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提高流域气候情景预测精度和完善影响评价模型是降低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方式。本文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影响的一般评价方法,分析了影响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因素,并讨论了降低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