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3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夏宏  吴济文 《计算机应用》2012,32(8):2369-2373
采用ARM9微处理器为主控制器,射频处理采用奥地利微电子公司的AS3992芯片为核心,设计开发了超高频RFID读写器系统。系统设计了外置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探测电路和天线端阻抗匹配调谐电路,使发射机输出功率达到+33dBm,并有效地提高了接收机信噪比,实现了对符合ISO/IEC 18000-6C 900MHz RFID协议的多标签的稳定高速读写;同时在ARM9硬件平台上移植了嵌入式Linux系统,并设计了读写器Web固件控制系统,以实现多标签盘存和读写器的网络配置等操作,为读卡器之间数据通信和二次开发提供平台。该系统已搭建运行于某电厂运煤车辆出入RFID管理控制系统中,运行结果表明,系统最大稳定读取距离达到10m,满足了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2.
13.
马勒的《第四交响曲》是在1899年夏开始动笔的,发年8月即已完成了初稿的创作。而在这一年的冬天到1901年之间,马勒又对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稿润色,并于1901年的11月25日酋演于德国慕尼黑。依据以上提到的几个时间节点,大致可以看出这部第四诞生的  相似文献   
14.
Linux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免费操作系统,便于开发,具有较高的稳定型和超强的功能。然而,自主访问控制机制的不足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随着LsM框架的出现,我们可以方便地以可加载内核模块的方式为系统添加各种安全保护策略。通过对LSM框架的分析,介绍了一个安全模块的实现过程,保护了系统的重要文件与进程,增强了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此时此刻在我头脑中浮现的并不是风流倜傥、才高八斗的中国诗人徐志摩,而是一位异国的女大提琴家.然而,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倒再也真切不过地勾勒出这位女大提琴家淡泊超脱的艺术人生.  相似文献   
16.
若问二十世纪领衔的大提琴泰斗为谁,回答大致不外乎卡萨尔斯、福厄曼和皮亚蒂戈尔斯基这"三座大山".自他们在世纪初勃然崛起,后继者如能跟随其中一人上几次课便已是天大的荣幸了.若一旦风云际会,能够成为三位大师的共同弟子,并得其真传,那真得用上广告语中的一句话,是"了不得,不得了"了.集这万千宠幸于一身的便是俄裔女大提琴家扎拉·内尔索娃(Zara Nelsove,1918-2002).  相似文献   
17.
若说世纪之交往往集中体现着思想,信仰,社会和文化的新旧冲撞,兴废交替的话,那么马勒的《第三交响曲》正是这种更替图新在音乐文化上的一部具有标志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1999年6月的一天,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这天天气燥热无比,热得使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大演奏厅内的演奏家们都恨不得人人都用湿的床单将自己紧紧裹起来才好,因为剧院内的空调突然出了毛病,停止了制冷.还好,这并不是世界的末日,因为整场音乐会的最后一缕音符此时正在音乐厅的上空慢慢飘散开去.大伙儿如释重负地狠狠喘了一口气,他们知道已问心无愧于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位来此录制自己独奏专辑的美少女了.于是,众人一窝蜂似的飞快地四散离去,躲进了各自安装着舒适空调的旅馆里去.一时间,雄伟壮丽的大演奏厅变得静寂安谧下来.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AHB仲裁的基本原理,给出了一个AHB仲裁器设计.设计中选择了混合优先级仲裁算法,以提高系统性能,给出了逻辑状态机和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捷克的音乐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失优秀的弦乐艺术家,当然也包括大提琴演奏家;更可贵的是不少优秀的大提琴家还都是子承父业,心手相传的,象十八、十九世纪乐坛上曾经涌现出的涅鲁达(Johann G.Neruda1716-1780和他的两个儿子)家族、马拉(Ignaz Mara 1721-1783和他的儿子)家族、雷恰(Joseph Reicha 1746-1795与他的侄子)家族等,但其中最知名的无疑是曾激发起海顿、贝多芬创作灵感,为之写下了不朽的的安东·克拉夫特(Anton Kraft 1752-1820)与尼科劳斯·克拉夫特(1778-1853)父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