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22篇 |
免费 | 664篇 |
国内免费 | 23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43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535篇 |
化学工业 | 952篇 |
金属工艺 | 389篇 |
机械仪表 | 419篇 |
建筑科学 | 971篇 |
矿业工程 | 704篇 |
能源动力 | 152篇 |
轻工业 | 1567篇 |
水利工程 | 264篇 |
石油天然气 | 185篇 |
武器工业 | 85篇 |
无线电 | 93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28篇 |
冶金工业 | 226篇 |
原子能技术 | 77篇 |
自动化技术 | 12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0篇 |
2023年 | 498篇 |
2022年 | 491篇 |
2021年 | 500篇 |
2020年 | 457篇 |
2019年 | 427篇 |
2018年 | 380篇 |
2017年 | 162篇 |
2016年 | 175篇 |
2015年 | 251篇 |
2014年 | 511篇 |
2013年 | 350篇 |
2012年 | 442篇 |
2011年 | 354篇 |
2010年 | 323篇 |
2009年 | 288篇 |
2008年 | 255篇 |
2007年 | 281篇 |
2006年 | 258篇 |
2005年 | 278篇 |
2004年 | 280篇 |
2003年 | 282篇 |
2002年 | 274篇 |
2001年 | 270篇 |
2000年 | 258篇 |
1999年 | 141篇 |
1998年 | 107篇 |
1997年 | 135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96篇 |
1993年 | 97篇 |
1992年 | 104篇 |
1991年 | 106篇 |
1990年 | 168篇 |
1989年 | 103篇 |
1988年 | 69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通过添加纳米纤维素(CNF)、氧化石墨烯(GO)或多壁碳纳米管(MWNT)制备了基于纳米二氧化硅的多相剪切增稠液体(STF)。对制得的多相STF体系进行了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流变性能表征。结果表明:CNF由于分散尺度小和提供大量氢键的原因,可以增强纳米二氧化硅STF体系的综合性能,包括稳态流变表征下的临界剪切速率降低和最大增稠黏度增大,动态流变表征下的模量增强响应提前。GO和MWNT的加入则会使STF的性能降低。CNF的增强效果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佳用量的质量分数为0.2%~0.3%。 相似文献
23.
传统的显著性检测方法大多在单一的尺度上分辨感兴趣的目标和背景,无法有效地获取多分辨率下的局部细节信息,为此提出多尺度反卷积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首先,在多尺度下对各层特征及各层对比特征进行反卷积,充分利用反卷积层中的卷积核对输入物体的形状进行重建,在多种分辨率特征图上利用反卷积网络来学习细节特征,减少信息的丢失,以此保持不同尺寸特征图的细节信息;然后,将各尺度下的反卷积特征进行融合,形成多层次局部信息;最后,与VGG16网络提取的全局信息融合后,计算各个像素的显著值,从而获得最终的显著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多尺度反卷积结构表现出较优的性能,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以相对增强突出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保持细节方面的特征;与最新深度学习的方法相比,可以检测出相对清晰准确的区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的损失,还原出了更多的细节,能够有效地获取各种分辨率下的显著性目标,而且各反卷积层的独立性也显著提高了本文算法的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24.
25.
26.
在现有的微波光子系统中,低成本、高性能和阵列化的电/光转换组件成为了限制微波光子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电混合封装技术的四通道直调电/光转换组件,该组件集成了多种功能芯片,实现了将四通道2~18 GHz的射频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组件实现了18 GHz的电光调制带宽、9 dB的插入损耗、小于30 dB的噪声系数以及大于10 dBm的输入三阶截交点(IIP3);在保证高性能电/光转换的同时,有效缩减封装尺寸、降低系统重量和提高系统集成度,有利于微波光子技术的阵列化应用。 相似文献
27.
28.
二硫化钼(MoS2)具有与石墨烯类似的层状结构和优异的电学、光学特性,在光电器件和能量存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MoS2靶材和硫粉作为原料,采用磁控溅射结合硫化法制备出少层MoS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与光谱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MoS2薄膜具有4层结构特征,表面均匀;硫化可提高MoS2薄膜的纯度,获得高品质薄膜,改善其性能,硫化后的MoS2薄膜为2H-MoS2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29.
30.
为了研究不同测试温度对冲击电容器极化去极化电流法(PDC)测试结果的影响,对未老化和热老化10天的冲击电容器分别进行了20℃、40℃、60℃、80℃下的PDC测试。通过分析不同测试温度下的极化去极化电流,得到了冲击电容器不同测试温度下的直流电导率、0.1 Hz下的介质损耗因数值(tanδ)和时间常数不对称系数(τas)。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温度的上升,冲击电容器热老化前后极化电流、直流电导率及0.1 Hz下的介质损耗因数值均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适当减小。而时间常数不对称系数虽然随着温度变化有一定的波动,但变化并不明显,因此,在对冲击电容器进行PDC测试时可选择时间常数不对称系数作为判断冲击电容器绝缘状态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