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篇 |
综合类 | 5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建筑科学 | 21篇 |
矿业工程 | 12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1篇 |
水利工程 | 3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无线电 | 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水平循环荷载下高桩基础受力性状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海高耸结构基础承受风,浪,波流等水平循环荷载作用,受力变形性状十分复杂.在饱和粉土地基中完成了单桩和群桩的水平循环加载试验,揭示了单桩和群桩响应随循环加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加载使桩周土体产生累积塑性变形,桩-土体系水平刚度随循环次数增加不断下降;先期循环加载对后期加载的刚度有着明显影响;群桩中各基桩分担的水平荷载比例随循环加载发生重分配,前排桩的作用得到更多发挥;荷载循环效应对群桩的影响大于单桩.基于p-y 曲线法引入循环效应系数以考虑荷载循环的影响,并将该方法与其它文献方法和试验结果作了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双桩基础的大比尺模型试验研究水平偏心荷载下基桩的受力变形性状;采用ABAQUS数值模型分析荷载偏心对双桩基础工作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双桩基础水平荷载-承台水平位移曲线与水平单桩曲线变化规律相同,荷载偏心对双桩基础水平变形有一定影响,水平刚度随偏心距增加而降低;水平偏心荷载导致双桩基础中基桩桩头剪力不均匀,接近加载点的基桩桩头剪力最大,随偏心距增加基桩桩头剪力与运动方向出现相反的情况;水平和扭转荷载耦合使基桩扭转刚度较单桩明显增加,但偏心距增加使该耦合效应影响减小;基桩扭转反力对抵抗外加扭矩的贡献随着水平荷载增加减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不同运动方向下桩间距为3倍桩径的两桩间相互作用规律,并分析桩间距、土体内摩擦角以及不同桩头位移对前、后桩折减系数的影响。通过分析表明,沿不同方向运动的两桩间存在明显的桩-土-桩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效果与桩所在位置有明显关系,前桩的相互作用折减系数明显大于于后桩;当桩间距在3~5倍桩径范围内,前、后桩折减系数随桩间距近似线性变化;砂土内摩察角对折减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另外,不同加载方式对两桩的折减系数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各类基础设施大规模、高速度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岩土工程学科也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以岩土离机为代表的大型试验装备也得到迅速发展,为理论研究、实践指导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研究手段。为推动我国离心模拟技术标准化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扩大离心模拟技术在工程界的影响力,开展了全国岩土工程离心模拟的平行试验,试验内容包括砂土模型地层的制备、桩基础承载力以及边坡稳定共3大类试验。介绍的是采用砂雨法制备砂土地层的相关试验成果,共有8家单位参与了此项研究工作。试验材料采用福建标准砂,出砂头采用圆筒网眼式或者线型鸭嘴式,落砂装置各单位自备。试验结果分析得到落距-相对密实度标定曲线,并设定土体目标相对密实度(55%和75%),验证曲线的可靠性;同时考察制备模型地基的相对密实度在空间上的均质性,并对出砂头的类型及孔径大小、流量、出砂头水平移动速度对相对密实度的影响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水平偏心荷载下斜桩群桩受力性状的离心机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斜桩群桩在水平偏心荷载下的受力性状,在砂土中开展了一系列离心机模型试验,着重对比了直桩群桩和斜桩群桩抵抗水平及偏心荷载的不同特性。详细介绍了模型试验的装置、方法以及内容。试验结果表明:水平荷载偏心距大小对群桩水平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群桩扭转承载力的影响较小。对于直桩群桩,在试验范围内小偏心距(4.3倍桩径)加载对应的水平承载力大于零偏心距(即纯水平加载)及大偏心距(7.1倍桩径)加载的水平承载力。相同条件下,斜桩群桩抵抗水平、偏心及扭转荷载的能力显著强于直桩群桩。水平偏心荷载下,斜桩群桩中各基桩的桩顶水平位移相互差异较直桩群桩更大,且该差异随偏心距的增加而增大;在多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基桩桩顶剪力与桩顶位移方向有所不同。水平荷载下斜桩群桩中的基桩轴力显著大于直桩群桩。斜桩群桩较好地发挥了基桩的轴向承载能力,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 相似文献
16.
17.
高桩基础水平静载和撞击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水平静力和撞击荷载作用下高桩基础的 1<>g 大比例模型试验研究,测试获得了桩顶水平静动力作用力、桩身水平静力变形、桩身水平振动响应、桩身静动力弯矩及桩侧静动力土压力等。发现由实测桩身静力弯矩推算的桩周土反力规律与实测静态桩周土压力规律较为一致;水平撞击荷载作用下,动态桩周土反力与撞击力时程曲线密切相关。结合弹性地基梁线弹性动力模型及静动力 <> p – <> y 曲线模型的分析揭示了桩土静动力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桩基内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综合比较了上述分析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及试验实测结果,推荐采用复合刚度动力 <> p – <> y 曲线模型分析水平撞击荷载作用下的高桩基础,其分析结果与实测桩身振动响应和内力均吻合良好。最后采用该模型对现场防撞桩进行了防撞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风筒在耐风压试验条件下的受力分析 ,得出不同直径风筒承受不同静压力时涂覆布的可靠扯断强力。 相似文献
20.
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设计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饱和及饱和粉土两种不同土质中进行了埋深比分别为1、2、3、5 四种的扩底桩抗拔大尺寸模型试验,得到了桩头荷载-位移曲线,通过s-logt 法确定各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分析了饱和度及埋深比对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的影响。使用《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推荐的计算方法及国外相关计算方法,采用原位CPT 测试、考虑非饱和粉土基质吸力的影响及查表得到的土体参数分别对试验桩进行了极限抗拔承载力计算。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指出了采用不同土体参数时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各计算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