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5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篇 |
综合类 | 10篇 |
化学工业 | 13篇 |
金属工艺 | 8篇 |
机械仪表 | 17篇 |
建筑科学 | 17篇 |
矿业工程 | 130篇 |
能源动力 | 7篇 |
轻工业 | 20篇 |
水利工程 | 4篇 |
石油天然气 | 6篇 |
武器工业 | 33篇 |
无线电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9篇 |
冶金工业 | 37篇 |
原子能技术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54.
针对程潮铁矿2号主溜井垮落后的稳定状况,提出了“托斗”结构为主要支护形式的总体返修加固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不仅工期甜酸、投资和,而且溜井返修后稳定性良好,为严重垮冒主溜井结构的恢复提供 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5.
56.
露天转地下开采后,在进行崩落法转充填法开采过程中,过渡采场的稳定对维护露天边坡的稳定至关重要。采用FLAC~(3D)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转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过程中的采场地压显现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崩落法采场底部结构中的应力较开采前增大了2 MPa;充填法二步骤开采矿柱时,采空区两侧及顶板应力突增2 MPa。采用钻孔应力计等仪器对310#矿房回采过程中采场的稳定性进行了为期56d的现场监测,监测期间采场应力变化幅度较小(3.0~4.2 MPa),监测区域平均收敛速率仅为0.086~0.20mm/d,采场整体较稳定,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7.
不同晶粒度钨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拉格朗日实验分析技术对1~3μm,10~15μm和30~40μm三种不同晶粒度细化钨合金材料91W-6.3Ni-2.7Fe在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得到三种不同晶粒度的钨合金在不同冲击速度下各拉氏位置的应力时程曲线.利用拉氏分析方法对钨合金在高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质进行探讨,分析各拉氏位置的应变,比容,密度,应变率,比内能,质点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历史,讨论不同晶粒度尺寸对钨合金在高应变率下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给出钨合金在应变率为104~105s-1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相似文献
58.
利用伺服式疲劳实验机和杆一杆型冲击拉伸实验机对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TP650和基体钛合金的静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得到不同应变率下复合材料的应力一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和基体材料的屈服应力均随应变率的增加而提高,属于应变率敏感材料;TP650的破坏形式以颗粒附近基体的撕裂以及颗粒与基体合金的脱粘为主,几乎没有发生颗粒破碎现象.假设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为非均质单胞在空间的周期性重复排列,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钛基复合材料的静动态力学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预测了颗粒形状和颗粒体积分数的变化对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矿山开采过程中,充填体将频繁受到开挖和爆破等动载的循环扰动,使充填体损伤与破坏具有显著的累积特性。因此,研究充填体循环冲击下的动载力学行为及特征对维持矿山结构及采场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采用SHPB对6组30个胶结充填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单次冲击及多次循环冲击试验,探索了充填体在不致使发生较大宏观破坏的冲击速度下多次循环冲击的应力应变、动载强度及变形破坏特征。研究发现:多次循环冲击下,充填体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在到达动态峰值应力前后分别出现了1~2个低应力波峰,且相较于单次冲击下低应力波峰更为明显;多次循环冲击更有利于充填体内部微裂隙及孔隙在到达峰值应力前进行充分的压实及闭合,并可提高充填体最终破坏时的动载强度及承载能力,试件发生破坏时的最终动载强度及承载能力为单次冲击条件下的2倍左右;多次循环冲击下充填体的最终破坏形式为压裂破坏,其破碎程度较相近动载强度下单次冲击时低。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