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0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26篇
化学工业   50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31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30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148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松辽盆地幔源CO2分布规律与运聚成藏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CO2碳同位素组成和3He/4He值分析表明,松辽盆地高含CO2天然气藏中的CO2皆为幔源成因.在对已发现含CO2天然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松辽盆地CO2在含量、层系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CO2在含量上具有"两端元"的分布特征;受区域盖层和储层性质的控制,在层位上,CO2主要富集于营城组和泉四段;在平面上,CO2呈多个点状或狭长带状局限分布,其平面分布明显受控于深大断裂,与基底大断裂和火山岩体具有较好的伴生关系.幔源CO2运聚成藏机制可概括为:深部热流底辟体的顶部是CO2的储集库,基底大断裂向下收敛于拆离带并沟通CO2气源,CO2通过基底大断裂和古火山通道向上输导,并在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运聚通道组合类型决定了气藏中CO2的含量及含CO2天然气的赋存层位,幔源CO2的运聚通道可划分为3种组合类型.建立了松辽盆地含CO2天然气藏的"三阶段"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2.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油气来源及其成藏过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目前发现的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分布于下石炭统和中、下侏罗统。下石炭统为Ⅱ型海相烃源岩,中、下侏罗统以湖相的Ⅱ- 型扬叶组烃源岩为主,其次为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油气源对比表明,喀什凹陷的克拉托、杨叶等油苗主要源自中侏罗统杨叶组的湖相烃源岩,阿克1井天然气主要源自石炭系Ⅱ型烃源岩。成藏过程研究表明,阿克1井天然气主要聚集了石炭系烃源岩在R0值为1.5%-1.8%阶段生成的天然气,具有晚期阶段聚气的特征,这是造成阿克1井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偏重的主要原因。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烃类在上新世早期形成油藏,在上新世晚期受到破坏形成地表油苗或油砂。图7参26  相似文献   
23.
塔里木盆地煤系有机质热模拟实验中液态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侏罗系演化程度较低的(RO=0.40%)煤岩和煤岩加水进行了从250~550℃(50℃为一温阶,恒温72h)的热模拟实验,用氯仿抽提获得了赋存在固体残余物中的可溶液态有机物,即饱和烃、芳烃和非烃。实验结果表明:煤岩在各演化阶段的液态物产率均低于煤岩原样;饱和烃随演化程度升高逐步增加,而芳烃减少,反映出非烃沥青质,甚至不溶有机质向相对稳定的饱和烃转化以及芳烃随演化程度升高的高聚合作用;沥青质随演化程度升高亦有增大的趋势,而非烃比例变化不大,反映出高温下非烃向饱和烃和沥青质转化的两极分化作用;烷/芳值随着演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反映出高演化期芳烃的聚合作用。在煤岩加水热模拟实验中,液态烃产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步增加且芳烃是主体产物。在实验的低温阶段,水的加入使得煤岩样中可溶有机质向气态和不溶有机质转化,从而使得可溶有机质组分呈降低趋势,而在高温阶段时煤岩加水后可溶有机质有所增加。在煤岩加水热模拟实验中,烷/芳值均小于1,再一次说明了水对芳烃缩聚的抑制作用及对烷烃形成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4.
鉴别煤成气和油型气若干指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7,自引:7,他引:47  
鉴别煤成气和油型气的普遍性标志初步认为有:1.煤成气的甲烷碳同位素(δ13C1)一般比油型气的重:在Ro≤0.5%,煤成气和油型气δ13C1除-55‰至-74‰是重迭数域值外,当δ13C1<-74‰为油型气型生物成因气;在Ro>0.5%至-2.5%时,δ13C1-43‰至-30‰是煤成气与油型气重迭数域值,故δ13C1≤-43‰至-55‰的气是油型气;而δ13C1>-30‰的气是煤成气。2.煤成气中的汞蒸气比油型气的一般含量高。煤成气中平均汞含量一般在700毫微克/米3以上,多数大于1000毫微克/米3,而油型气中平均汞含量在600毫微克/米3以下,多数小于400毫微克/米3;煤成气中最高含汞量一般大于1000毫微克/米3,而油型气中的一般小于700毫微克/米3。3.当Ro为0.4%至1.35%时,一个含油层系形成以气为主以油为辅,这种气是煤成气。4.在与Ro0.4%至1.0%有成因关系的气中,若普遍见到凝析油,这种气是煤成气。  相似文献   
25.
松辽盆地昌德东CO2气藏形成机制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昌德东地区CO2气藏中天然气组分、天然气成因、气藏特征、断裂及火山岩相等研究,探讨昌德东地区CO2气藏的形成机制及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昌德东地区CO2为幔源成因,烃类气为油型气与无机烃类气混合成因;芳深9井-芳深701井区为CO2气藏,芳深6井-芳深7井区属高含CO2气藏,二者是两个互不连通的气藏系统.松辽盆地深层CO2气藏的形成机制可概括为:深部热流底辟体的顶部是CO2的储集库.基底大断裂向下收敛于拆离带并沟通CO2气源,CO2通过基底大断裂和古火山通道向上输导并在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运聚通道组合类型的差异以及运移过程中天然气的重力分异作用是导致芳深9井-芳深701井区和芳深6井-芳深7井区气藏中CO2含量差异的根本原因.图5表3参32  相似文献   
26.
针对离心式风机射流核心流过短、易扩散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花瓣形喷嘴,通过与传统的方形喷嘴对比,采用模拟结合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喷嘴出口面积和形状对射流流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一定出口形状的喷嘴,出口面积越小,喷嘴射流特性越好;对于一定出口面积的喷嘴,花瓣形喷嘴射流特性优于传统的方形喷嘴,而花瓣形喷嘴中三瓣形喷嘴射流特性最好,在喷嘴进口速度为6 m/s时,三瓣形喷嘴轴线平均速度比方形喷嘴提高了10.4%。  相似文献   
27.
基于国家标准《GB/T15825.8-2008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开展成形极限曲线试验。试验发现,采用哑铃形的试样可提高试验成功率;成形极限曲线右边部分不完整的问题可通过降低试样和球形冲头之间摩擦力、优化试样宽度变化范围以及增加试样宽度规格得到改善;此外,提出基于软件的寻找缩颈点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8.
WSI公司的PSD3XX系列强上围器件可调微控制器系统资源,在系统设计中灵活性强,集成高度,功耗小。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PSD3XX的实现与16位微控制器的接口。  相似文献   
29.
哈音德布拉克地区位于新疆自治区昭苏县,经前期地质工作认为本区铁成矿条件较好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本文简要分析该地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及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30.
随着混凝土材料和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方量连续浇筑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实际工程,进而对混凝土施工、养护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研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早期裂缝对建筑的结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因素,文章把复杂的微观机理与宏观工程实践相联系,对现浇混凝土早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现浇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