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8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37篇 |
化学工业 | 107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20篇 |
建筑科学 | 34篇 |
矿业工程 | 8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9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30篇 |
无线电 | 1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312.
313.
以Spheripol工艺(环管-环管-流化床)为例,在获得聚丙烯性能指标(熔融指数与乙烯的摩尔分数)累积值与瞬时值的微分关系和动态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以切换时间最短为目标,建立多釜串联的聚丙烯产品牌号切换优化模型.通过同时优化各反应器中氢气的质量浓度、乙烯的摩尔分数和聚单体温度等操作变量,使得产品牌号的切换时间最短.研究表明,通过对环管反应器中氢气的质量浓度和流化床中乙烯的摩尔分数的过调能分别有效地调控产品的熔融指数和乙烯的摩尔分数;维持各反应器中的聚合温度平缓地变化,能有效抑制聚合过程的剧烈变化,保证切换生产过程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314.
颗粒的双极带电与气固流化床中的静电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颗粒的双极带电现象和气固流化床中的静电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推导出了小颗粒上电荷量的计算公式,指出大小颗粒的带电极性由颗粒表面上的电荷载流子类型决定,若绝缘颗粒表面上的电荷载流子为电子或阴离子,则大颗粒带正电,小颗粒带负电;反之大颗粒带负电,小颗粒带正电.在150 mm的有机玻璃流化床冷模装置中,以干燥氮气为流化气体,对LLDPE、HDPE、PP1、PP2和PVC等5种聚合物粉料系统,测量了不同气速下流化床中不同床高处的静电压值.结果发现床内的静电场为非均匀电场,静电压沿床层轴向呈“Z”型或“S”型分布,且在床层稀密相分界面附近会发生极性的改变,实验验证了颗粒的双极带电理论. 相似文献
315.
本文介绍了哈尔滨汽轮机厂103栋住宅楼失效外墙垛的鉴定和加固处理方法,墙体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超载、冻融、鉴定方法包括墙体强度的原位试验,地基土的土工试验,房屋普查及验算,加固处理方法为失效严重墙垛重新更换,一般失效墙体适当加强。 相似文献
316.
针对环管和流化床串联的组合工艺中双峰聚乙烯黏性颗粒流化状况不佳的现状,利用压差法系统考察了温度和粒径对临界流化速度的影响,以及温度对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压降-气速关系不符合经典轨迹,压降曲线波动较普通树脂显著,流化过程依次表现为颗粒流化和聚团流化两个过程.由于双峰聚乙烯中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的存在,聚合物颗粒间表现出较强的黏性,引起团聚现象,粒径分布变宽.表观最小流化速度与经典公式计算数据偏离较大,其数值随温度的升高呈增大趋势,且粒径越小,温度对最小流化速度的影响就越大.通过添加黏性力项,重新建立颗粒的力平衡,获得了具有较高精度的临界流化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317.
318.
自从在固态反应中发现周期型层片以来,学术界对其形成原因存在许多争论。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研究了Ni3Si/Zn体系扩散偶于450℃退火4h后的扩散层断面形貌。发现靠近Ni3Si基体的周期性层片对由单相层(γ?NiZn3)和两相层(T-Ni2Zn3Si+γ?NiZn3)组成;靠近Zn基体部分周期性层片变为δ?Ni3Zn22单相层和Ni4Zn12Si3单相层;过渡区的周期性层片对由两个单相层组成,分别是γ?NiZn3和Ni4Zn12Si3。另外,研究中清楚的观察到γ?NiZn3相的析出、长大以及连接成带状的组织演变过程,表明周期性层片组织的形成是由不同元素扩散速率不同引起的相析出和长大造成。 相似文献
319.
基于相转化法制备了复合微球载体负载的(n-BuCp)2ZrCl2/PSA/TiCl3复合催化剂。利用聚合物膜将两个传统的催化剂(茂金属和Ziegler-Natta催化剂)隔开,即先将Ziegler-Natta催化剂负载于无机载体上作为内核,随后将聚合物膜均匀沉积在无机载体催化剂表面,最后将茂金属催化剂溶液迅速负载于聚合物膜上,得到“内钛外茂”型(n-BuCp)2ZrCl2/PSA/TiCl3复合催化剂。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工业淤浆双釜串联反应工艺,在第一段反应中制备超高分子量(1.4×106 g/mol)高支化度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在第二段反应中,制备低分子量低支化度的聚合物。调节两段反应的聚合时间,制备了不同组成的聚乙烯共混物。通过DSC和流变学的方法研究了聚乙烯共混物的共混性能,并与机械共混法得到的聚乙烯共混物的共混性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20.
有机朗肯循环(ORC)因其低温热电转换的能力而备受关注,寻找高效环保工质,以代替具有较高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的氢氯氟烃(HCFC)和氢氟烃(HFC),是推动ORC应用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一个基于图神经网络(GNN)的ORC烃类工质热力学性质预测模型,通过图神经网络学习分子结构的特征,并将分子结构信息与温度结合,利用多层感知机(MLP)构建热力学性质预测模型。模型基于2508种C2~C10的链状烃、环烃和芳香烃分子构建训练集,所得模型在预测临界温度、蒸发焓、气相摩尔热容和液相摩尔热容上均取得良好效果,优于文献的预测效果。此外,应用所得模型预测了超43万个氢氟烯烃(HFO)的热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