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31篇
  免费   5081篇
  国内免费   4049篇
电工技术   7269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7730篇
化学工业   12110篇
金属工艺   5745篇
机械仪表   7374篇
建筑科学   9919篇
矿业工程   6228篇
能源动力   2618篇
轻工业   9644篇
水利工程   4858篇
石油天然气   5259篇
武器工业   1335篇
无线电   938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765篇
冶金工业   4556篇
原子能技术   1121篇
自动化技术   9047篇
  2024年   740篇
  2023年   2539篇
  2022年   2824篇
  2021年   3135篇
  2020年   2476篇
  2019年   3019篇
  2018年   2874篇
  2017年   1386篇
  2016年   1692篇
  2015年   2120篇
  2014年   5841篇
  2013年   3529篇
  2012年   4152篇
  2011年   4279篇
  2010年   4146篇
  2009年   4135篇
  2008年   4078篇
  2007年   4539篇
  2006年   4076篇
  2005年   3927篇
  2004年   3535篇
  2003年   3133篇
  2002年   2849篇
  2001年   2591篇
  2000年   3035篇
  1999年   3222篇
  1998年   2839篇
  1997年   2760篇
  1996年   2695篇
  1995年   2330篇
  1994年   2286篇
  1993年   2016篇
  1992年   2127篇
  1991年   2016篇
  1990年   1892篇
  1989年   1582篇
  1988年   664篇
  1987年   594篇
  1986年   529篇
  1985年   484篇
  1984年   460篇
  1983年   364篇
  1982年   376篇
  1981年   291篇
  1980年   230篇
  1979年   124篇
  1978年   56篇
  1976年   28篇
  1965年   33篇
  1964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effects of lanthanum (Ⅲ) on the bone resorbing activity of rabbit mature osteoclasts (OCs) in the presence of osteoblasts (OBs) were studied in vitro by measuring the number and area of absorption pits. La(Ⅲ) at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1.00×10-5 to 1.00×10-8 mol·L-1 show no effect on mature OC number (P>0.05). In the OC-OB co-culture systems without La(Ⅲ), osteoblasts alone did not influence the pit number and area whether the two kinds of cells were in contact or not (P>0.05). Under the OC-OB not-in-contact condition, the effect of La(Ⅲ) on the bone-resorbing activity of OC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La(Ⅲ) in the absence of OBs (P>0.05). However, while OCs were in direct contact with OBs,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La(Ⅲ) on OCs' bone-resorbing activity decreased 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1.00×10-5, 1.00×10-6 and 1.00×10-7 mol·L-1, and the promotion effects increased at 1.00×10-8 mol·L-1 (P<0.05).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irect cell-cell contact between OC and OB be essential for OBs to play their role in regulating the response of OCs to La(Ⅲ).  相似文献   
992.
铝电解槽自动控制机(槽控机)是铝电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关键设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槽控机已由传统的集中式发展为采用现场总线的分布式,并已成为铝电解过程控制系统的主流。  相似文献   
993.
1992-2003年世界铜矿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的十年来,世界铜矿的勘查活动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地区,收获颇丰。世界铜储量和储量基础的年均增长率略高于矿山生产消耗的年均增长率。北美铜矿山生产和冶炼企业逐年衰减,中国已跻身于世界铜生产大国的行列,智利雄踞世界生产和供应第一大国的局面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难以撼动。中国跃居世界铜消费第一大国,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市场铜供需失衡,从而产生国际市场铜价格周期性波动的现象仍将重演。  相似文献   
994.
采用中深孔微差爆破一次形成切割天井,加快采矿强度,确保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995.
急性放射损伤小鼠血清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寻找急性放射病早期诊断指标和新的治疗靶点,探讨辐射损伤的发病机理,采用蛋白质组学的双向电泳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分析技术研究了8Gy γ射线照射后24h小鼠血清蛋白质的变化,鉴定有差异的蛋白质,并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双向电泳发现8Gy照射后24h小鼠血清有一显著变化蛋白点,分子量约为15ku,经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为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的α亚单位。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双向电泳的结果。结果表明,经8Gy γ射线照射后24h小鼠血清中结合珠蛋白发生显著增加,可能在辐射损伤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此结果为探索急性放射损伤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96.
合成了DTPA-c-myc反义核酸,并对其进行了^113In^m标记;考察了标记物^113In^m-DTPA-c-myc反义核酸在生理盐水和牛血清中的稳定性和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标记结果显示,在最佳标记条件下标记率为35%~40%,标记物纯化后放化纯度>90%.^113In^m-DTPA-c-myc反义核酸在生理盐水中48 h放化纯度>94.0%,在血清中48 h放化纯度仅为76.1%.细胞增殖结果显示:^113In^m-DTPA-c-myc反义核酸浓度达到10 μmol/L(92.5 GBq/L)时抑制率达到最大,^113In^m-DTPA-c-myc反义核酸(放射性反义治疗组)和反义核酸(反义治疗组)、^^113In^mCl3溶液(放射性治疗组)、不加核酸或^113In^mCl3溶液 (对照组)和c-myc正义核酸(正义治疗组)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84.5%、69.3%、20.6%、15.2%、0,放射性反义治疗组与反义治疗组、放射性治疗组、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反义治疗组和正义治疗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合成的 ^113In^m-DTPA-c-myc反义核酸在体外可有效抑制猪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97.
将适用于1p壳轻核的新的轻核反应理论模型推广到了2s1d壳核-^19F,计算和分析了入射中子能量为14.2Mev时中子诱发^19F反应的总出射中子双微分截面,与实验数据取得了很好的符合。详细分析了不同反应道出射的中子对总出射中子双微分截面的贡献,来自(n,2n)反应道的次级中子在低能端对总出射中子双微分截面的贡献占据主导地位,而^5He崩裂所产生的中子的贡献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8.
阀门组件老化敏感点预警值的确定及老化缓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亚湾核电站死管段相关的核一级电动阀阀门组件的机械老化机理进行了讨论,并针对阀门组件的失效模式,对老化敏感点进行了识别,选出最重要的老化敏感点进行分析讨论,确定其预警值,最后提出并归纳了一些适合大亚湾核电站实际情况的老化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999.
有好多人认为:随着CPU、显卡等设备功率越来越大,电源功率显得不足,300W的电源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其实,电脑出现供电不足的现象,并非由于电源功率不足,而是电源功率输出分配不合理。实际上,设计合理的300W电源完全可以满足目前甚至以后相当多数电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00.
坐姿与座椅设计的人机工程学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人体解剖学原理,结合坐姿行为分析,探讨坐姿理论,认为坐姿变化是人体在稳定和变动之间寻求平衡,以取得折衷的过程。提出了座椅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座椅设计中重要参数的参考数据,据此对优秀座椅设计范例进行了解析,并说明其各自特色,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座椅设计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