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用于动态序列合成的运动纹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动态序列合成的分层统计模型——运动纹理模型.该模型使用统计方法自动分析动态序列,可以合成与原始样本数据统计特性相同的新的动态序列.运动纹理模型是一个两层模型.其中包含的两层分别为基元层和基元分布层.模型中用线性动态系统来表示单个基元.而对基元的统计分布则由相关转移矩阵来描述.该文详细地讨论了如何通过最大似然准则来学习运动纹理模型的方法,并描述了如何用运动纹理模型自动合成动态序列的过程.该文通过使用运动纹理模型合成舞蹈动作和视频序列的一些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
面向办公应用的自动配色方案创作与应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学习的协调颜色自动生成及搭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个面向办公应用的自动配色方案创作与应用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给定的彩色图片或者图案(例如公司的标志或者产品商标)自动提取其主要颜色,并在此基础上自动生成与之相协调的一组颜色,并通过使用智能优化算法给出合理的配色方案.实验表明,利用该算法生成的配色方案非常协调和合理,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配色的需求.  相似文献   
23.
基于样本学习的肖像画自动生成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学习的人脸肖像画自动生成算法,文章采用非均匀的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来描述肖像画与人脸图像之间的统计关系,并使用基于训练样本的非参数化的概率表示,在贝叶斯优化的框架下设计了迭代采样算法,可以自动的从人脸图像生成特定风格的肖像画,在该方法中,使用非均匀的统计模型是保持肖像中人脸结构准确性的关键,文中所提供的例子表明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
付心仪  张鹤  薛程  李欣洋  孙喆  徐迎庆 《包装工程》2022,43(16):50-58, 108
目的 梳理和分析智能家居相关实验平台现状,探究智能家居综合实验平台的设计研究方法,对平台的构建展开应用实践。方法 以智能家居理论框架为基础,从传感器网络、数据、场景、被试等多个角度出发,对智能家居综合实验平台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实践进行阐释。结果 提出智能家居综合实验平台中围绕“感知”“思考”“执行”3个层面的理论框架、应用实践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结论 智能家居综合实验平台的理论构架对于智能家居领域的科研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影响力,3个层次在建设时相互独立,在理论中相互印证,在实践中相互支撑。建立智能家居综合实验平台,可以为智能家居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和产业问题提供实验场地、关键数据、核心算法等支撑,使相关研究可以在更完备、更集成及鲁棒性更强的框架下展开。智能家居综合实验平台的研究和实践整合了现有知识体系,从顶层设计、传感网络、数据研究、算法模型、用户研究、人机交互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角度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参考,全面地推动智能家居领域的技术进步和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针对传统文化产业存在的人工成本相对高昂、物资损耗相对较大等问题,利用科技赋能企业服务,从而节省人力资源、降低设计门槛、提高设计效率、灵活对接生产、服务更广人群。方法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文化产业,从智能设计和智能制造两方面,拆分文化产业服务环节。一方面,将智能设计具体化为平面设计和结构设计,再进一步将平面设计划分为智能配色和智能排版两个部分。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主要基于大数据来调整工厂产能,提高订单处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损耗。结果 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和大胜达人工智能包装设计联合实验室研发了人工智能设计师小方,并开发出包含AI设计、配材推荐、印前检测、智能供应链、订单管理、产能分配等环节在内的一体化文化设计服务模式,为非专业用户提供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全流程新智造服务。结论 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领域实现了需求分析理解、一键生成设计方案、智能印前检测、灵活对接工厂、随时查询订单状态等功能创新,获得了高效迅捷、所见即所得的竞争优势。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尚未触达人类的情感层面,无法捕捉服务对象的人性温度,在人文关怀领域仍有进步空间。  相似文献   
26.
徐迎庆  图拉 《包装工程》2023,44(2):1-8, 68
目的 对中华文化数字化进程中的沉浸式叙事研究进行综述。方法 以统一媒介论中观念、符号、语境所构成的三元媒介体系为方法,澄清中华文化的沉浸式叙事本质为文化观念的传承与文化符号的传播。其设计核心在于如何在“数字化”语境之下,实现“文化遗产”这一符号的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转化。结果 自然与文化遗产在赛博时空中以数字资产形态存在的“数字孪生”,不仅是中华文化元宇宙建构的基本前提,亦可能将成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最终归宿。结论 媒介技术的迭代,正在促使文化遗产逐步向数字资产迁徙;媒介环境的变迁,亦促使沉浸式体验、多模态交互、非线性叙事等设计论题再度浮出水面。而诸般现象的背后,实际皆隐含着两条纵横交织的媒介演化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