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9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7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8篇 |
化学工业 | 44篇 |
金属工艺 | 34篇 |
机械仪表 | 18篇 |
建筑科学 | 8篇 |
矿业工程 | 9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10篇 |
水利工程 | 4篇 |
石油天然气 | 22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6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3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原子能技术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针对目前人脸图像美化算法存在的对于细节丰富的眼睛和头发等区域处理过度平滑,美化后的图像整体美化效果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肤色分割与平滑人脸图像的美化方法。方法 首先对脸部瑕疵特性,用双指数边缘保护滤波器平滑人脸图像的瑕疵,与此同时很好保持图像边缘信息;再通过利用色度直方图自适应快速检测、修正、分割肤色区域;然后利用拟合高斯羽化皮肤区域生成蒙版,融合平滑图像和原图像,保留图像头发背景等细节信息;最后基于人像美感标准,对皮肤亮度通过拟合log曲线实现快速自适应调整人脸图像亮度,增强眼睛等细节,从而快速实现人脸图像美化方法。结果 通过与其他人像美化算法相比较,在保留边缘方面,该算法更有效地对皮肤边缘上的瑕疵进行平滑,达到更好地美化人脸图像;而在时间复杂度方面,相对于前人的算法,计算速度快12倍,实现快速美化人脸图像。结论 该算法适应能力较强,对大部分人脸图像的脸部瑕疵完美去除的同时达到背景信息不变,肤色美白自然,使整体美化效果显著;尤其是细节丰富的边缘区域平滑适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雾天条件下采集的图像存在低对比度和低场景可见度的问题,传统的去雾算法易产生halo效应和色彩失真问题。为此,结合大气散射光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相对总变差的图像复原方法。方法 首先从大气散射光与纹理信息无关的角度出发,利用相对总变差分离图像主结构和图像纹理信息准确估计大气耗散函数,通过引入一个自适应保护因子来避免复原图像的色彩失真问题,最后由大气散射模型计算复原图像并进行图像的亮度调整,得到一幅清晰无雾的图像。结果 通过与经典的去雾算法比较,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halo效应和天空颜色失真等不足,并且在图像的深度突变处也能得到很好的去雾效果。结论 实验表明该算法的场景适应能力较强,时间复杂度与图像的大小成线性关系,相比于前人的算法在计算速度上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H.264编码方案,提出了一种实时的无需二次编码的低码率宏块级码率控制策略。为克服H.264码率控制模型的缺陷,首先提出了平均像素信息比特(APIB)的概念及其码率控制模型;然后在宏块层,根据各个宏块不同的编码复杂度进行准确的码字分配;接着通过APIB的变化来自适应地更新码率控制模型的系数;最后提出了完整的基于宏块的码率控制算法,并将其在JVT的JM85平台上实现。试验结果表明,与H.264中的码率控制算法JVT-G012相比,该算法不仅在控制精度上平均提高了0.171kbps,而且峰值信噪比平均提高了0.227dB,同时还较好地控制了输出码率和峰值信噪比的波动。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环链提出了一种对任意多面体不添加顶点的凸剖分快速方法 ,它对多面体的剖分个数接近最少 .该方法首先从多面体的棱和对角棱所构成的所有环中 ,以最小周长选取一个最好的环 ,然后利用这个环的各个边所形成的一系列面 ,对多面体进行一次剖分 .实验证明 ,这种方法可找到对多面体不添加顶点剖分的最好剖分面 ,使剖分的次数接近最少 ,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15.
拐点检测一直是计算机的视觉和图像处理中的关键问题,传统方法是通过计算曲率来实现拐点的检测,其要求准确定位拐点所在局部区域的位置,并易受到噪声干扰,为此提出了一种的新的基于形态骨架的快速拐眯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物体条件骨架原理,采用改进的非对称开运算算子,并利用内外骨架分别实现对物体凸点和凹点的检测,以保证对拐点检测的完整性;对于有噪声图象,则采用多刻度形态滤波进行去噪预处理;对拐点给出了统一的检测和实现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统一算法检测准确度高、具有旋转不变性、计算量小、硬件实现简单,对有噪声干扰图象也能很好地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6.
17.
18.
提出三维物体变形的形态学方法,给出了此方法的理论证明,用一个统一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变形内插的关系,较好地解决任意形状物体的变形。实验表明这种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变形方法,克服了现有方法的缺点,实现简单,并可推广至一般的造型系统中,为计算机图形学开辟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在电子对抗领域如多通道数字接收机、波束合成阵列中大量应用,使用现有的JTAG调试器对其进行升级非常耗费时间。基于可执行文件对FPGA进行Multiboot配置,将FLASH配置区域进行自定义分区规划,通过千兆以太网对多块FPGA完成远程在线升级。该方法简化了配置链路,降低了配置复杂度,提升了配置速度;使用网线远程完成任务,省去了分批多次配置时需在多块板卡上进行拔插的复杂流程,克服了已列装设备在地理位置和结构上的诸多不便;具有校验回退机制,保证了配置安全。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沉积法结合表面滴涂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镍/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NiO_x/SWCNTs/GCE),通过循环伏安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运用方波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木犀草素在NiO_x/SMWCNTs/GCE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纳米氧化镍和单壁碳纳米管的存在对木犀草素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电极稳定性高,表面可以更新。在pH 2.8±0.2的伯瑞坦-罗宾森缓冲溶液中,木犀草素在NiO_x/SWCNTs/GCE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均负移,峰电流明显增加,据此,建立了测定木犀草素的方法。在-0.2~0.6 V电位区间内,在方波伏安曲线上的还原峰电位E为0.43 V,峰电流I木犀草素浓度在2.4×10~(-6)~1.0×1.0~(-10) mol/L范围内与电位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5.39×10~6c+4.171 6,R~2=0.999,检出限(3S/N)为3.4×10~(-11) mol/L,此方法用于砂珍棘豆中木犀草素含量的测定。样品回收率为98.69%~104.40%,相对标准偏差为1.05%~1.3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