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轻工业   26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在高温环境或高强度劳动下,人体的热负荷很大。长时间的高热负荷对人体的健康和工作效率都是不利的。如何降低人体热负荷一直是服装工效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研究设计了一款气冷式服装,该服装安装有主动送风装置,通过加快气流运动,强化人体散热从而实现降温。利用主观评价方法对该服装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的整体与局部热舒适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气冷式服装的散热作用效果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体在高温环境中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22.
自"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儿童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庞大的儿童人口为童装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仿生童装具有娱乐、教育、益智等功能,服装是儿童的性别标识,合理的仿生设计可以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观,促进儿童性别稳定性的形成。研究对象是0~6岁的儿童,首先对儿童的性别意识和身体发育规律进行分析;其次探究了仿生童装对儿童性别意识培养的影响;最后基于儿童性别意识培养,结合实例对仿生童装的色彩、图案、廓形设计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3.
针对医护人员长时间穿着医用防护服工作导致体感闷热潮湿、疲劳增加、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设计真人穿着试验,分析人体的热生理和主观感觉参数,从医用防护服的热湿性能角度分析对人体疲劳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搭配短袖套装的防护服热湿舒适性最好,搭配长袖厚款套装的防护服热湿舒适性最差;穿着不同热湿性能的防护服在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中对人体疲劳度的影响不同,穿着防护服在静坐状态下,人体疲劳程度差异较小;在低、中、高强度运动和恢复状态下,防护服热湿舒适性越差,人体疲劳程度越深;平均皮肤温度、心率、能量代谢当量参数与主观疲劳感呈显著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疲劳感与心率的模型,心率可以反映人体的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24.
目前已有人体轮廓提取系统大多先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然后经过人工修图,从灰度图像中提取人体轮廓.在此过程中,大量图像信息丢失,且这些系统普遍存在对背景、着装、像素和光线要求严格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工作采用符合人类视觉习惯的HSV颜色空间,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通过分析和转换图像的H、S、V值从彩色图像上直接提取人体轮廓,从而实现人体轮廓提取的准确化和自动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HSV颜色空间可降低对背景、着装、像素和光线等因素的要求,实现复杂情况下人体轮廓的准确提取.  相似文献   
25.
吕凯敏  戴宏钦 《纺织学报》2020,41(5):191-196
为全面了解化学防护服的各类性能要求,介绍了非织造布、无支撑橡胶或塑料、微孔膜材料、吸附性材料、涂层织物、复合材料等不同材质化学防护服的性能差异,回顾了化学防护服的发展情况;参照各类标准对防化服的要求,总结了化学防护服的设计流程,并系统概述了用于化学防护服性能评价的五级分析系统。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标准发现,目前标准中存在着性能检测局限性、标准体系化较低、标准更新速度较慢等不足。针对目前化学防护服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从人、化学防护服、环境3个方面系统强化化学防护服各性能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提高对化学防护服整体性能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选用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031组成SD—1生丝纤度动态测试仪的数据处理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及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7.
为降低防护服衣下微环境湿度,采用干燥剂除湿的方式,选择无毒、安全性高的氯化钙干燥剂,设计一款除湿背心。根据干燥剂包的疏密以及单双面分布因素研究干燥剂包的排列方式,并对除湿背心进行改进。研究结果表明:干燥剂双面紧密排列方式的除湿效果最好,40 min内可使防护服衣下躯干部位相对湿度从90%左右降至60%左右,但此方式存在上臂、大腿部位的除湿效果不明显以及躯干部位皮肤温度升高较多的缺陷;在防护服腹部和后腰处设置排风扇的改进方案能够使上臂、大腿部位衣下相对湿度降至65%左右,同时也能有效降低暖体假人的皮肤温度,可使胸部温度降至34℃左右,腹部降至35℃左右,背部降至36.5℃左右,后腰、上臂降至35.5℃左右,大腿降至33℃左右。因此,改进后的除湿背心能够有效降低防护服衣下微环境湿度,同时也能保证假人的皮肤温度不升高。  相似文献   
28.
随着服装造型业的不断发展,服装设计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人们也不满足于服装最原始的保温遮羞的功用,而是更加追求通过服装来展示自身的身型、气质、兴趣符号和场合要求综合的美感。为了使得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根据自身的特征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服装,通过收集和整理服装设计师和专业人员关于色彩、体型以及服装搭配技巧方面的知识,建立一个服装搭配数据库,该数据库能够根据用户的肤色及体型达到向用户推荐相对应的服装。建立数据库之后,通过苏州大学在读本科服装专业的20名女生进行体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者对于数据库的推荐较为满意,数据库对于服装搭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9.
为优化电加热服的设计,建立皮肤、衣下空气层与加热型织物的组合体,探索其对加热型织物系统传热性能的具体影响。选用6种不同的织物,并通过在测试板与织物之间放置不同厚度的分隔板来模拟衣下空气层,分析加热装置关闭与打开时加热型织物系统的热阻和加热装置提供给测试板的加热功率的变化,评价织物系统的热量传递。结果表明:不论加热装置是否开启,加热型织物系统的热阻都随空气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加;加热装置打开时织物性能对织物系统热阻的影响增强;加热装置放置位置越靠近皮肤,加热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30.
为突破传统实验手段与一维数学模型的局限,一些研究者提出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人体-服装-环境系统的热量流动与传递过程,通过计算皮肤温度、传热系数等参数的方式评价服装的传热性能。文章概述了仿真方法解决服装传热问题的流程,揭示服装及人体几何模型建立、计算模型与边界条件设定的关键;从着装人体、服装结构、防护服装功能角度回顾了传热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常用人体热生理模型的特征,介绍了热调节-CFD耦合系统在服装传热性能评价中的应用。现有模拟方法依然存在难以完全还原纺织材料、衣下空间分布、人体热反应等真实特性的问题,建议将动网格、用户自定义函数、数值模型耦合系统等作为深入研究方向,提高仿真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