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9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阻锈剂防锈效果的试验方法,并利用该试验方法,对砂浆试块在不同养护时间和在NaCl溶液中的不同浸泡时间条件下,阻锈剂的阻锈防锈效果和不同种类的无机阻锈剂和有机阻锈剂的阻锈防锈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2.
采用厌氧水解-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小试研究了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HRT、DO含量、容积负荷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当HRT为6 h、氧化池内DO的质量浓度为5~6 mg/L时,对COD、SS、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80%、90%、99%,出水水质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23.
摘要;为解决通用串行总线USB的传输距离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光纤传输替代电气传输的方案.该方案通过在USB主机端和USB设备端分别添加一MCU来分别模拟主机和设备的行为,从而实现USB主机和USB设备的隔离,以便可以通过光纤传输来代替电传输.通过键盘鼠标一体化设计实例,验证了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该设计方案已经在实际项目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
构建Fe~0/C微电解+过硫酸盐(PS)耦合体系,以活性红X-3B模拟废水为样本考察其处理能力。结果表明,Fe~0/C体系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约85%和55%,投加PS显著提升脱色率至98%,COD去除率至75%;Fe~0/C+PS耦合体系适宜m(Fe~0)/m(C)为2:1,PS浓度35 mmol/L,初始p H为3.0~7.0。Fe~0/C+PS处理活性红X-3B废水30 min时脱色率即达到98%,其后不再有明显变化,但COD去除率从30 min的58%逐渐增加到90 min的75%,说明Fe~0/C活化的SO_4~(·-)有足够能力氧化偶氮键,但还不足以全面氧化偶氮键断裂形成的有机物碎片或群体。三维荧光光谱(3DEEM)结果验证了SO_4~(·-)对偶氮键的氧化能力。Fe~0/C+PS体系对难降解的腐殖酸类物质有较好的氧化效果,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废水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25.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结合了传统膜生物反应器与接触氧化工艺的优点,能在维持稳定高效的有机物去除率前提下,有效减缓膜污染,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并为同步脱氮过程提供良好环境,因此近几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其构成、工作原理、类型及在处理不同废水中的应用,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6.
以实际黑臭水体为处理对象进行中试实验,考察曝气生物滤池稳态运行状况及抗冲击负荷能力,并探讨系统运行过程中基质降解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BAF对实际黑臭水体波动(COD为70.1~136.5 mg/L,ρ(NH4+-N)=11.5~24.8 mg/L;ρ(TP)=0.5~1.2 mg/L)适应性较强,能抗击1.67 kg/(m3·d)的COD容积负荷。连续运行出水的COD均在40 mg/L以下,NH4+-N质量浓度均在5 mg/L以下,TP质量浓度均在0.5 mg/L以下,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采用Monod模型对COD降解动力学过程进行解析,获得BAF去除COD的动力学经验模型:■,实验验证该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预测BAF出水水质,可以为BAF处理黑臭水体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聚羧酸减水剂中丙烯酸、马来酸等残留单体含量的方法。以C-18柱为分析柱,柱温40℃,流动相为0.01 mol/L的KH2PO4(p H=2.3)-甲醇(体积比为95∶5)溶液,流速0.8 m L/min,检测波长210 nm。丙烯酸和马来酸的检出限分别为0.2 mg/L,0.5 mg/L,线性范围均为1~200 mg/L,相关系数均为0.999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5%,0.49%,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04%~96.15%,99.68%~100.75%。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快捷高效,准确灵敏,适合聚羧酸类减水剂中单体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8.
膜污染在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是阻碍MBR工艺广泛使用的重要因素。在深入理解膜污染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者近年来针对MBR工艺的膜污染控制技术开展了系列研究。本文从膜材料改性、膜组件优化、料液特性控制、操作条件控制及膜污染清洗等方面对膜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9.
以实际养猪废水为样本,比较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生物接触氧化"(工艺1)与"三维电化学+ABR+生物接触氧化"(工艺2)在去除NH_4~+-N和COD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工艺出水均能满足GB 18596-2001中400 mg/L的COD限值,工艺2效果略好,但出水COD仍在112 mg/L以上。2种工艺出水三维荧光图谱的荧光峰A、C、D组分均残留一定强度,工艺2出水中峰B基本消失。工艺1的硝化率30%,工艺2的亚硝化率60%、硝化率20%。工艺2增加的电化学单元本身脱氮效果有限,但组合工艺去除NH_4~+-N效率大幅提升,原因是电化学单元调理了废水理化性质,部分克服了废水对亚硝化细菌的界面阻碍。  相似文献   
30.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光谱法研究了羟喜树碱(HCP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ΔHθ、ΔGθ、ΔSθ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HCPT对BSA的猝灭是由于形成HCPT-BSA复合物而引起的静态猝灭;ΔHθ(-35.91kJ.mol-1)和ΔSθ(-24.30J.mol-1.K-1)的值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在HCPT-BSA的结合中起主要作用;圆二色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表明,在与HCPT结合后,BSA中的α-螺旋含量减少、微环境和二级结构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