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7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2篇
轻工业   13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中国大陆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获得其发生时间和地区的分布特点以及引发事件的场所、高危食品和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0—2020年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0年共上报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772起,累计发病27 212人,住院5 944人,死亡2人。发生高峰时间是7~9月。发达地区发病率(28.8例/百万人)高于不发达地区(8.2例/百万人),沿海地区发病率(31.7例/百万人)高于内陆地区(9.2例/百万人)。病因食品以水产食品(61.2%)、肉类食品(25.3%)为主。发生场所以宾馆饭店占比最高,占49.6%。污染环节主要是烹饪水产食品时未充分烧熟煮透,加工即食肉类食品和蔬菜类食品时生熟交叉污染。结论 应重点加强餐饮服务场所中水产食品和肉类食品的加工、储存等环节监管,降低副溶血性弧菌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2.
随着风、光、储能、电动汽车等不断并入配电网,使配电网由传统单一接受电能的用电转变为发电与用电双重,且配电网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分散的特点,使传统集中式的数据感知和决策方法面临困境.对此,提出了配电网分布感知、集中决策的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调控方式.首先,设计了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总体构架;其次,给出了主动配电网多层...  相似文献   
23.
采用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极限学习机算法建立芝麻油中掺入大豆油的定性分析模型。选取不同品牌、批次的芝麻油、大豆油配置90个掺伪样本与40个芝麻油样本做定性分析。设定极限学习机算法相关网络参数,比较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的定性模型识别结果,研究光谱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分类识别的准确率,为实现基于光谱检测技术的芝麻油掺伪快速辨别分析奠定理论和实践检验基础,抑制芝麻油掺伪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2010—2020年中国大陆由生熟交叉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生熟交叉污染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食物加工环节为生熟交叉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生熟交叉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667起(1.85%),发病11 766例,死亡4例;高发季节为第二、三季度;高发地区为南方地区;发生场所以餐饮服务场所(66.4%,443/667)和集体食堂(22.6%,151/667)为主;原因食品(除去不明食品、多种食品、混合食品)主要为肉类(26.2%,175/667)和水产类食品(14.1%,94/667);致病微生物及毒素是导致生熟交叉污染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致病因素,排在前3位的是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副溶血性弧菌事件的高危食品是水产类(55.1%,75/136)和肉类(37.5%,51/136);沙门菌事件的高危食品为肉类(62.2%,46/74);主要致病因子有地域性差异,其中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事件(χ2=26.3,P<0.001)和沙门菌事件(χ2=18.3,P<0.001)的构成比有差异。结论 生熟交叉污染食源性疾病事件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食品安全问题,在高温季节和南方地区,尤其要加强餐饮服务场所和集体食堂制备动物类食品时的卫生管理和食品从业人员的操作规范、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的认知培训。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中国大陆由外卖送餐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监管建议。方法 对我国“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0—2020年由外卖送餐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20年中国大陆(除西藏自治区)共报告549起由外卖送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累计发病9 285人,死亡2人。第三季度的暴发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41.53%和44.58%。除致病因子不明以外,微生物性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39.16%和60.26%。除原因食品不明以外,混合食品和多种食品引起的事件数和发病人数均较多,事件数分别占21.86%和15.12%,发病人数分别占20.58%和13.10%。除不明来源场所以外,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排名前3位的送餐来源场所分别是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快餐店,事件数分别占20.04%、15.66%、15.48%,发病人数分别占35.30%、17.52%、10.57%。除多种因素和不明因素以外,存储不当引起的事件数最多,占8.74%;加工不当引起的发病人数最多,占7.74%。结论...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全国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0年共报告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421起,发病31 078例,死亡64例,分别占总数的3.94%(1 421/36 037)、11.33%(31 078/274 304)和4.35%(64/1 472),病死率为0.21%,平均每起事件发病22例,总体呈上升趋势;报告事件数前5位的省份为云南、江苏、湖南、四川、安徽,共报告728起,占51.23%(728/1 421);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季度;致病因子方面,引起事件数、发病人数最多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等致病微生物,引起死亡人数最多的是甲醇,其次是含乌头碱类植物、毒蕈毒素(毒蘑菇)和有毒野生蜂蜜。肉类食品(畜肉、禽肉)和甲壳类、软体类、鱼等水产品为主要原因食品。结论 针对我国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地区、高发季节、主要致病因子和原因食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27.
针对电力调度系统中数据在时间上存在粒度偏移和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延迟技术的电力调度数据采集与入库时间对齐方法。在数据采集模型中将设备节点产生的电力调度数据按时间戳进行泛化,以数据帧的形式发送至数据库,从而解决传感器采集中数据粒度不一致问题。将入库数据根据时间戳对齐到标准时间上的时间切片,结合初始数据时间戳计算时间偏移,对后续数据进行归类修复,建立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入库过程的一体化数据对齐。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解决时间偏移与误差问题,提升电力调度数据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28.
当今社会,信息化离不开无线电应用,各种无线电业务和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任务相当艰巨,也给无线电管理的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9.
阅读王澍     
周亮  戴月 《中外建筑》2008,(3):74-76
通过一种解码式阅读,尝试对王澍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做三点归纳:①“造园”交叉程序的设计方法;②“小品主义”追求表现自由的设计理念;③运用传统元素作为诗意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30.
戴月 《南方建筑》1997,(1):19-20
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不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不论是城市发展处于低潮还是高潮,不论是政府还是市民,这个问题都会以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特有的表现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历史的回顾从1949年到1957年,城市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为生产、为工人服务,开始了整治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劳动人民居住条件的旧城改造工作。著名作家老舍的剧本(龙须沟)就反映了这一时期北京旧城环境的初步变化。除了整治环境外,还对城市中的危房、破房进行维修养护。当时上海拆除了近1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