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39篇
  免费   725篇
  国内免费   897篇
电工技术   961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575篇
化学工业   3598篇
金属工艺   1533篇
机械仪表   1995篇
建筑科学   3640篇
矿业工程   2310篇
能源动力   394篇
轻工业   6021篇
水利工程   1669篇
石油天然气   1212篇
武器工业   261篇
无线电   266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697篇
冶金工业   1027篇
原子能技术   298篇
自动化技术   3006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392篇
  2022年   361篇
  2021年   360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441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697篇
  2013年   660篇
  2012年   3075篇
  2011年   3674篇
  2010年   1190篇
  2009年   821篇
  2008年   2527篇
  2007年   2327篇
  2006年   2051篇
  2005年   1906篇
  2004年   1574篇
  2003年   1533篇
  2002年   1402篇
  2001年   1137篇
  2000年   912篇
  1999年   672篇
  1998年   505篇
  1997年   491篇
  1996年   471篇
  1995年   468篇
  1994年   389篇
  1993年   313篇
  1992年   406篇
  1991年   426篇
  1990年   428篇
  1989年   439篇
  1988年   546篇
  1987年   562篇
  1986年   522篇
  1985年   562篇
  1984年   558篇
  1983年   506篇
  1982年   526篇
  1981年   517篇
  1980年   392篇
  1979年   257篇
  1978年   161篇
  1976年   137篇
  1957年   97篇
  1955年   9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have a large number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beam shaping and optical filtering. Traditionally, these elements modulate the phase of the incoming light or its amplitude, but not both. 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full complex-amplitude modulation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were developed. Well-established integrated circuit fabrication steps were employed to fabricate the devices with high precision. Using this approach, the new element‘s optical performances are improved also for near field operations. With this device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100% efficient spatial filtering and low noise reconstructed images.  相似文献   
52.
<正> 固态负阻器件在生活、生产、科研活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这在许多文章中已有阐述。但是,目前用于一般信号处理中的固态负阻器件货源少、品种少、价格贵。双管式负阻抗转换电路可以替代固态负阻器件。本文仅叙述有关双极型晶体管组成的负阻抗转换电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基本应用。  相似文献   
53.
在磁性铁燧岩精矿二氧化硅阳离子浮选中磁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磁性铁燧岩精矿二氧化硅阳离子浮选半工业试验中,磁场的应用可有效地控制铁的损失。报导了容积为1.42m^3维姆科浮选机的磁场分配器的设计和分批试验结果。泡沫产品中铁主要损失于-25μm粒级中,磁场的应用可抑制细粒磁铁矿的浮选,提高浮选的选择性。样品A已受到了较强的磁化,该样品预磁没有进一步提高分选的选择性。样品脱磁稍稍影响浮选的选择性,但是由于有磁格棚磁场的存在,其影响程度很小。这种磁场分配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很容易安装在已有的浮选机中。  相似文献   
54.
我们想了解作为建筑师是如何思考设计问题的,我们有一两个想法。我们建议将设计过程编成计算机程序,如果计算机能模仿建筑师,哪怕只有一点,这一实验也就成功了。我们的理论就成活了,这一程序也就值得作进一步深入完善的推敲。设计程序是一种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实验。作为实验,它有清晰明了、便于控制的优点;作为理论,又有不够简洁的缺点。优缺点兼而有之。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途径往往不止一个。简略地说,建筑这类设计的结果即使错一般也不会全错。多数是可以满足要求的,部分等而次之,少数绝妙高明,但  相似文献   
55.
本文由导言、试验方法、单一放矿口的试验结果、多放矿口相互影响的放出试验结果、试验结果与崩落放矿的关系、结论等章节组成。文中较详细地讨论了模型试验方法、试验材料选择、所加外载荷的选择、有效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极限椭圆(即松动椭  相似文献   
56.
The noise of aerodynamics nature from modern transonic fan is examined from its sources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noise reduction through aero-acoustics design using advance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tools. In particular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forward propagating noise in the front is addressed. It is identified that the shock wave spillage from the leading edge near the fan tip i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tone noise.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have been studied to reduce the forward arc tone noise and two state-of-art transonic fans are designed using the strategies developed. The following rig tests show that while the fans exhibit other noise problems, the primary goals of noise reduction have been achieved through both fans and the novel noise reduction concept vindicated.  相似文献   
57.
热压/热变形Nd2Fe14B/α-Fe纳米双相永磁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制备各向异性块状Nd2Fe14B/α—Fe纳米双相永磁体,研究了热压/热变形工艺参数与样品微观组织结构、磁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饱和磁化强度Js随模压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而剩磁Jr、内禀矫顽力Hcj和最大磁能积(BH)max开始都随模压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但超过一定温度后反而降低;同时提高热压压力会使磁性能增加,而热变形温度对磁性能影响很小。热变形后样品垂直于压力方向的磁性能略高于平行于压力方向,呈现出轻微的各向异性。Nd2Fe14B/α—Fe纳米双相永磁材料在热压/热变形后没有产生晶粒的择优长大,在晶体学上仍然是各向同性的。  相似文献   
58.
<正> 液压蓄能器通常可用一个多变过程的气体弹簧模拟,但这不能准确地说明传热的耗散影响。在动态过程中热传递可引起阻尼和相位移。用热时间常数即可恰当地表示出蓄能器中所充气的气体与其壁面之间的热传递特性。在线性化的情况下,蓄能器相当于一个滞弹性模型,这样可推导出蓄能器的传递函数。当蓄能器与液压马达的入口连接,而马达的负载力随时间作很小的正弦变化时,可将其数学求解的方法表示出来。实验数据表明,可用热时间常数准确地模拟蓄能器,  相似文献   
59.
在研究发现旋风分离器减阻杆的基础上,研究了减阻杆对流场的影响,发现了减阻杆使切向速度分布趋于平缓、轴向速度上升峰值内移、径向上压力梯度减小、轴向上中心区从逆压梯度变为顺压梯度等重要规律,从而为分析旋风分离器减阻杆的减阻机理提供了依据。同时本文还首次发现旋风分离器入口附近有近24%的短路流量,提出设法减小这部分短路流量是提高分离效率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