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2篇
化学工业   10篇
机械仪表   11篇
矿业工程   10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49篇
无线电   10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2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40年代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诞生;50年代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产生;60年代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试验成功;70年代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宣告投产;80年代以来,有关国家在研制第五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一人工智...  相似文献   
42.
巨型计算机     
计算机根据性能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而发展的趋势是向“两极”分化:一极是微型机向微型化,网络化、高性能、多用途方向发展。微型机分为台式机、便携机、笔记本机、掌上机等。在2000年底之前,国内微机总数量将达到2000万台。另一极则是巨型机向更巨型化方向发展。它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经济实力、军事威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43.
1946年至1958年间,所有电子设备都是由电子管组成。如世界第一台计算机重达30t,占地167m2,每秒仅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或500次乘法运算,这是第一代电子管电子计算机。而在1959年至1964年期间,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是计算机的主要元件,每秒完成15万次加法运算或5万次乘法运算。这称为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965年至1970年期间,集成电路产生,存储性能和速度比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有较大的提高,每秒能运算200万次。即为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1970年以后,集成电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向“两极”分化:一极是微型机向微型…  相似文献   
44.
在调试汇编语言程序时常出现死机状态,通常是用“切断电源”使主机恢复正常。操作PC-1500“死机复活”程序之后,一旦主机发生锁死,按“BREAK”键可复活,不用切断电源。1 PC-1500“死机复活”(汇编语言)  相似文献   
45.
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于1992.10.26~28在北京召开了第三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学术会议。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新加坡、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61名代表和中国大陆的25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除学术交流外,还参观了“中文、多文种信息处理与办公自动化国际展览会”。  相似文献   
46.
量子计算机有下列优点,若系统的某一部分发生故障,输入的原始数据可自动绕过,直接进入系统的正确部分而进行正常的运算。其运算能力相当于1000亿个奔腾处理器,运算速度比现有的计算机高出百倍。光学计算机用光子学晶体制造芯片,以光处理信息代替电处理信息,且用...  相似文献   
47.
48.
49.
1957年夏天,二机部成立核武器局,对外称九局,后改为核武器研究院。院长是李觉。随着九局的成立,大批中青年科学家汇集到研制原子弹的第一线,如“两弹元勋”邓稼先、物理学家王淦昌、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等。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