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16篇 |
化学工业 | 12篇 |
金属工艺 | 4篇 |
机械仪表 | 9篇 |
建筑科学 | 2篇 |
矿业工程 | 4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82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建立了以乙醇溶液为溶剂的单溶剂体系脱糖方法。考察了脱糖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脱糖温度、料液比、脱糖时间、脱糖次数对脱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脱糖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得到最佳脱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脱糖温度30℃、料液比1∶8、脱糖时间50 min、脱糖次数1次。在最佳条件下,大豆粉末磷脂脱糖率达90.64%。采用HPLC对所得糖类物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其主要是由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组成,含量分别为11.87%、8.84%、75.16%。这3种糖与大豆低聚糖主要成分一致。 相似文献
92.
93.
葡萄籽中低聚原花青素的研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从葡萄籽中提取低聚花青素(OPC‘s),采用石油醚脱酯的干葡萄籽为原料,以乙醇为溶剂热提取后,通过调节pH除去杂质性蛋白,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粗提物,石油醚沉淀精制产品,最后经过聚酰胺柱层所得到纯度较高抗氧化性能优良的OPC’s产品。同时对不同层次产品的抗氧化性进行了考察,二聚体的抗氧化性最高。 相似文献
94.
HPLC-ESLD法分离测定大豆磷脂酰胆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HPLC-ELSD对大豆磷脂中的大豆磷脂酰胆碱进行了分离和检测.使用硅胶柱,以三氯甲烷-甲醇(88/12,V/V)为流动相,大豆磷脂酰胆碱在10 min内出峰.该法具有比HPLC-UV有更少的干扰、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更节省时间,同时该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分析准确度和分析精密度.该法可以方便地检测大豆磷脂中大豆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95.
96.
<正> 抗氧剂是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世界上对抗氧剂的需求量逐年增加。1978年美国在抗氧剂上的花费达5400万美元,估计在1990年达到了13000万美元,年增长率为7.8%。我国据广东省食品工业办公室预测,1990年广东省抗氧剂用量为780吨,2000年用量将达到3354吨。而我国食品抗氧剂的年产量仅数百吨,远不能满足食品工业的发展。抗氧剂按来源可分为合成抗氧剂与天然抗氧剂两种。目前食品工业上用得最多的为 相似文献
97.
98.
苹果多酚的固相萃取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固相萃取法纯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苹果中多酚类物质的方法。以苹果冻干粉为原料,加标回收率为指标,从四种固相萃取小柱中筛选出分离效果较好的Waters 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对提取液进行预处理。以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为固定相,以0.1%的甲酸溶液(v/v)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双波长扫描280、320nm条件下检测。结果:检测出七种中性多酚,三种酸性多酚。加标回收率为95%~10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2%。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简便、准确,杂质干扰少,10种多酚类物质峰分离度好。 相似文献
99.
微波原理及其在食品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波在现代高新技术上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微波能的应用发展很快,涉及面也很广。特别是在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农副产品的干燥、烘焙和消毒杀菌及微波反应器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0.
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军队信息安全保密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将就信息化快速发展这一时代背景下来分析我国军队如何提高军队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相似文献